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美育视角探析《开明国语课本》的书法字体

作者:周丽东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2-23人气:118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紧接着2013年1月,教育部再次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为儿童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纲要的颁布指出了书法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教育对儿童书法启蒙亦非常重视,在六艺中“书”是重要的一项。提升至成为一个君子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早在殷商时期就能窥见儿童的书法教育,儿童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画“六甲”。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制订《京兆府小学规》①中对儿童书写进行了明文规定,要求蒙童每日“学书十行”。由此可知中国古人对儿童的书法教育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教育犹如筑高楼,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越牢固楼层越高。儿童教育就是一个民族教育的基石,关系民族的稳定及发展未来。研究中国近百年以来的国语教材,其中以《开明国语课本》最具代表性。该课本主编为叶圣陶,插画主笔为丰之恺。叶圣陶本身为教育大家,具有渊博的国学功底。丰之恺为艺术大家,早年从艺于弘一法师李叔同,深得李叔同真传。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程中融入了叶、丰二位先生诸多心力,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国语教育的经典范本。

《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为轻松的水墨漫画,排版方式为从右至左的手写书体。1926年,章锡琛、章锡珊兄弟于上海创办开明书店,邀请叶圣陶、丰子恺等人担任出版编辑。1932年《开明国语课本》出版,自发行之时起,在教育界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至今仍被认为是国语教材的典范,广受业界赞誉。《开明国语课本》中课文由丰子恺亲笔手书,字迹朴实亲切易于辨识。世人对丰子恺的认识大多局限于其漫画家和作家身份,然其于书法上也颇具造诣。书法大家沈定庵曾评价丰子恺说:“丰先生的书法,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丰子恺自小临摹《张黑女墓志》,于楷书上也颇有心得。其扎实的书法功底在手书《开明国语课本》课文的编辑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对于使用此课本初习汉字的小学生而言是幸运的,他们即能从中轻松愉快的学习书法知识又能得到丰厚的国学滋养。

在当今“分数为王”的教育背景下,书法并未作为学习主科,小学生鲜有主动接触书法的机会。反之,《开明国语课本》将识字的教育及传统书法的学习融入到教材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丰子恺的书法从魏碑入手,通过临摹法帖发展出自身的独特风格。其书法朴实真切不矫揉造作,宜为小学阶段儿童的识字典范,使儿童在习字启蒙之初就拥有较高的审美起点,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很好的筑基作用。

一、遵从儿童本位主义

(一)低年级以楷书为主:《开明国语课本》的书法编写从儿童本位论出发,低年级以楷书为主。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同时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兼顾低年级学生缺乏识字基础与耐心,在初小的课本中特意放大文字,以便学生学习和欣赏。根据教学进程逐步推进,文字会随进程而逐渐缩小,内容呈现方式逐渐丰富。

民国时期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字识别和书写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文字清晰、匀称、整齐、清洁等,因此楷书在小学阶段大量使用。楷书被称为“正楷”、“正书”或”真书”,为书法艺术中常见的书体。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间架结构清晰,书体整齐规范,常被视为书法典范,故名楷书。明末清初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论楷书》中写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因而在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时丰子恺首选楷书,此套字体笔画形态清晰亲切、朴实整齐,视觉平稳大方符合楷书的标准,兼顾小学生识字与书写的双重功能。

于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观察时倾向先关注事物的大轮廓,然后再注意到局部细节。根据儿童认知特点,相较于文字而言他们对图像的反应更为敏感。富有艺术感的毛笔楷书字形突出,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容易被儿童接受,这也是《开明国语课本》选择楷书的原因之一。

(二)高年级字体多样化:随着学生学龄提高《开明国语课本》的书体也呈现出更多风格。如课本中书信和诗歌部分,根据寄信人身份特征不同,采用的书体也不同,如隶书、正楷、行楷等。丰子恺使每封书信仿佛来自不同人的手笔,实际上却是由他一人所写。他强调:“必须是多数人共感的美,方能成为艺术。同感的人越多,艺术越伟大”,从他作品中能看到“大众化”的倾向,他希望让更多儿童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多样化和乐趣。

课本中每个字的处理充满巧思,在用笔处理上巧妙运用提按、转折等手法,调整字体笔画以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通过微妙的位置变化,尽量避免因字数过多所带来的视觉呆板。丰子恺根据不同年级的内容及需要,灵活选择楷体、宋体、及其他手写体,使教材呈现出丰富多样。低年级采用方正、规范的书法楷体,随着年龄增长及高年级课文密度增加的客观现象,选用适合长篇课文阅读的印刷宋体,解缓感观上的视觉疲惫。遵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材中穿插多种字体,创造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不仅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又积极探索了儿童的美育发展方向。

二、传统书法的美学纽带

(一)北魏气息的楷书:民国初期,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同时期,像丰子恺等许多传统文人家庭出身的新青年成长于出版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期。他们既有传统书法的训练,又具备前卫革新的视野,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丰子恺的书法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精髓,透着魏碑的古朴又兼具北碑的金石之气,有时也有行书的自然飘逸和章草的干脆洒脱。

书法新时期后,学习者取法倾向于隶书、草书,并在书写中加强对草意的追求。丰子恺在练习章草的同时,似乎走了和当代人不同的道路,反而将其与楷书融合,并未回避楷化,而是进一步使其加深。其楷书具有魏碑气息,内紧外拓,点画顿挫分明,字体处理得匀称自然,笔画之间疏密得当,既古拙又兼具个人特点。

