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乡村发展模式探究

作者:冯成辰来源:《村委主任》日期:2024-03-16人气:74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1]。党的二十大继续指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苏州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经济发展发面都相较落后,为了能促进苏州整体发展,乡村振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立足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乡村美丽宜居水平,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开启乡村现代化新征程。本研究调查研究了三个乡村,致力于探寻苏州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开拓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创新乡村振兴的内涵,为苏州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样本。


一、苏州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一)苏州乡村基本情况

1、乡村环境整洁

苏州乡村通过组织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村庄的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都较为良好,乡村环境绿化水平和村庄生态环境质量相较于其他省市都更高。苏州市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苏州乡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日常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重点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100%,超过60万户农户开展垃圾分类。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128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到63.57万户,自然村覆盖率达96.16%。

2、乡村风景优美

苏州地处苏南片区,拥有秀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悠久的人文历史。村道开阔,墙绘遍布村庄,小河环绕,乡村优美的田园风貌为整洁的环境增添了亮色。苏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已连续6年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苏州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延伸,强调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施完备。苏州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村庄现状,紧扣原始建筑风貌、绿化景观和人文历史,着力打造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近年来,苏州市推进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全市累计评选5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2980个市级美丽庭院,建成市区两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6361户,创建“美丽菜园”近10万个,示范村572个[2]。

3、综合治理能力强

苏州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强,注重综合发展,营造人人尽职、人人参与的乡村治理氛围。充分发挥地方、村民及志愿者的作用,对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文化问题进行协商,既提高了苏州乡村振兴水平,丰富了其实践内涵,也展示了苏州乡村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性。苏州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工程、农文旅联动发展工程等,整合了村庄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等,形成融自然、田园、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打造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目前,苏州市累计已有80个村庄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数量继续领跑全省。各区积极配合市政府工作,规划建设区级特色田园乡村,目前,苏州市 5 个村庄进入第一批省试点,第二批 3 个入围省级试点村庄,截止至去年10月初,苏州三批14个省级试点村庄全部通过验收,35个面上创建村庄通过省级综合评价。苏州还创新启动“两湖两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建设,提出“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文明素质提高”三大共同富裕路径。宜居、安居、乐居、康居已逐渐成为苏州乡村的新面貌。

(二)苏州乡村存在问题

1、人才流失问题

苏州是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乡村地区就业机会少,青壮年选择口进城务工,导致了乡镇人才储备不足。对于乡村来说,长期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本身就缺少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创造的劳动附加值远远低于城市中所从事行业的最低水平,因此大量的青年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去找寻更多高薪酬的工作,这也导致苏州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此外,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高质量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较少,难以满足青年的学习需求。由于苏州乡村发展相较于城市来说较为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的优势资源,因此,如何提升乡村竞争优势,吸引村民返乡,引进各类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比如,公共交通情况比较差,没有地铁,有的乡村没有直接通到乡村的主干道的公交线路,往往下车后还要步行一定距离才能到达。因此,对于游客来说,要到相应的乡村去参观游览可能会存在交通不便的状况,如果自驾出行,又存在村里停车困难的问题,无法满足游客和村民的日常需求,对乡村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除了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和文化类设施也相对比较少,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对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分配不平衡。乡村的基础设施往往基于村民的日常需求,水电网等生活设施完备,但文化娱乐类设施相对比较少,娱乐类、餐饮类、文化类设施都欠缺,也导致乡村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里就业生活,游客们到乡村游玩配套的设施供不应求,体验较差,形成恶性循环。

3、利益主体多元化

乡村的发展涉及到的利益主体相对多元化,如:村民、村集体、开发商和政府等。开发商希望最大限度的改造村庄,从投资中获取利润,实现财富最大化。但对于村民来说,他们虽然希望能享受发展的成果,又希望村内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私人空间也不被打扰。而政府和村集体希望通过发展村庄,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商。各种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也导致了现阶段乡村发展受限,因此权衡各方,寻求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点很重要。


