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发展研究——以泰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

作者:王军 移敏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3-07-03人气:544

自2019年末全球供应链异常紧张,贸易渐趋保守,世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当下,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重视产业链的自主性和关键链补强,经济发展逐渐回温,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实现扶持政策的定向精准,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提升其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具有现实意义。

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演进与影响

“专精特新”概念首次提出是工信部在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其后的十年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政策不管是数量还是力度上,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2020年以后,为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加强自身制造业水平的内在需求,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各地各级政府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迎来高峰。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体布局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转型,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成为阶段任务,企业的发展方式相应从“大而全”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发展的政策方向和路线逐渐明朗,更加强调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扶持增强阶段。这一阶段,国际形势和环境恶化,国内提出供给侧改革等政策,产业链的安全被提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层次,在补链固链强链各个环节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然而,市场并非完全有效,一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客观因素,资源配置始终无法达到“帕斯托有效”状态。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匮乏以及融资困难等“先天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对市场周期性波动更加敏感,以致无法投入更多资源到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创新意愿也更低。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获得核心竞争力、专注于细分市场、致力于了供应链其中一环,才能克服众多困难的前提下,才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取得成功。同时,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扶持政策进行引导和支持,打好政府补助、信用担保、政府采购、改善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政策组合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

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现状及问题

政策东风劲吹之下,相关“小巨人”企业申报热度不断攀升,全国众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凭借自身在细分市场内的“深耕细作”,或通过“拳头产品”的发展,或通过自身营收绩效的发展,实现了“专精特新”的转型发展。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3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总计公布4922家,截至目前共认定的小巨人企业共4762家(第二批160家企业未通过公示)。

(一)江苏省泰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1.规模不断壮大

截止2022年上半年,江苏省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398万家,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7.5万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8%,在饱受疫情困扰的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为全省贡献1323.2亿元的利润。

可以说,中小企业在对全省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而“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发展更是迅猛。截止2022年上半年,江苏省“专精特新”入库企业已达1357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8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98家。2021年江苏泰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家,加上往年累计的5家企业,截至2022年初已有21家。不管从全国还是从全省的数据和排名来看,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成长。

表 2-1泰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序号 市(区) 企业名称 行业

1 姜堰 JSZHBYZZ有限公司 专用设备制造业

2 高港 TZCXDZ有限公司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 海陵 JSLHDLJX集团有限公司 批发业

4 泰兴 TXDSSWKJ有限公司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5 泰兴 YTBF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制造业

6 泰兴 JSZSKJ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制造业

7 泰兴 JSYMSW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制造业

8 泰兴 JSTTEXCLKJ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9 泰兴 JSHDTZGJXC有限公司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 泰兴 CHSJXNY有限公司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1 泰兴 JSKXDQ有限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2 兴化 JSXHD集团有限公司 批发业

13 海陵 TZKQJXZZ有限公司 汽车制造业 

14 海陵 JSGYZXXT有限公司 汽车制造业 

15 海陵 JSYYDZKJ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6 高港 TZSZTX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制造业 

17 高港 TZRJWLAQZBKJ有限公司 批发业

18 高港 JSKLGYCL有限公司 金属制品业 

19 姜堰 TZZLGDKJ有限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 姜堰 TZJZXCLKJ有限公司 批发业

21 姜堰 JSSWJTGL有限公司 研究和试验发展 


2.行业分布均匀

从表 2-1看,江苏省泰州市样本企业基本属于制造业,且大多为民营企业,只有5家企业致力于服务业的发展,这与“专精特新”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初衷相符[2]。

3.融资方式单一

从已有数据来看,目前,江苏省省内共计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14家在北交所上市,上市数量占省内小巨人企业数量的27.72%。而泰州市21家小巨人企业只有JSYYDZKJ股份有限公司为新三板正常上市公司,3家为新三板终止上市,另外17家企业均未上市,涉足资本市场情况远低于省内。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作为中小企业通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虽然在单项产品或行业中独占鳌头,但由于体量等先天原因易造成融资困境。

4.聚集发展态势明显

从表2-1各个企业所涉及行业来看,泰州市今年来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基本均与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这泰州市三大主导产业相关。“十三五”期间,泰州三大主导新兴产业数目与产值呈增长态势,离不开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设了“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泰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泰兴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标志性产业园区,从表2-2可以看出,泰州市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多数位于泰州市规划的重点产业园区内,其他也多数位于各个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

表格 2-2

产业聚集区 园区 所含小巨人企业

海陵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泰州新能源产业园 JSYYDZKJ股份有限公司

海陵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 海陵工业园 JSYYDZKJ股份有限公司

高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泰州港核心港区、高港临港经济园 TZCZDZ有限公司、JSKLGYCL有限公司

姜堰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 姜堰经济开发区 JSZHBYZZ有限公司、JSSWJTGL有限公司、TZZLGDKJ有限公司

泰兴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泰兴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 YTBF有限公司、JSZSKJ有限公司、JSTTEXCLKJ股份有限公司

兴化特种合金材料产业集聚区 兴化市戴南科技园 JSXHD集团有限公司


(二)存在问题

经过对有关小巨人企业管理人员的访谈和资料整理,以及对有关中小微企业的考察中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成长难题。

