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作者:宗蕾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12-16人气:2024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乎未来社会发展质量。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主基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舶来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传统文化呈边缘化发展趋势,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所欠缺是造成该趋势的原因之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创新。基于此,本文研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现阶段,部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对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有限,显示出高等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往往通过有一定知名度网络、电视以及报纸等媒体获取传统文化内容,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活动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良好的宣传,知名度不高,学生难以通过高校教育渠道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部分高校学生自主进行传统文化学习,虽兴趣较高,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指导。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片面性

高校人才培养多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倾向于提升学生就业率和专业水平。这种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但是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教育”一词来源于“教书育人”,可知育人也应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数千年来智慧、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对个体品质熏陶、道德塑造具有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部分学校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呈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有限。部分高校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未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积极引导,削弱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个人价值观塑造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片面。

(二)部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偏重理论

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以课堂教育为主,较少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部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机制不全面,学生考试后便忘记传统文化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实践,无法深刻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评价方式的刻板化使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衍生,传统文化教育趣味性缺乏,教育过程如同嚼蜡,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新媒体时代,虽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智能技术将传统文化内容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但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讲解,学生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无法领悟其内涵。教师教学任务较多,学生课业繁忙,教师、学生难以投入精力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剧了高校传统文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

(三)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部分学生遨游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难以正确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泛娱乐化的社会趋势使得部分学生沉浸于能够吸引自己注意力、具有乐趣的信息中,缺乏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传统文化的传统特质并没有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创新,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始终存在情感、知识、经验的剥离感,无法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相关联起来,很难在心理层面接受传统文化内容,最终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新媒体时代,技术革命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手段来传播、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内容

纵观传统文化传承历程,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形大于质。其中,形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国历史演变中经验的总结,利用日常行为示范将经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对传承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质则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方式。虽然传统文化的承载介质有很多种,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靠载体进行,而是通过身体力行的形式实践,并在实践中感染更多受众,形成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的文化形式,达到传统文化育人的目的。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感化作用,能够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供机会,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热情,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亲身体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充分结合,将传统文化课堂向课外衍生,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二)提升传统文化课堂教育的实际体验

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因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剥离感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在。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课堂教育与现实联系起来,增强学生视觉感受,引导学生实际体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以思想文化为中心的知识内容,也有以实物为主的技艺传承。技艺传承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将学生从传统文化课堂延伸至博物馆等传统文化基地,通过书画、工艺品等实物,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参加传统工艺的手工实践,如制陶、竹工艺品制作等,让学生领悟古人智慧,通过手工实践实现知识与现实的对接,从而达到加深传统文化理解的目的。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技术的更新换代给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带来冲击,同时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新兴技术,从传统文化教育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创新。

1.顺应时代要求,碎片化处理传统文化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获取更为简便,同时也增加了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人的注意力有限,传统信息获取的难度较高,在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时,学生为应对高难度的传统信息的获取,长时间地投入学习,加大了学习难度。新技术带来的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缓解了长时间学习带来的枯燥感。因此,教师可以顺应时代要求将传统文化进行碎片化处理。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将传统文化中较为有趣的内容进行泛生活化的碎片共享,提升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增强其吸引力,利用各类App、社交平台等扩大传统文化教育受众,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

2.新兴文化联动传统文化

新媒体文化内容涵盖范围较广,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实现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动,使传统文化年轻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此类联动已经有较为成功的案例。例如,央视某档节目使用新媒体虚拟偶像“洛天依”演唱传统歌曲;游戏“王者荣耀”中有传统文化人物的出场等。高校可以利用年轻化的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现阶段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认知片面、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重理论等。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思想、技术变更,利用新媒体工具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拓宽传统文化实用性,并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