二、苏州特色乡村典型案例调查研究

(一)、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芦荡村

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地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沙家浜镇芦荡村是沙家浜真实故事发生地,芦荡村把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探索出了以教育培训、现代渔业、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强村富民产业。2021年,芦荡村入选中组部和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成为苏州市首个红色村。2022年,“芦荡星火富民燎原”精品线路入选江苏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芦荡村正在进一步做精文旅规划,结合沙家浜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建设,做强“芦荡火种”文旅品牌,建设“芦荡学堂”,推出“红色系”主题党课和“芦荡系”研学项目,打造了集红色教育、特色农业、水乡风情、民宿美食于一体的“红色+”乡村旅游新名片,不断激活乡村经济发展。芦荡村还开辟了“芦荡集市”,集中展示了芦荡村当地特产,以及沙家浜地区的特色文创产品,游客可通过展示区前的触摸屏及时了解,并购买当地特色产业产品的相关信息。“芦荡集市”还设有直播间,主播通过直播间向全国粉丝介绍芦荡的特产,传播芦荡村的“沙家浜红色故事”。芦荡村以“红色家园”为重要载体推出了“芦荡学堂、红色定制”文旅套餐,拓展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催生乡村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把红色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样板。苏州还有很多乡村可以借鉴芦荡村的成功经验,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红旅路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谢家路村

蚕桑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农村养蚕的历史已经长达数千年,尽管自中国工业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从事工业与服务业的工作,但丝绸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养蚕的需求仍然很大。目前市场上丝绸衣服、旗袍、蚕丝被依旧很受欢迎,这些产品与蚕桑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谢家路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北部,震泽镇是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而谢家路则是以蚕桑特色突出。近几年,谢家路村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本土资源优势,谢家路村布局“蚕桑+”的发展战略,先后建成蚕桑学堂、自然教育中心和乡邻中心三个建筑组团,让乡村旅游在农村落地生根。推进农文旅融合,将传统的蚕桑产业脱胎换骨成了蚕桑鱼塘,岸上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作为桑树肥料,建成一条生态循环链,进一步发展休闲、垂钓、观光等农旅产业。谢家路村布局的“蚕桑+”模式拓宽了新“丝路”,将蚕桑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系列项目,比如苏小花田园餐吧、初莲餐厅、五亩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及蚕桑学堂。村里还创办了“手工蚕丝工坊”、“月圆农家菜”、“酱肉坊”、“酒坊”等一批本村农创产业,延伸全方位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经营,推动蚕桑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谢家路村依托蚕桑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和发展,用一根丝线,织就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三)、网红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灵湖村

网红经济是数字技术运用于经济领域的新兴经济形态,能够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带来新消费体验,创新消费模式,释放消费潜力。网红经济互联网模式席卷各行各业,对乡村振兴事业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乡村利用互联网及网红经济打造自身特色,塑造自创品牌,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

灵湖村位于临湖镇西南,虽然生态良好、风景秀丽,但面临诸多发展限制,此前一直是苏州市及吴中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但通过整体改造和网络宣传,2023年4月,灵湖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原先由于灵湖村地处偏远、发展受限,许多村民还将土地流转出去,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整体经济都比较落后。2016年,灵湖村附近的园博园景区开园,带来了大量旅游人气,给了灵湖村很多灵感,村党委决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借力发展。以黄墅村自然村为核心,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出森林集市、田园游乐、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项目,并通过村级合作社,租赁村民的“空关”房屋,改造成“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等“能造血、能富民”的村级项目。2016年5月,位于黄墅村村口的呼吸森林咖啡馆正式开业,原始的黄泥墙、茅草顶的形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咖啡店。依托呼吸森林咖啡馆的网红人气,村里逐渐引进了民宿、茶吧、农家乐、艺术培训、设计工作室、儿童游乐等项目,越来越多元化的文旅项目让黄墅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农村。灵湖村又陆续引进了森林里温泉酒店等项目,并推出了黄墅1978时光咖啡,推出了“灵湖七点半”森林夜市、系列小火车、未来面馆、探险卡丁车等一系列“网红打卡点”,成功打造具有临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先导区,灵湖村也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互融互动的乡村振兴之路。灵湖村依托“绿水青山”,有效实现了乡村经济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苏州芦荡村、谢家路村、灵湖村基于其丰富的本土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并且反作用于当地经济,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是苏州乡村振兴事业中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三种不同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可供其他乡村借鉴参考,但想要长久发展,还需结合乡村自身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此外,要注重宣传,与新媒体合作,政府协助乡村做好农文旅宣传工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合作项目,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