1.制度歧视依然存在

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仍处建立之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虽然已在细分领域中作为“领头羊”的角色,但是在营收、供应链条和市场整体上看,仍然属于是中小企业。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地区,地域优势相对优越,但是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国家扶持政策的跟进力度均有所不足。虽然已有自上而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因为上下工作联动不够紧密,在政策制定上并未结合国家和省里规定,也没有根据本土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方案和制度,中小企业面临所有制歧视和企业规模歧视,在政企关系和资源获取上存在劣势,限制了中小企业发展[4]。

2.专业的管理模式和人才欠缺

专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从收集到的企业基本数据来看,尽管多数“小巨人”企业注册资金较高,也有着精良的产品和设备。但从企业组织模式来看,泰州21家企业中有16家有限责任公司,其中14家为自然人控股。目前数据显示,泰州市中小企业无论是“小巨人”企业还是普通企业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且部分企业管理仍实行“家族管理模式”。

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短缺。目前,大多数企业虽然能认识到专业团队的重要性,但也普遍存在高级技工和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流失,从而造成企业科研开发创新效率的降低,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一是企业技术创新或产品开发转型所需的关键人才不足,尤其是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所需的软件开发、电路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人产业经济才及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营销团队等严重紧缺。二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大国工匠”是典型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工资收入问题,适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生产制造等前端技术技能岗位,技术丰富的一线蓝领工人普遍缺乏。

3.融资难、资金匮乏

资金匮乏对于制造业来说是限制其发展的“七寸”。其一,作为“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在某个技术或领域内必然有着相对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小巨人”或者中小企业本身就是专精于某一细分领域或者市场,在基础产品零部件或技术上资源的可选择性较少,供应链管理能力欠缺,导致产品成本提高,利润率过低,加之国际形势的紧张,自身供应链的不成熟,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波动等不可控因素一直存在,最终导致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或紧张的情况;其二,由于国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相关制度还未成熟,导致“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困难。政府资金扶持导向不精准、要求模糊,导致补贴无法落到真正需要的企业。同时,虽然北交所等专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证券交易所近年来相继成立,可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境,但是泰州21家“小巨人”企业仅有一家正常上市,并未真正高效地发挥证券平台融资作用[5]。

4.缺少统一的信息公示和服务平台

由于信息平台的缺乏,造成信息的分散和配套服务的跟进不足,信息不对成等情况,导致多数企业无法及时全面了解相关政策信息,企业对相关有利政策理解不够精准及时,未能及时享受到政策补贴和融资优惠。

由于信息平台的缺乏,导致了技术重叠和资源浪费现象。从调研中发现,因为缺乏信息平台,有关同行信息不能及时扩散,导致有的企业在进行创新投入技术开发后,才发现市场上早已出现同质化的产品,导致市场的技术重叠和资源浪费。技术重叠是企业技术研发时最担心的问题,企业前期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无法有效带来经济效益,这份巨大的损失对有些企业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发展的路径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培育竞争优势,用改革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和强化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转型发展。

(一)主动拥抱数字技术

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有力的工具,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更加积极有为,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实现全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

一是要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完善应用的基础,而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的应用。二是要企业主动提升数字化水平。中小企业应制定清晰可行的数字化实施战略,避开实施道路上的弯路,实现弯道超车。

(二)推动阶梯式培养

目前,已实现市级、省级、国家级三层的“专精特新”企业培养梯度,同时实施一定年限内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资格。动态跟踪优势中小企业,在结合其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产品应用,积极利用区域本地各种孵化平台对口发展,孵化出企业急需的相应的技术。在有对口技术支援的前提下,企业从投产到产品进入市场行程缩短,势必加速企业资金回来,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形成良好的循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积极帮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资本市场发展,实现融资方式的突破,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潜在白名单或者区市的梯度名单,明确不同阶段的帮扶措施和实现目标[6]。

(三)突出重点,精准扶持

面对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同质化现象,应借用数字技术及平台建设,提升政策的精准支持力度,让普适性政策实现普惠,让差异化政策直达底层。因政策支持没有突出重点,虽然部署相应扶持政策,但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却在持有新技术、新产品的情况下,苦于无法向市场推广。

同时,对各类中小企业要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的企业匹配不同的扶持政策。要火眼金睛,发挥技术力量,识别优势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优势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支持“专精特新”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特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资金等资源要素会自主向大型和国有企业聚拢。要有限度内发挥政府政策工具资源分配的作用,更多地通过环境型政策引导资源向中小企业靠拢,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合格企业北交所上市,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弊病,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二)倡导企业自力更生、自我革新

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自主向“专精特新”转型发展。这既是环境约束使然,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说到底需要“自谋出路”,企业数字化转型极为迫切。企业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有助于与政策工具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政策实施的效力。面对“数字鸿沟”问题,企业应借助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外力”,加速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专精特新”转型发展。

(三)建设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搭建本地中小企业数据库

深入开展“一企一策”战略规划帮扶行动,加强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对企业运行、发展态势、意见诉求,以及扶持政策与培育成效等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跟踪,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开展精准服务;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推动涉企数据互通共享,减轻企业数据填报负担[7]。

(四)提升产业环境和创新生态

聚焦全市重点和新兴战略产业,以医药为地标产业,突出做大做强医药产业集群,积极提升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做精做优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展对行业共性技术的政府采购试点,针对共性技术难题,邀请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及工作团队等各类单位参与开发和研究。鼓励企业实行产学研合作,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等,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积极打造开发、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举措,创立各种创业基金和创业失败保险,为创业失败托底,营造全社会“持续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


本文来源:《商业观察》https://www.zzqklm.com/w/jg/12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