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从新疆来》的叙事研究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新世纪的新疆,既地处“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又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大片区。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讲好新疆故事,传递新疆声音,塑造新疆形象也是当务之急。一、纪录片《我从新疆来 |
烤出人生百味 ——探析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成功之道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像一场孤独的旅程。借鉴《舌尖1》的成功范式,各类新媒体、影视制作公司在美食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舌尖热”带来的不仅仅是对饮食的热议,同时也为美食纪录片市场注入新的力量。一部以“烧烤”为题材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能引起如此多的共鸣,不仅仅是因为令人垂涎 |
奥斯卡获奖短片《口吃》视听语言分析
短片《口吃》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动人,视听语言颇为丰富。视听语言一般分为画面和声音两部分。在影视剧当中,声音和画面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声画关系和“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表述系统,”①并通过蒙太奇组接镜头,共同构成了影像作品中的声画艺术世界,陈述故事, |
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 ——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
阿方索·卡隆,这位来自于墨西哥的好莱坞导演秉持着爱与革命的童年记忆,力图在电影《罗马》中用影像来描述1968-1971年墨西哥革命对自己生命的刻画与改写。这种讲述目前来看是大获成功的,诸多国际奖项接踵而至,众多媒体也是好评不断。但是,亲历过那段墨西哥革命的革命者们,大概要感到 |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的影像身体研究
在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金棕榈奖,这是泰国导演第一次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无疑是泰国乃至全世界最被瞩目的导演之一,并备受法国《电影手册》的推崇。影片讲述了一个垂死之人的弥留时光,全片竭力远离声色俱现的视听体验,以单调 |
《你好!之华》的精神分析解读
《你好!之华》是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以“书信”为线索的又一部治愈影片。本文拟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对电影《你好!之华》进行重读,探索影片中人物隐秘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首先,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和相关主体性理论探讨人物的精神缺失与自我建构问题;其次,依据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对人物展 |
电影《何以为家》的审美特征
电影《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创作的一部边缘底层视角类影片。导演借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采用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的叙事方式,记录了主人公赞恩“反抗-出走-回归-再次反抗”的心路历程。道出了边缘世界中孩童的异化问题,传达了“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不应该当成‘成 |
从生态的视角看《媚金、豹子与那羊》和《驿马》中定情空间的命运隐喻
沈从文和金东里的作品在乡土题材、求道精神、巫俗信仰等多个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备受学界关注。《媚金、豹子与那羊》和《驿马》分别是沈从文和金东里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部作品无论在乡土题材,还是生态叙事、爱情主题等方面均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考察这两部作品,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沈从文和金 |
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
影视行业普遍认可的IP剧概念,是指企业购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原创作品,将其改编成影视剧。将这些由网络原创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命名为IP剧,凸显了影视行业对网络原创作品知识产权的尊重,是新媒体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的体现。一、IP剧发展现状1.背景概述IP |
浅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成功因素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时效性和多样性的不断增强,传统媒体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特点渐渐对于受众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受众因为网络平台得天独厚的便捷优势,将注意力转向网络新媒体。不管是从互联网平台赋予受众更加自由的思想交流和话语空间,还是开放的互联网精神给予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更饱 |
包容的勇气和力量:《绿皮书》的跨文化传播透视
2019年2月25日,种族主题《绿皮书》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此后在中国内地仅上映四天就拿到1.25亿票房,获得"20年来中国内地金像奖作品票房冠军"殊荣。《绿皮书》的成功不止是奥斯卡种族电影的一次完美"突围",也是场经典的 |
浅析影视人物的声貌
加拿大声学学者罗伯特·莫里·谢弗(RobertMurraySchafer)提出的"声音图景"(Soundscape)概念阐明了生活场景和影视画面中声音的区别---前者自然发生,所描绘的连续的图景不可预测;后者预先设定,产生的声音是带有某种表达或象征性目的, |
时间、自由与责任:电影《超体》的存在主义解读
从1983年《最后的战斗》到1997年的《第五元素》,以及2014年的《超体》,吕克·贝松的科幻作品一直以特定的品格吸引着各界的关注。他导演下的科幻电影往往通过跨领域、跨种族的丰富取材,结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展现关于爱情、生存和灵魂的奇幻故事,并凭借独特的细腻和敏感,以更宽广的 |
从文学到电影的多重改编--以《青蛇》为例
从文学到影像的跨越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源于对所改编的文学作品的原创性尊重以及转化为视听语言后的适应性。除此之外,就如克罗齐所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也意味着改编之后的作品应当符合时代的要求,而非单纯的复刻某一历史或者陷入对未来的纯幻想之中。 |
东方美学下的"武侠"之道新境界--评电影《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是李安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动作电影,由袁和平任武术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联袂主演。影片自2000年在中国台湾上映,就备受关注,不仅在国内市场回报颇丰,而且远销海外。《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 |
浅谈IP改编音乐剧背后的逻辑失衡--以中文版音乐剧《深夜食堂》为例
音乐剧是从音乐喜剧和美国歌舞剧两条线索发展而来的,它有三大要素,其中戏剧是基本,音乐是灵魂,舞蹈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一种通过剧本、剧诗、音乐舞蹈创作和舞美等各个环节将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等以上一系列多种元素之间立体有机整合,综合地来展开剧情、刻画 |
性别、权力、政治:旋涡在人性空间的罅隙--以《何以为家》和《罗马》为例
电影是一场客观存在的入场,也是一次与幻想世界交互奇妙的碰撞。在第三世界电影代现的症结中,以奇观与日常的间离曝光了性别角色的错置、城市空间的位移、话语权力的显影;通过在象征秩序下,纷繁芜杂的文化语境中,身份认同的逻辑转向过程愈来愈主动;性别与权力的差异直接导致政治表达的实践,透 |
简析浅焦摄影的印象主义画派倾向--以电影《半个尼尔森》为例
正如巴赞所说"景深镜头使观众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不论影像本身内容如何,影像的结构就更具真实性。"①诚然,在巴赞看来,虚化背景作为"伴随蒙太奇出现的,蒙太奇合乎逻辑的结果和造型的等价物。"②,这一摄影的风格无疑已经远离了现实的渐近 |
逃不脱的枷锁--浅析影片《卧虎藏龙》中的自由
随着时代的变化,束缚人们的事物越发的多了,人们逐渐沦为生活的奴隶,成为房奴、车奴甚至孩奴,在这一系列的压力束缚下,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样的人生是否还存在自由,这样的生活是否还有意义?影片《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俞秀莲以及李慕白对于自由的态度进行分析,展现在社会背景下人们在绝对自 |
半属东风半属尘--谈《北平无战事》中谢木兰的角色塑造
木兰花常有,而木兰不常有,从巾帼英雄花木兰到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木兰"已经成为带有某种女性主义色彩的意象。《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是几近完美的女人,这个角色身上寄托了太多林语堂的个人情感,林语堂把心目中的所有女性美德糅合于姚木兰一身,给了这个角色许多美好的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