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晨寅来源:《中国食品》日期:2024-04-16人气:53

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对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从需求端看,猪肉我国居民生活必需品,猪肉占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绝大部分,消费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生猪价格变化对国家经济稳定、居民生活保障具有广泛影响。而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频繁,尤其2018年非洲猪瘟以来,猪肉价格更是“一飞冲天”和“一飞灭火”的形势交替出现,对生猪产业和居民生活稳定影响巨大。

一、关于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综述

对于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多数学者从蛛网模型展开,认为是生猪供给变动是生猪价格波动的主因(Ezekiel,1938;Harlow,1962);二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主要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外部因素。供给因素主要为生猪养殖成本,如宁攸凉、乔娟(2010)通过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饲料价格波动是猪肉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需求层面,苗贺雨、孙艳华(2012)认为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对生猪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赵静(2010)指出影响生猪需求状况的因素包括居民的收入、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消费习惯以及突发事件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疫病冲击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王明利(2012)认为生猪价格受生物机制、市场机制与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疫病爆发自然灾害等其他外部冲击导致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吴登生等(2011)对我国2000年1月-2009年5月的生猪价格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政府宏观政策在短期内抗压起到稳定生猪价格波动的作用,黎东升、还红华等与其意见一致而李秉龙和何秋红(2007)认为国家对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调节缺乏有效手段,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规避风险,无形中加剧了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

综上所述,生猪价格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极具复杂性。目前多数研究聚焦于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少有文章探究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并且数据比较久远。因此本文依据更新的数据,研究我国2007年-2020年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和原因。数据来源于畜牧兽医统计年鉴以及布瑞克农业数据库。 

二、生猪价格波动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在波动,经历多次上涨和下跌,涨跌交替且波幅剧烈。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和成因如下

1.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我国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生猪月均价格。以波谷-波谷划分价格波动周期,2010年-2020年我国经历两次完全波动,半个上升期波动。

第一轮猪周期为2010年6月-2014年4月,价格上涨了15个月,下跌了33个月。在上一个周期中,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种猪存栏量在2009年底开始下降,并在2010年加速下降。这一现象影响了猪肉的供应,对生猪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6月,价格先是暴跌后回升,2011年8月达到18.68元/千克的周期高点。随着2010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可繁殖母猪的存栏量正在慢慢恢复,2012年10月见顶。生猪价格随着母猪供应量的恢复逐渐下降,2014年4月跌至10.11元/公斤的周期性低点。

第二轮猪周期为2014年4月-2018年5月,价格上涨了25个月,下跌了23个月。这是唯一一个上升周期比下降周期长的周期。2014年4月生猪价格见底后,一直上涨到2016年5月,价格达到20.13元/千克,创历史新高。随着江苏省大型养猪场数量增加,生猪生产效率提高,产量稳步上升,猪肉价格自此开始持续下跌,并于2018年5月价格跌至9.85元/千克,为周期低点。

第三轮猪周期是从2018年5月开始,其特点是快速起伏,波动最为剧烈,绝对价格和波动性远超以往。周期底部始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为12.55元/公斤,并开始快速上涨。2020年8月达到本周期最高点37.35元/公斤。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猪价格周期长短不一,主要维持在4年左右,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的长度不一致,通常表现为下行周期长于上行周期。在上行周期,生猪价格并非呈现单调的上升趋势,而是在上涨中伴随小幅下降;在大周期里,又存在一些小周期

从内部因素看,生猪价格的周期性主要取决于生猪养殖周期和生产者的养殖决策。就养殖周期而言,生猪成长期较长,育肥猪出栏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10天,这使得生猪的生产无法随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即生猪的供给存在滞后性。现代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农户会根据市场价格或者预期价格的变化理性调整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农业生产实践往往无法满足理论所需条件,致使农户应对价格变化的决策变得十分复杂。生猪养殖面临疫病、市场、质量安全、环保等诸多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养殖户的市场信息收集和认知能力使得其行为决策理性有限。就生产者而言,我国生猪生产者以散户为主,散户生产规模小且数量众多,生猪生产地多位于乡村地带,生猪生产活动受社会关系影响,散户的生猪生产决策容易受其他散户影响,容易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当生猪价格过高时,为了获取高额养殖利润,养殖户会根据其他养殖户的补栏行为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致使生猪供给过剩,导致生猪价格下降;当生猪价格过低时,为了避免亏损,养殖户会减少补栏行为,使得生猪供给短缺,导致生猪价格上升。

