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例谈初中语文的文本教学

作者:朱凤珍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8-09人气:803

初中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一种静态的文本。 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理念的落实、方法的借鉴、创意的实施、目标的达成……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教师对课文的合理解读才能得以展开。只有对课文进行了合理的解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超越形式,摆脱模仿,进一步走向教学的本质。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浅薄见解:

一、强化文本朗读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奇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朗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普通话训练的语文学习活动;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让学生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是对作品进行解读、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强化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案例一:八年级课文《散步》。朗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全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这三步,从一篇到一部分再到一段,从整体把握到重点揣摩,从文到段到句到词,逐层深入地将学生引入字里行间,体味文本的丰富深刻的内涵。

朗读能使整个课堂节奏更流畅,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文字亲密接触。朗读还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活动贯穿全课,同时伴随着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对文章深意的思考、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以及对文中形象的品味。

案例二:八年级课文《白杨礼赞》。教学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读与感,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杨树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意图。第二步,读与思,用朗读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第三步,读与悟,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四步,读与品,用“美点评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的意蕴。

如果说主问题是解读文本的一根红线,那么朗读就是进入文本大门之后的台阶,学生则会在红线的牵引下,踏着台阶,一步一步进入文本深处,登上语文的圣殿。

二、加强文本细读

语文课堂的活动是围绕着文本解读展开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文中能引发学生感悟的点,引领学生遵循阅读规律品味语言,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的心灵,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因此,深入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细读、深读课文的习惯,强调“细”,准确把握住课文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正确地领悟到课文的形式美与内容。

案例三:九年课文《台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和主要对象入手了解课文写了与台阶有关的内容,然后地对课文进行逐层分析概括。在分析怎样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结构思路,分析课文的,写作的顺序,详略的安排和各种手法的运用,并进而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接着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表情达意这些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引导学生将本文与《背影》一课进行比较,深入探究作者的表达意图。

好的课通常如静水长流,朴实无华。课堂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文字的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这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的交流,深入文字,探究深意,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重视多元阅读

由于读者时代、经历、个性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主体性的学习行为,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不应以我们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案例四:八年级课文《幽径悲剧》。课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幽径中这一株藤萝的美,这个美兼具真、善、美,这个美是广义的美。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美的含义。本文在表现悲剧的效果上是很强烈的,主要方法有⑴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藤萝越美,悲剧越突出。⑵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更让人感觉到藤萝的悲剧。⑶文章中的藤萝是被愚氓毁灭的,这种现实,十分可悲,发人深思。⑷作者在文章中反复渲染悲剧的气氛也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效果。学生只要能想到其中的一点就应该得到我们教师的认可和鼓励。

陈至立曾指出:“语文本是最富有浪漫和创造力的学科。”语文教师应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指出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得到多种解读。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求真,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走近文本,回归文本,拥抱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波动,感悟于世界的奥秘,领略真、善、美的真谛。

案例五:八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时可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花的外形,由花得到的感悟,甚至还可以结合花的象征意义发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花”的感慨。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既可以减少无无效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多元化地解读文体,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多元解读不是没有底线。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也是不可取的。

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形成过程,明确学生与教师形成的不同解读的过程的不同。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对文本解读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并指导学生遵循规律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总结阅读教学中的得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质上下求索。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