丰子恺认为,习书先以楷书为始。如课文《来拍球》、《先生早》中,楷体十分粗大,这样处理方式抓住儿童的吸引力、巩固了文字的视觉印象,刺激视觉感受,形成视觉经验。

模仿学习是学龄儿童进行汉字书写的基本途径,丰子恺注重教材中课文呈现的字体面貌。根据教科书的不同板块,设计正文和练习模块,凸出视觉的层次感,模块不同字体线条粗细程度也不尽相同。为达到识别性和艺术性,每个字清晰独立,端庄严谨,为初学汉字的儿童提供了出色的书写范例。丰子恺将魏碑的遗韵与晋唐的传世风采融合,将朴拙、纯粹、厚重的书写风格带到课文中,创作出一篇又一篇雅致的课文,给儿童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享受。

(二)章法节奏统一:李叔同认为在艺术上有三大原则,即统一、变化、整齐,这一理念被丰子恺继承并演变成“多样统一”的习书理念。丰子恺书法章法的“多样统一”源自对传统碑帖的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章法,是指经营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字体大小、左右间距、题款和印章的样式及位置处理等,此所谓构成了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章法是书法创作的关键法门,最见作者文化底蕴。

魏碑书法多结体方严、笔画沉着,是丰子恺书法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他的书法宽博舒展、注重横势,因此会削弱各字之间的纵向关系。但丰子恺并非机械的排列,每写一字或一行都考虑到整体的编排布局。其章法最大特征是看似各字独立,连笔较少,实则气息连贯富有韵律,整体感官上一气呵成。排版布局上丰子恺通过加强字的点画和粗细、结体正歆、大小等变化,形成动态感,又通过周围字体的配合来达到平稳之势。当任意给其作品中的一行字划一中线,会发现很少有字平正立于中线之上,多为点画向外伸展,与上下左右的字形成穿插呼应的对比关系,从而整幅作品在参差错落中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既富有变化又趋于统一。

以《冬眠的鞋》课文为例,丰子恺通过明确的层次分布展现了书法的章法。整篇课文被划分成4个段落,每个段落间距合适,上下两部分错落排列,纵向文字的排版节奏清晰,每个段落看似独立,实则布白合理内在紧密联系,使得整篇课文在阅读上具有连贯性,视觉随文字游走。这种内部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畅快的阅读体验,沉浸在愉悦的文字海洋里。在《瀑布》一文中,丰之恺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境。采用大量留白,页面下半部分以插画点缀。这种处理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美感,也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仿佛课文具有了呼吸的气口,画面不至于过于拥挤。课文中许多类似的画面布局与编排,充分展现了丰子恺深厚的传统书画功底与高超的艺术境界。

(三)巧妙之中见朴拙:丰子恺主张培养孩子清澈纯洁、天真烂漫的童心。正如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黄庭坚提出“凡书要拙多于巧”,认为书法要有未经规训孩童般天真的感觉。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天真的童心往往难以保持,因此在习书时“拙”的追求只能从古代经典作品中习得。丰子恺的书法学习从摹习碑帖开始,保持创作上的纯真,并非一味追求技巧,而是流露出的“朴拙”之感。这种略现“笨拙”的字体传递出一种纯真和自然之感,与儿童的书写方式相契合。出于对儿童的爱护,使他对童心理解得更真切,在创作中注重儿童的审美感受,使儿童能够感受书法的乐趣。

童心的培养本质上是培养儿童的兴趣。丰子恺不仅是一位善于观察现实生活的漫画家,还是一个秉持“儿童本位”理念的教育家。他的书法纯粹,不与虚伪、浮夸的书风相同,更注重朴拙、真实的感受。在书法创作中流露真实的情感,契合儿童的纯真与自然。因此,丰子恺的作品常常散发着童心和童趣。以真诚的作品打动人,直抵心灵深处,能与孩童们同频,潜移默化地践行着“寓教于乐”的思想理念。

三、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箍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书或不正,辄举劾之”。可见书法在古代儿童的书法启蒙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此外书法与科举考试和仕途密切相关,在科举考试中书法的好坏无疑是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时刻需注重书写是否优美、悦目。随着时间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开始受到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书法教育逐渐朝着更实用的方向发展。

在《开明国语课本》中,丰子恺不仅强调书法的实用性,同时也注重文字的艺术性。1912年民国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字体“端正”“清楚匀称”“正确”“敏捷”到“整齐、清洁、迅速再到形成“审美的观念”。《开明国语课本》的书体首先培养儿童辨识汉字,其次再感受阅读的乐趣与美感。在低年级的课文中,他采用较大的楷体,注重清晰度和规范性,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丰子恺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流畅和平衡。他的字体虽然规整,但书法的走势展现出一种自然的流动感,增强了课本的阅读趣味及美感。将书写实践作为基本途径,并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艺术教育,以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这种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方法,使书法教育既满足实际需求,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中国历史上历来注重书法教学。书法教育被认为是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审美意识、提升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重要方式。因为指导纲要颁布的缘故一时间全国各地书法教育培训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是一项有益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对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启蒙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开明国语课本》中涵盖了如孝顺、诚信、尊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道德观念颇有益处。

丰子恺的书法成就源于他对传统书画的理解和深厚积淀,注重人文修养及书写艺术性的追求。教材书法不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从视觉上感受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沉浸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中。因为受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使得《开明国语课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作用。

总结:汉字发源于中国,经过漫长的发展,自甲骨文、金文以来就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书法艺术因汉字得以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与书法作为媒介将继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向人们讲述中华文化的故事。因此从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角度出发汉字教育意义非凡。《开明国语课本》是一个充满艺术和教育智慧的教材典范,其将汉字教育的实用性与书法教育的艺术性相结合,将儿童学习置于首位。在塑造爱国情怀和提升文化修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提高了国语教育的维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体验,为新时代的书法美育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新启发。


本文来源:《新美域》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