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建筑论文 > 正文

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黄河山东滨州段为例

作者:赵亚晗 曹川 李京冈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3-12-12人气:245

黄河文化的核心是黄河治理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是治黄水利工程。长期以来,黄河水工程作为黄河治理的实体建筑,人们对它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强度和效用,过于强调水工程兴利除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忽视了水工程内在的文化属性,对其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效用发挥关注度较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水文化遗产保护、治河技术成就展示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的客观需求。


本文结合黄河山东滨州段实践,探讨如何将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进行融合发展。


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成就

以黄河山东滨州段为例,滨州黄河处于黄河下游,河道全长94 千米,流经6 个县(市、区),水工程类型全、数量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沿黄各级党委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在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挖掘黄河水工程遗址新时代文化价值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孕育了黄河文化和齐文化,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有底蕴深厚的红色土壤,黄河沿线水工程遗址众多。为此,黄河滨州段流域管理机构(滨州黄河河务局)和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加强水工程遗址的保护开发,让水工程遗存焕发新时代光彩。


一是依托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建成打渔张闸群博物馆,提炼出“团结、担当、奉献、卓越”的打渔张灌区引黄闸精神。


二是依据人民治黄从滨州起步史实,打造纪念公园——初心园,提炼出“不屈不挠、担当使命、团结创新、永葆初心”的山东人民治黄发祥地精神。


三是做好重要水工程遗址开发,邹平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被确定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依托百年梯子坝打造的邹平梯子坝黄河文化主题园被山东河务局评为首批“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被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为“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培育对象,列入全国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候选,网络投票名列全国第八。


四是将重要水工程遗址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整合,出版滨州黄河水文化辑录《回望黄河》等书籍。


赋予新建黄河水工程文化内涵

近年来,黄河滨州段市、县河务局以“河惠滨州”文化品牌为引领,依托144 千米的黄河防洪工程,着重加强治黄文化阵地建设。尤其在黄河水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融入历史、人文、防汛、法治、廉政、生态等多元文化元素。依托临滨州城区段的区位优势,打造了“问汛黄河”文化广场、初心园、黄河清风园、滨州市黄河法治文化阵地、西纸坊“滨州黄河记忆文化馆”等文化阵地,整合资源形成了张肖堂险工河地融合文化风景区。黄河水工程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滨州黄河岸边既是文化点,又是景观点,也是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沿黄群众走近黄河,了解黄河,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进而保护黄河、反哺黄河。


兼顾黄河文化、生态、旅游、景观等多功能开发

滨州黄河河务局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3 处,依托黄河生态长廊与打渔张闸群建成的打渔张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 景区,小街湾生态园实现了景观、生态、文化和工程的高度融合,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了解黄河的风景区。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中,滨州黄河致力于黄河防洪工程、水生态体系与黄河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黄河防洪工程文化、生态、旅游的新功能。


打造多彩黄河风情旅游带和文化体验廊道

滨州市政府以智者智城文化品牌塑造为主线,构建了“10 年规划+5 年方案+1 年要点”的制度体系,结合《滨州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依托滨州市政府生态廊道、郊野公园建设以及黄河防洪工程文化资源一体化推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其中,邹平梯子坝黄河文化主题园等4处“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与滨城黄河道旭古渡文化广场等6 处“滨州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在大河两岸串珠成链,形成“十点一体”的黄河文化风景廊道。


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缺少统一的系统规划

受黄河行业性、区域性的制约,以及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黄河文化建设存在重复性问题,建设成果呈现散的态势,影响了黄河文化建设的多元发展。各级各地政府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但是缺少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建设指导性文件,缺少统一的系统规划。


全域融合不足

黄河沿线多处郊野公园等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黄河文化融入各项工程及景观建设中,但目前黄河文化建设的形式主要局限于“文化+工程”的模式,全域融合不足。


品牌影响力不足

黄河治理文化的宣传目前主要在流域机构推动,以水利系统内媒体矩阵宣传为主,各类文艺精品的打造也聚焦在系统内媒体、活动、比赛展示,受众覆盖面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


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建议

制定发展规划,强化资源优势

黄河研究是一个社会性的课题,要协调统一各方力量,精心研究制定黄河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运行“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流域协作、共建共享”的黄河文化运行机制,立足黄河,站位流域,聚焦亮点特色,将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科普融入水工程,通过涉水文化的包装展示,实现工程区域内的水文化融合,强化资源优势。


完善遗产普查,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遗产

黄河滨州段内,白龙湾等15 个险工及道旭古渡口均为百年以上水文化遗产,目前对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资料的留存不足,要进行抢救性挖掘,对古堤防、古灌区、古渡口等水文化遗产和蕴含丰富文化价值的水工建筑物开展普查和保护管理,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同时建立黄河工程与水文化数据库,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深化区域融合,推进黄河文化多元化发展

与水工程建设融合,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黄河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的融合协作。一是继续打造黄河文化与工程融合发展样板,统筹黄河文化内涵与工程特色,提升工程承载力,丰富文化展现内容和形式,在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景观建设等方面,推动黄河文化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呈现,赋能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二是依托水利工程文化建设及周边水生态环境,探索黄河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发展多元化路径,融入水情教育、防汛知识宣传、黄河保护科普、区域民俗特色、休闲运动等功能,持续推动黄河工程功能提升,使黄河河道、堤防等各类工程成为宣传阵地、休闲胜地。


构建黄河文化大宣传格局,讲好黄河故事

针对黄河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建设成果,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政府+群众”互动、“实体+云上”共建的方式,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成宣传矩阵,探索“工程—文化—治河—生态”等多要素融合,构建黄河文化大宣传格局,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与教育、公共服务、影视创作等深度融合,开发黄河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出版弘扬黄河文化的书籍刊物,制作一批视频短片,向群众提供了解黄河、亲近黄河、保护黄河的平台。


当前,在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发展方面,各地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要借鉴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先进经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丰富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做好黄河文化与水工程建设的融合文章,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