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作者:朱晓燕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6-19人气:2072

一、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表面上看似没有深层次的联系,但内在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即把握教育的本质、中国特色教育的原则性以及教育的重要使命与任务,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础。

回归教育本质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性要求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教育中普遍的存在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学科知识互不相通的现象,即认为高校主要任务是专注知识教学、专业授课,把思政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作为辅助科目或者是选修课程,认为思政课程只是学校某些职能部门和思政教师关注的范畴,这样错误的认知使得思政课程长时间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课时不断减少,思政课老师的地位也不断处于边缘化,产生的效果不断衰减,这也给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根本上讲,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和树人的统一,即教育要以实现“树立德业”和“培养人才”相统一的目标;“德”与“才”相互统一、相互支撑才是才是高校教育的本质。一是育人和育才的相互统一,“育人”是以德行修养、价值观培养为根本要求,把大学生德行、德育的培育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价值观;育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牢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文化素养等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课程的协同性与整体性的统一。课程的协同性是高校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形成的系统,其中各要素应构成整体课程系统的合理结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是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单一课程中,而是渗透在所有学科中的。课程的协同性与整体性相互统一,是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把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发挥出来,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同建设,更好的解决两者之间分化脱节的现象。

(二)教育的特质是党领导中国特色高校的规定性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有其特殊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要求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二是要为发展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三是要为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

二、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

作为课程育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互相联系的共同体。能够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差异性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从课程属性上来看是不同性质的,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是两者的特征形式不同。思政课程是高校中必要的一门课程,有一套系统的授课体系传授给所有学生知识,是一种很常规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课程思政的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授课对象是部分学生,是保证学生在思政教育为根基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拓宽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新载体。二是定位不同。思政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立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讲授思政课程以为的课程过程中,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以德育人的教学目标,提炼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并将这些有效的融入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政治素养与自身道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育人的方向相同,步履一致。同向性方面,在政治层面上,课程思政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思政课程共同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政治的认同感,这也是两者育人方向的核心。在文化层面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归根到底是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的问题,要以思政课程所认同的观点为依据,两者统一起来形成文化自信的一致性。在教育目标层面上,高校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了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统一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即提升大学生的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同行性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相同的频率。首先两者要构建开放结构、互补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其次是课程思政在讲解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课程的内容,发挥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形成两者之间共同发展、进步的格局。最后两者要实现资源共享,使两者相结合育人效果达到最优。

三、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

高校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在社会中一直处于先锋,塑造科学的思政协作育人体系对高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意义深远,是占领高校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综合素质与优秀德行大学生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落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念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由此也展现出一些问题与矛盾,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步调不一致、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日益突出。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协同理念顺势而出,社会发展中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只有团结力量、协作共赢有全局意识、发挥集体效能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只有集中人民的力量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协同的理念是科学、智慧的结晶。从实践看,协同理念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应该在其他领域得以运用发挥其功效。而教育正是和经济领域息息相关的领域,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经济的发展给予教育更多的物质支持,两者的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要紧跟其步伐。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对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决定了有多少主动权。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把培养大学生掌握高端文化知识放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位置,相对而言,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方面的培养简化了,出现了专业知识水平与价值观缺失的现象,这样下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思政教育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事业需要得到大力的支持,尽早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想政治育人的目标。   

(二)占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

高校是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先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将主流意识形态深入大学生思想层面中,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道德价值标准以及把社会准则熟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对大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一些西方参差不齐的信息也涌入进来,对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牢固的大学生带来了冲击。丰富快速的信息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网上也有很多负面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着不断的刷新,而且网络中还有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娱乐休闲方式对大学生也是一种诱惑,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荒废学业,还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作用,对抗外来思想的冲击与侵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思想中,为抵御互联网的不良影响铸造坚实的堡垒。高校要充分运用思政教育的作用,牢牢的掌握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局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重要部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高校要不断渗透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到全方位育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