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我所理解的李锐及其《太平风物》
一、走近李锐并探知《太平风物》的写作缘由李锐是当下文坛“少见的具有思想家素质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随笔集命名为《拒绝合唱》,就彻底表明了他的写作姿态:“从经验出发,把最深刻的体验表达出来。①”“我们创作文学,我们坚守各自的语言叙述,不是为了满足权力和等级,而是为了刻骨铭心地表达 |
从鲁迅小说看中国小说叙事的转变
“新小说与旧小说的区别,思想固然重要,形式也甚重要。”因此,关于小说的现代化,内容的现代化和形式的现代化缺一不可。1917年的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的大革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一页。然而,正如“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似乎成为了 |
论《红楼梦》中有美学——《红楼美学》绪论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所呈现给后世之人是的可以被用以养眼的优美画卷,可以被用以养耳的悠扬乐曲,可以被用以养身的美味食物,以及可以被用以养心的澄澈清明的精神世界,如此林林总总都将一个极具美学的世界展示给后来之人。而人们也是为了不断的寻求这种更加美好的事物,凭借着自身的灵明心 |
略论马祖常的传记作品
马祖常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字伯庸,谥文贞,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一二七九年),卒于元惠宗至元四年(公元一三三八年)。他一生位居清要,政绩斐然,且博学多才,自成一家。 马祖常有《石田文集》十五卷传世,前六卷为诗,后九卷为文,现存文一百四十七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了古代的 |
《诗经》中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
一、“诗言志”理论的概念关于“诗言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里的“志”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志向抱负;二是内心情感。在先秦时期,对“志”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直到《左传》中提出:“在己为情,情动 |
今天,你问了吗?——陶行知《每天四问》有感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今天读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陶先生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 |
在困厄中求生的灵魂——对课文《阿Q正传》主人公的不同解析
阿Q是中国文学长廊里的一个经典人物,人们一想到他,立刻就会浮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我认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宣泄方式、生存方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现代社会。这里我要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我所说地“精神胜利法”不是说像阿Q被人打时说“我是老子,你是儿子 |
论柔石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忏悔来源于宗教,它是基督教徒对原罪的恐惧和对天国的向往产生的神圣的宗教行为,它本身是为了体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忏悔意识是忏悔的一种升华,是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心理活动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它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自我完善行为。在国外表现“忏悔”主题的作品很多,如 |
跨文化视阈下的女性写作:虹影小说<<英国情人>>解读
伴随着欧洲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的自我觉醒,女权主义思想与两性关系话题在挫折反复中逐渐成熟并迅速渗透于现代社会。与之形成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兴未艾,掀起世界范围的话语关注热潮。自女性文学在80年代带有颠覆性地涌入当代中国,即成为瞩目的焦点,繁荣,并具表现出强大的生命 |
三浦绫子与远藤周作的基督教文学之比较——以《冰点》《续冰点》与《沉默》为中心
三浦绫子(以下简称“三浦”)在一九六四年凭借小说《冰点》赢得朝日新闻悬赏小说大奖,从而蜚声文坛。三浦忠实地信仰神,其从庶民的试点出发,围绕“罪”、“赦”、“生存”、“自私”等问题,将人性的丑陋及神的爱深刻地描述了出来。远藤周作(以下简称“远藤”)在一九五五年凭借小说《白种人》 |
关于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的解读
一、前言《雾都孤儿》一书出版于1938年,当时的狄更斯仅仅才25岁,这也是他个人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年轻的狄更斯敢于直面当时伦敦社会中冷酷的现实,在小说中对当时的伦敦进行了真实的还原,让读者了解到了在这样一个繁华都市的背后,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们的悲惨状态。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 |
论《庄子》“身体”的走失与寻回
对于庄子的身体观,一般都站在“反身性”这个维度来解读,身体似乎被视为心灵的羁绊,是得道之路上的一种束缚。实际上不然,正如张再林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自身属性在于中国哲学之根深蒂固的‘身体性’。这种‘身体性’表现为中国人一切哲学意味的思考无不与身体有关,无不围绕着身体来进 |
研究古代文学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了一鳞半爪。尽管零星破碎,但却是最早为人知的历史,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虽语言简陋,却记载 |
《雨巷》:从凝视到超脱——兼与《诗经·秦风·蒹葭》对比
施蛰存曾这样评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兴起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戴望舒虽被看作是现代派的主将,但是他的成名作《雨巷》却并不是纯粹的“现代的诗行”。《雨巷》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有明显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 |
浅析张承志小说中的伊斯兰教情结
张承志的小说总给我们一种上下求索的理念,他的作品中一直有一个旅人在疲惫地奔走,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但每一次所到达的都不是自己心中所希望的和理想的终点,于是,不断地启程和游走,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信徒是孤独的,他在苦苦追寻真理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他走进了草原,走进了大西北, |
一场恒久的战争——由《金瓶梅》中的两性关系想到
《金瓶梅》是我国四大奇书之一,小说的语言和思想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都令人叹服。但是,最引起我思考的还是小说里的婚恋描写,它呈现了一种迥异于封建传统文化的情状,不同于僵死的、顽固的思想专制下婚恋模式,或者是被弃掷女性的自怨自艾,或者是女子对负心者施以种种果报,或将男女双方和 |
浅析唐诗中的无限春光
在脱下厚厚的冬装之后,一身轻松的人们总是发自内心地钟爱着春天。喜欢着东风暖日,喜欢着嫩草娇花,喜欢着润山碧水,喜欢着紫燕穿柳,花鸭戏水……自古而今,人同此情。因此,历代诗人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特别是在群星璀璨的唐朝,关于“春天”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一、咏初春的诗咏初春的 |
“老王”的善意——也说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
我想,大凡读过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几乎没有不为老王的善良所感动的。老王的这份善意有什么特别吗?老王原是一个怎样的“不幸者”啊。他孤苦无依,以三轮车载客谋生,却又独眼,这本算是“不幸”了。不过,对于老王来说,如果剥离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他的境遇就显得平常多了。我注意到,老王是 |
推究秦观《淮海词》水意象成因
秦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其《淮海词》中的水意象异常丰富,水意象伴随着其创作乃至人生的整个旅程。现存的八十多首《淮海词》中,写到水的几乎达到四十首之多,秦观对水的钟爱程度已略见一斑。秦词中水意象如此丰富多彩、自成特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继承传统和受时风的影响自从两千多年 |
“无意思之作”的“有意思之处” ——《爱丽丝漫游奇境》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启示
引言:看过《爱丽丝漫游奇境》的读者一定都无法想象,这部写给儿童的荒诞离奇之作竟会是任教于牛津大学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基森的作品。童年时代的道基森和童年时代的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一样,是制作并戏耍木偶的高手。他还曾模仿莎士比亚悲剧为木偶戏写剧本。他也是一个天才的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