2.波动频繁且波幅大为了使得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更加明晰,本文采用HP滤波法进一步处理江苏省生猪价格波动数据,为了反映指标本身的规律,本文先用居民消费指数剔除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价格数据的影响。数据计量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处理获得。

不难看出,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以一个完整的周期来看,第二轮周期内涨幅达106%,跌幅为45%;第三轮周期内涨幅为83.9%,跌幅为48.3%;第三轮周期的涨幅最为剧烈,达到196%。这种剧烈的波动与外部冲击密不可分。2008年下半年,我国部分生猪主产区爆发了蓝耳病、流行性腹泻以及口蹄疫等疫情,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死胎和扑杀等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这一阶段的生猪供给少;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先爆发于辽宁地区,此后迅速扩撒。2019年4月19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均传出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传染性强,病畜死亡率几乎高达100%。极高的死亡率使得我国生猪出栏量从2018年年底的69 382万头锐减至54 419万头。于此同时,扑杀数也迅速提高,2018年底我国扑杀生猪80多万头,2019年底我国扑杀生猪39万头。随着病死猪和被扑杀生猪数量的增加,养殖户因担心产生更大的损失而使大量生猪“恐慌性”出栏,短期内投放市场的生猪数量增加,加速产业去产能,随后导致全国出现供给短缺的情况,且很难恢复生产,致使生猪价格一飞冲天。

从内因来看,我国以散户为主的生猪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其一,散户沉没成本较低,生产灵活,一旦养猪的比较效益较高,他们就会一哄而上,反之则会一哄而下,频繁进入和退出市场;其二,散户防疫意识薄弱,在猪场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过增设防疫工程。多数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等设施简陋,防疫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低,对疫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疫病便束手无策。

3.长期价格呈现上升趋势HP滤波法处理得到的我国生猪价格长期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生猪价格从上期看呈现上升态势,尤其2016年以后,我国生猪价格急速上升2007-2020年,我国生猪价格由9.55元/千克上升至33.14元/千克,涨幅高达24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上涨。生猪成本主要由饲料和人工构成。生猪的饲料主要由玉米和豆粕构成。养殖业与玉米豆粕等深加工的需求、天气因素、投机情绪、国际环境、小麦稻谷价格等对我国玉米豆粕价格的影响较大,使我国玉米豆粕的价格不断上升,从2007年1月-2020年12月,玉米价格增量为1.18元/公斤,这无疑增加了生猪的饲养成本;随着新劳动法的出台、用工规定严格,劳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饲养成本和劳工成本的双重上升促使生猪价格长期呈上升态势,第二,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拉动了猪肉需求的增长。对猪肉需求的上升可以通过生猪价格反映出来。 

三、针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建议

生猪生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户除种植业收入以外的主要来源,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猪肉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生猪价格波动影响众多养殖户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基于上述总结的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及成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养殖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规模养殖具有稳定生猪生产降低生猪价格波动的内在逻辑。一般来说,养殖场饲养规模越大,规模经济效应就会越显著。中大规模养殖场数量越多,出栏量占比越大,越有利于生猪价格稳定。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养殖户数量持续下降,猪场规模开始递增。1992年后美国的户均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生猪价格波动则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规模养殖是稳定生猪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政府一方面应当引导规模经营,推动养殖设备的机械化、智能化,强化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大力宣传种养结合模式,建立高效、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应当提高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整合优化地方资源,建立饲料种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零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分摊生猪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绩效。

2.完善生猪产业信息平台和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养殖户通常根据当前的供求和价格信息实施生产决策,对于未来多期的信息并不知晓或并不完全知晓。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生产决策往往难以符合未来的供求状况,容易造成供求失衡和价格波动。因此,加强生猪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和完整性,正确引导养殖户树立合理的预期,能有效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政府一方面应当完善生猪产业信息平台,鼓励生猪市场各方主体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应当积极统计生猪相关数据,及时发布,确保各主体能及时获取信息。


文章来源:  《中国食品》  https://www.zzqklm.com/w/qt/2940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