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手势的实践研究

作者:樊华,田野 来源:《尚舞》日期:2024-03-28人气:98

引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歌曲的演唱。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我们需要对音乐教学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适引入舞蹈手势作为音乐教学的创新元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舞蹈手势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的方式。它可以与音乐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避免学生将音乐学习视为负担和任务。相反,学生会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学习中,运用肢体的动作语言来演绎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这种创新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对音乐歌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审美。


  一、舞蹈手势

  舞蹈是一门多样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包括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当代舞、爵士舞、拉丁舞等众多流派。在这些舞蹈中,手势动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势舞蹈是指具有独特标志性的手势动作,它们能够表达舞蹈的情感和意境。

  在中国古典舞中,兰花指、兰花掌、剑指、虎口掌、拳形、山膀、按掌、托掌等手势是常见的,它们具有高雅和华丽的特点。而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傣族的掌形手、爪形手、眼式手、曲掌等手势则展示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风俗。

  近年来,新兴的手势舞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这种手势舞通过上肢的动作,包括头部、颈部、胸部和整个手臂的动作,强调节奏感和动感。它的动作语汇简单易学,结合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能够迅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手势动作,同时也将新兴的手势舞改编为适合在课桌上进行的舞蹈形式。通过将舞蹈手势融入音乐课堂,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探索。这样的做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融入舞蹈手势的必要性

  (一)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追求审美体验是其核心目标。而舞蹈则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人类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仅仅反复学唱歌曲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限制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舞蹈手势来调动学生的听觉欣赏,将音乐中的情感和情绪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和姿态,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意境。通过与音乐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歌曲的内涵,超越表面的字面意义,进一步探索和感知音乐的美学价值。

(二)有助于对歌曲节奏时值的掌握

节奏决定了音乐的美感。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强调了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育活动中,语言、动作和音乐应该融为一体,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行设计和即兴表演。这种表演是基于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并通过本能而自发地展现出来。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利用旋律学习歌曲的方法。其中,节奏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通过舞蹈手势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身体的参与和动作的表达来体验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值。舞蹈手势的具体动作可以与歌曲的节奏结构相呼应,让学生在动作的执行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舞蹈手势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将舞蹈与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舞蹈手势的视觉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舞蹈手势,与音乐进行互动,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当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声音的传达时,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尽管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表达力,但仅仅通过听觉体验可能无法完全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义。研究表明,多感官体验可以增强记忆和学习的效果。舞蹈手势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姿态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动作和意义。通过观察和模仿舞蹈手势,不仅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协调和控制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验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图。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五)增强身体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而当今社会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因素,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身体锻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过早戴眼镜、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以及沉迷于网络等问题都使他们缺乏充足的体育锻炼和活跃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舞蹈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弥补学生身体锻炼的不足。舞蹈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沃尔特·特里曾提到,舞蹈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改善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通过舞蹈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韧带的柔韧性、肌肉的收缩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整体健康。通过舞蹈的练习,学生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态,提高身体的美感和自信心。


  三、舞蹈手势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一)儿歌编排时加入舞蹈手势动作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源于诗歌,而歌曲的旋律未能完整传承下来,只保留了诗词部分。这为后代提供了更多的编创机会,也使得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以诗词改编的儿歌和其他歌曲。对于歌词结构,常见的有四字句式、五字句式、六字句式、七字句式和多字句式。通过分析歌词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编创出更整体性的手势动作。

  通过分析歌词的整体结构和情感,教师可以编创出符合歌曲节奏和情感的手势动作,使之与舞蹈律动相融合。这样的编创过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同时,通过手势动作的编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以花城版一年级上册的《咏鹅》为例,这首歌的歌词结构是四字句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歌词的整体结构来编创相应的手势动作。

  首先,考虑歌词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可以安排相应的动作组合和舞蹈律动,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呼应。例如,在歌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中,我们边唱边做舞蹈手势:将手臂看作天鹅的长脖子,四指并拢,将大拇指按于食指第二关节处。在唱“鹅鹅鹅”这句歌词时,可以向斜前方点三下,表示鹅的形象。而在唱第二句歌词时,双手由上往下(里)再向上(外),手臂打直,掌心向下,可能是表达天鹅的姿态或者翅膀的动作。这样的手势动作,增加视觉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中的意境。

