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訏与陈氏家族杜诗学研究——文学论文
明清易代之际,学术上崇尚经世实用的新理学,诗坛上开始反思晚明“前后七子”、“公安派”和“竟陵派”诗歌,以钱谦益、黄宗羲为代表的清初遗民诗人,在批评晚明诗歌脱离现实的同时,也开创了清初诗坛宗宋风气。他们提倡重振诗歌的风雅精神,要求诗歌关注现实,重新认识宋诗的价值,进而延伸至有 |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以《距离的组织》为例
一、孤独沉思与悠远寂寞之悲哀感 卞之琳,江苏海门人,自青少年时期,就已经与文学结缘,1930年开始写作,作品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而这些诗集中,让我最沉迷于反复思考的诗文,就是《距离的组织》。 《距离的组织》这首诗歌的第一句,“想独上高楼”中,“想”是 |
“阴沉”主题的变奏——冯至《北游》赏析
者指出后,冯至才收入了自己的《冯至选集》,而之前的版本都没有收录。“雨在《北游》诗中是写得较弱的一章,没有它其实无损于全诗意境的完整,甚至让人觉得全诗更为整齐些。据此推测,则作者当年编集时未收《雨》,可能未必是无意的遗忘,而是有意的舍弃。”(58页注1)因此我们先来看看这被作 |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元西域人华化考》民族文化史观探究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汉代《毛诗序》的解释是“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即身逢乱世,人们往往更加思念品德高尚的君子。人们用“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前途艰难,“鸡鸣不已”则比喻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君子仍不改自己的气节,为光明而斗争。如果以此诗句来形容 |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述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从叙述交流过程来看,任何叙述文本都需要一个表述的源头,叙述者即承担了这一功能。在故事层面,他决定了“讲什么”,在话语层面,他安排了“如何讲”。叙述者成为叙述交流过程的一个主体。同时,作为一个表意过程,叙述 |
谁是中国的形式主义者:形式主义文论之本土归化回顾
几年前,中南大学的阎真对巴赫金的挑战引起了国内巴赫金学者的群起自卫。阎真拿着布克哈特来说事,用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对巴赫金的狂欢节提出批评。但是,信东正教的斯拉夫人的狂欢日(карнавал)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和瑞典日耳曼基督徒的“谢肉节”一样吧?而真正从实质上来讲,巴 |
主体间性理论场域中的接受美学思想
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后期由德国康斯坦茨学派提出的重要现代美学思想。该思想在与各种哲学、美学思潮与流派的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也产生了各式支流与另类形态。由于该思想在理论上的未尽完善,接受主体的视阈为主体性-实践论范式所拘囿,长期以来对接受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
先秦儒墨义利观析要——文学论文
义利之辨,是一直贯穿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基本问题。“概括地说,‘义利之辨’即是如何看待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关系的争辩。”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勃发期。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将春秋战国时期统称为“子学时代”,并以为“在中国哲学史的各时期中,哲学派别之众,其 |
非典型启蒙寓言——《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双重现实批判
中国现代性的未完成性,意味着启蒙的未完成性。启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带有重大缺失。批判现代性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成为我国文艺界对未完成的启蒙事业展开初步反思的重要外来资源。余华在其早期即对这一资源有较好的接受和运用,在转入对人生的深切关怀后,他并没有放弃其早期立场 |
论《呼兰河传》中时间的“裂”痕——文学论文
《呼兰河传》文章开篇就用了一小段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简单的几句话勾勒了一幅北方极寒天气下大地的表象。作者从不同的视角用了有8处“裂”来描写了地“裂”的状态,但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没有再这样集中的用过这个字,笔者认为作者所刻意强调的“裂”字虽然在后文中并未集中体 |
析美国黑人女作家格罗利亚·内勒笔下的七位黑人女性形象
格罗利亚·内勒生于19世纪五十年代,是当代非裔美国文学领域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描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北方非裔女性的生活。她探索和实验性地描述了非裔女性的命运,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非裔女性的独立与解放。她的小说《布鲁斯特街区的女人们》讲述了七个非裔美国女性的动人故事 |
试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含义
根据戏剧第三幕中哈姆雷特所述,他安排名为《捕鼠机》的这场演出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他要试探克劳狄斯和王后的态度,并希望他们能当场供认罪行;另一方面也为检测自己究竟是受到了死去父亲鬼魂的召唤还是内心深处魔鬼的诱惑。从整部《哈姆雷特》的剧情来讲,哈姆雷特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取 |
诗画一致说的反叛——从《拉奥孔》看诗与画的辩证关系
诗画关系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犹如“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在西方纵向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同的关于诗与画两种艺术门类关系的演变;而仅就一般的诗画关系,那不是中国美学的独家所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西美学的共同论题。 诗画关系涉及到艺术分类问题。艺术能否分类?一些美学家否认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谈《甲方乙方》与《私人订制》中的矛盾意识
《甲方乙方》是1998年元旦中国内地上映的首部贺岁片,收到了全国3600万的票房,创造了有史以来北京电影市场的最高票房纪录,也确定了贺岁片的概念,以及冯小刚贺岁王者的地位。影片以串联式的小品结构展开,诙谐幽默,语言风趣,内涵丰富,耐人寻味。16年后,《私人订制》于2014年 |
阎连科小说《天宫图》解读
2013年,余华《第七天》出版,掀起了文学批评的热潮。一个关注点便是向死而生的叙述,以及文本呈现出的批判笔力。然而早在1994年,阎连科就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天宫图》,文本呈现出的内容、语言、以及批判力度丝毫不逊色与《第七天》。 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引起批评界的 |
山水画是寄寓思想的表意艺术
山水画的意境美来自画家心灵的创造,可以说是寄寓思想的表意艺术。它“写景”也要“造境”,为了寄寓思想、精神感悟、诗意哲理的主观因素,需要进行自然与理想化的主观表现。而“境”只是“意”的载体,没有“意”的“境”便是失去灵魂的躯壳。唐代山水技法进步后,从原来重青绿而一变为尚水墨, |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长恨歌》是以上海生活为背景的,作者力图在其中展现上海近40年的整体风貌,王琦瑶正是当时这个城市的代言人,通过她写出了“一个城市的故事,一个城市的命运”王安忆笔下的都市环境和日常风物都赋予了极高的诗意性,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流水落花、情意盎然又极富温情和活力的世界。在《长恨歌》 |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及其背后——项羽《垓下歌》的文学与历史解读
汉高祖刘邦五年,即公元前202年,项羽身处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之围,兵少食尽,四面楚歌。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著名的《垓下歌》及其写作背景。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太史公司马迁以 |
论《尤利西斯》结构中的重复手法
《尤利西斯》是一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建立了有机的空间结构布局,在《尤利西斯》中,构筑空间形式的重要方法就是重复手法的运用。这里的重复不是解构主义意义上的重复,而是传统意义上的,即重复叙述,复写,把同一故事写几遍,以期达到强调说明的作 |
从叙事角度探析《第七天》
《第七天》是余华2013年6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继承了余华关于死亡和现实的书写,也有所转变性的添加了很多对于人情人性的关注。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其作品中的暴力因素不仅是一种颠覆传统的表达方式,更是对现实的无情的揭露与鞭挞,表达了一位作者对于底层人物的悲悯。 |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