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玫瑰门》的精神分析解读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玫瑰门》这部小说涉及到了许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因素。本文试图以精神分析为理论视点,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从而更深刻地把握小说内涵及意蕴。 《玫瑰门》借由个人与时代、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隐秘斗争,写出了三代女性在一个荒谬年代里的命运脉络,讲述了她 |
“他者”的丑陋化与被拒绝——丛甦笔下的黑人形象研究
在美国华文文学领域中,丛甦的海外书写一直保持冷峻的旁观视角。独特的是,丛甦的书写不仅仅触及留学生,而且蔓延到海外华人、同性恋、“异族”黑人等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华人族群的边缘地位和民族意识问题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丛甦的文学空间,使得她在当时的留学生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构筑 |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文学论文
《蒹葭》是《诗经》里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因其主题多元,意境朦胧,意象模糊,故有人把它誉为中国朦胧诗之祖。本文试以叙事文分析的方式,通过叙事文的几个主要元素的分析来解读这首诗歌,更便于我们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内涵。 一、诗歌情境的叙事式解读 成功的诗歌作品,总是以情胜, |
《错解一字,误读全篇——再析王维诗<使至塞上>》辨正——与刘景惠先生商榷
《使至塞上》诗是盛唐大诗人王维最著名的一首边塞诗,该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第一次奉使出塞时所作,该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为后人所称赏。后人对该诗也作了很多的注解和赏析,其中刘景惠先生在《错解一字,误读全篇——再析王维诗<使至塞上>》(下简 |
归来:一个穿越历史现实的意象——论电影《归来》中美学意象的独创性
什么是好的电影?估计很多人在内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因此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影片一面世就出现很大的争议。电影《归来》是张艺谋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小说进行改编的一部力作,自面世以来就出现各种不同的争论。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在电影中看 |
浅析中式“穿越”和欧美“穿越”题材影视作品的差异性
一、“穿越”的定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关于对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一次次被技术所更新,人类可以到达月球、进入深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对话、交流。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思想上,人在时空中的活动自由度都大大 |
伪浪漫主义横行的年代——以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疯妈”形象为例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当中,有一位悲剧性人物疯妈,他由青春年少时的激情幻想到二十年后的悲观绝望并主动选择死亡的这一人生历程,反映了那个年代个体单纯灵魂和时代理想主义激情结合之后个体命运的悲剧性。他们没有享受到激情带来的灵魂的解放或者现实的改观,而是饱尝了这种激情所带来的苦楚。 |
多元文化的“混声合唱”——论电视剧《小姨多鹤》的改编
电视剧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艺术样式,它以极大的受众群体和辐射范围激发了市场经济下作家的“生存本能”。21世纪以来,在媒介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许多作家纷纷“触电”,借助银幕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小姨多鹤》便是其中一例。 2009年10月,编剧林和平,导演安健将旅美作家严歌 |
“小清新”让我们逃得远一些?——流行文化中的“小清新”现象浅析
“小清新”作为一种最近流行的文化现象,表明了一种群体的社会心态,即在当下中国,面对越来越成熟的消费社会,人们感到了一种物质主义过度泛滥之后所带来的对个体存在的沉重压力。而“小清新”的兴起刚好就为人们的这种心理找到了一个出口。 一、源起:“小清新”作为一种风格 “小清新”起 |
长吟与苦怨——试论柳宗元长篇排律诗的创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年或由地方调入京城,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刘禹锡等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时任礼部员外郎,在短短四五个月中,推行了一些列改革措施,使政局为之一新 |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以《胭脂扣》为例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臻发达,女性地位逐渐提高,女性主体意识愈发增强,加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作品的传入,使得一大批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现身文坛。斯时,不得不提到可谓之为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碧华的《胭脂扣》。这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 |
陈世骧:比较语境下的抒情传统——文学论文
一、中国抒情传统 “中国抒情传统”这一提法,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专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方法影响下,缘起于海外华人学者,后延伸到港台的一个从整体文学层面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研究取向。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它形成了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本体及范 |
诗学空间下的童年——论童年回归的隐喻
告别童年的那一刻,很难记起确切的时间,仿佛是童年的不辞而别。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跨出童年难免有些心结,它让我们慨叹时光带走童年,缅怀不由自主的发生,这似乎是一个足够明示童年回归的隐喻,并非唯一。要想具体说清楚童年回归的隐喻,我们首先应该让人明白童年的逆旅,关于童年的哀歌和赞歌。 |
《黑镜》之喻:文艺传播的“镜像”重构
2011年12月,英国电视4台推出了一套迷你剧《黑镜(BlackMirror)》,三个建构于现代及超现实媒介生态的独立故事,一经推出风靡全球,这套剧也凭借其超高人气,以及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预言性阐释,获得了次年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并于2013年1月顺次推出第二季。事实上 |
“空山”与“空林”——阿来《空山》与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传统遭遇当代
藏族作家阿来的《空山》和黑龙江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描绘了少数民族边缘地区村落、部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与迁徙,表现了他们在外界的强势入侵下逐渐瓦解、消亡的习俗与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传统的民族文化遭到入侵和毁灭性打击,其固有的“神性”与人性也 |
文学作品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开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该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把大学生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于细微之处见深刻——浅谈徐訏小说的细节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血肉。大凡生活中存在的能够细致入微地反映人物性格、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思想、营造作品氛围的东西都可以称作文学作品的细节。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的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 |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文学论文
在中国文化中,有两大神女形象众所周知:一是湘妃,一是巫山神女。湘妃本出自沅湘地区的民间祭歌,后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形象交织,形成了帝舜二妃苦苦寻夫的凄美意象;巫山神女则本为我国南方楚地神话中的帝之季女瑶姬,又经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渲染,定格为自荐枕席、朝云暮雨 |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杨杨《红河一夜》母女形象解读
在长篇新作《红河一夜》(花城出版社2013年10月版)中,云南著名作家杨杨以如诗般的奇幻笔法,在历史与家世的交融叙述中,描写了中文系女生丁冰冰在中越边境的探险故事。其中还有这样的情节,丁冰冰的母亲与女儿共同爱上了一位越南青年,并终以丁母死亡的悲剧收场。文本在对人性的深切解读, |
追求神秘虚空的生存美的质地
首先,庄子描写的是壮丽的生存背景。陈红映关于庄子塑造的大鹏的形象的意义作了一番解释,“庄子极力塑造这样宏伟、雄健的美学形象,究竟寄寓着什么思想呢?我认为体现了庄子力图摆脱精神桎梏,追求自由和对于某种事物的向往。”①庄子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哲学家,擅长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大千世 |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