  其次,针对每个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可以选择代表相关动作或形象的手势来表达。例如,在唱歌词第三句(白毛浮绿水)时,可以让双手在胸前上下来回波动,模拟鹅的白毛和水面的流动,以呼应歌词中的波动意象。在唱第四句时,可以让两只小手在课桌上交替拍打,增加节奏感和互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空间的运用和舞台布景来增加视觉效果。例如,在歌词中提到“曲项向天歌”,可以设计一个舞蹈动作,让学生向上仰头,并伸展脖子,模拟鹅的曲项。


  (二)学习民族歌曲时普及舞蹈手势

  在教授与民族音乐相关的课时中,加入舞蹈手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体、身体化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针对每个民族音乐的童谣、民歌或民族音乐,了解相应民族的舞蹈特点和标志性的手势动作。然后将这些手势动作编排进歌曲的表演中,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手势动作。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标志性的手势动作,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匹配。例如,对于傣族的孔雀舞,可以教授孔雀展翅、摇曳尾巴等手势动作;对于维吾尔族的歌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柔腕、动脖子、托帽手等特殊动作;对于藏族的歌曲,可以教授颤膝的舞蹈动作。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逐步增加手势动作和舞蹈律动的复杂性。一开始可以选择较简单易学的手势动作,随着学生对歌曲的熟悉度提高,可以逐渐增加手势动作的难度和舞蹈律动的复杂性。


  (三)音乐课时间安排上合理植入舞蹈手势

  小学音乐课堂的时间通常比较有限,对音乐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音乐教师需要完成歌曲的教学任务,并将舞蹈动作融入其中,确实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比例,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上课前,将舞蹈手势的训练练习放在正式上课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进入音乐氛围,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学习流行歌曲的舞蹈手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音乐,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舞蹈手势内容可以与本节音乐课的内容无关,以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开始,或者作为回顾上节课内容的方式,或者是预告本节课内容的引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参与到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一个热身的机会,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和音乐的兴趣。在选择舞蹈手势内容时,可以考虑一些流行歌曲,因为这些歌曲通常具有易于理解和跟随的节奏和动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舞蹈手势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跟随和表演。此外,课前舞蹈手势内容还可以与学习目标相关,例如,通过回顾上节课的舞蹈手势内容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提前预告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舞蹈手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期待。

  上课中,在音乐课堂中,将舞蹈手势与歌曲结合起来,进行歌舞集体表演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并巩固对歌曲的熟悉度。这样的活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以打破可能因为反复练习歌曲而显得沉闷的气氛。这里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花雀》(花城版)为例,加以具体描述。《小花雀》是一首达翰尔族的童谣,歌曲欢快,活泼,歌词朗朗上口,短短四句就把小花雀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出。在唱到歌词“小花雀呀圆圆的头,尖尖的嘴呀会唱歌时”,五指并拢,双手向上举起,呈V型,随后左手背后腰,右手虎口打开,指尖发力,下巴微微上扬。活灵活现的展现出孔雀优美的姿态。让学生在舞蹈中更好地感受音乐,通过身体的运动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另外,在安排歌舞集体表演时,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编排舞蹈动作,或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要求全班学生一起跳,增强团队协作和集体凝聚力。通过这样的集体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表演技巧。

  这样的活动可以在课堂中适时进行,占用时间约为5-6分钟。这段时间足够学生们进行歌舞表演,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不会过多占用课堂的时间,保证其他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

  课堂尾声,在音乐课的尾声可以将舞蹈手势作为一个编创环节来进行,以引导学生将歌词形象化,并用简单的动作比划出来。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歌词的意境、情感和形象,想象出与之相关的舞蹈动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创作,每个小组负责编创一部分动作,例如表示情感、描绘场景或诠释歌曲中的故事情节等。

  这样的编创环节可以在课堂的最后8-10分钟进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动作的创作和练习。同时,这个环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舞蹈创作中发散思维,展现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表达方式。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小学音乐课中引入舞蹈元素和手势的方法及其好处,并对相关教学法进行了灵活运用、总结和反思。根据分析,我们得出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舞蹈手势融入音乐课堂,可以使教学更加活跃,并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引入相关舞蹈元素。这样做可以确保舞蹈在音乐课堂中发挥充分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