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教育史与原理结合探讨百年教科书文化发展逻辑的佳作 ——《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评介

作者:栗洪武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0-09-14人气:746

任何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文化问题,也是对待文化的基本态度问题。中国近代语文的教育历程与传统文化在裂变中的传承是同一过程,语文对现代性的追求印证在百年语文教科书中,则是对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不断扬弃、诠释、选择和追求的过程。只有既对教育与文化有理性思考,又对中国语文历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才会选取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在教育与文化的缠绕、交融中,以对文化的选择为研究视角,挖掘其在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历程中表现出的复杂、多变、奋进、挣扎的螺旋上升实况,在现实与传统的逻辑辩证中挖掘惊人的历史印记。这一范畴的研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以近代社会文化变迁为研究背景,以近代国文教育、国文课程、国文教科书等内容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的选择趋向为研究主线,将近代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近代社会的历史文化问题进行有机整合、相互诠释与印证,并最终作用在语文教育的对象之上。《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主要探讨了语文教育中怎样选择传统文化,选择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语文的教育价值实现传统文化向学生的转化,从而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这些问题成为这部书研究的初衷和归宿。由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吴婷婷完成的这部26万字的《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统观全书内容,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研究思路与视角独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的文化变迁图景应当以一百年为基本研究视野,而且至少跨越这个年限才能够较为客观、全面、科学地研究中国语文教育的样态,并通过总结其历史的规律性问题,资鉴于当代语文的教改实践,为未来语文学科的发展提供参照,累积历史经验,描绘较可靠的价值判断,提供可作为当代借鉴的社会愿景。而且,中国近代百年的语文教育建设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变革、发展历程相统一,是在进步人士的文化反省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建构的。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力图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理论的客观性上把握全书的整体格局,从当代语文教科书研究的问题出发,将历史文化、课程变迁、教科书发展三个问题进行了动态研究。纵观近年来学者对教科书的关注与研究,大都着眼于教科书的整体,其研究范式更多的是教科书本身,较少运用教育学原理、教育史等理论进行分类别、分学科的阐释。作者突破了以往研究着眼于宏观描述的局限,将大量的研究论述构建于丰富扎实的原生态史料的解读探究之上,将文化发展的历史置于整个社会教育变革的视角之内,使得教育、文化、历史在语文学科的发展变革中被立体、生动地联系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使得微观探讨与宏观描述有机结合并相互佐证,超越了就文化历史谈文化变迁的单项思维模式,较为全面清晰地展示了近代百年来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到现代语文教科书、近代国文教育到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因此,该研究更生动有效,更富于借鉴价值。

其次是研究结论具有创见价值。研究语文教育中历史与文化的动态图景,目的在于找到百年间沉淀至今的文化核心价值,以期不断丰富、发展并最终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之上。百年语文的教育历程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构建其理性,使受教育者更具人文性,并对生活具备形而上的思辨能力。作者通过综合分析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典型的教科书内容、特定的课程模式,得出了传统文化自清末到民国时期从“拘囿于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选择框架”到“破除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选择框架”,再到现代社会“质疑并探索中西博弈的文化选择框架”,及“未来真正的语文教育、教科书及语文课程,应该是兼容多元文化却又凝聚民族之魂的文化价值趋向的多元融合”的重要结论。作者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关注始于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思,而找寻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是研究者的朴实初衷。在人类价值观与现实世界中,科学的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自然科学抑或是人文科学,二者并非割裂,但是在文化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物”还是“人”则构成了二者的根本差别。传统文化的浸漫式教育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好的语文教育就在于能将传承至今的文化精髓贯穿于文本之中,转化到学生身上,而不会轻易被“时尚”所左右。经典给予后人的是一种敏感性、同情心的“洞见”和“神我两忘”的触动,它印证着当下的生活,却又穿越了时空,虽使人们驻足于文本,但却能引发不同时代思想的共鸣。所以,若要使这种对优良传统经典辨析与洞见的学问得以传承,必须依靠这样一种既源自历史又指向未来的文化,从而达成传统的精神文明与现代的知识教育的契合。谈起教育的价值,有人更多的是将其放在“器物之用”的层面上考量,而人文价值的标准是从“器物层面”到“文化层面”再深入到“精神思想”内核的认识深化过程,同时,这也正是本国母语文化和教育得以保存、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多元价值与文化更是如此,它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告诉人们个人成功在标准上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路径与选择。直面多元,怎样传承优秀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培养具有怎样德性的公民?如何使得中华民族的语文教育既能以学生为中心却又高于学生?这些都源于百年语文教育的历史启示,也是语文改革思考的永恒主题之一。

最后是为当代教科书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从清末到民国这百年中,中国从政治到文化无不经历着“颠簸起伏”,无不缠绕着“文化选择”,无不演绎着“教育变革”。传统文化问题、语文教育及其教科书等问题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有到变、从旧到新的更迭,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与文化的一面史镜。在这一尚科学、求富强、倡文明的历程中,传统文化经历了延续千年都不曾有过的、来自异质文化的挑战。正如蒋仲仁所言:“语文教育有些新问题,一查历史,古已有之,原来是老问题……今天的语文教育不是从零开始。”教科书作为社会文化的基本载体,一方面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文明,一方面又在文明的不断演进中见证、诠释着文明本身。现代语文教科书发端于清末的国文教科书,如1908年吴曾褀主编的《国文教科书》;成长于民国时期新文化革新中的国文教科书,如1935年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定型于新中国成立后编制的语文教科书。然而,教科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如何变化,其价值取向在中西方交锋中如何变换,其内部总有一以贯之的核心逻辑与精神思想,这一核心逻辑与精神思想就是延续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基于这种认识,作者还对现代语文教科书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思考,指出近代中国深重的历史灾难使得中华民族在思考救亡图存道路的同时,对自身文化也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批判。近代社会对科学的崇尚使得呈现在教科书中的科学性经历了以下历程:从清末时期的“科学化尝试”到民国时期的“科学化突破”,再到现代的“在科学与人文、实用与审美、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这一历程指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贯穿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恒常主题,兼容多元文化价值且凝结民族之魂是未来语文教科书发展的方向。因此,从传统文化选择的视角切入语文学科的发展与教科书的研究,不仅能为从事教材编制、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积累经验,也可为当前文化自信指导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研究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吴博士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成长在教育学领域,这样的经历使得她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与教育、科学与人文、历史与哲学等都有较为广泛地涉猎。她虽温和腼腆,却敏毅执着,能耐得住寂寞而终日与古书相伴,在历时五年的写作过程中通读并翻译了几十册没有句读、繁体原版的中国近代国文教科书,搜集了大量一手的研究资料;她积极进取,追求完美,在毕业后的三年中一直不断补充著作内容,修正表述方式,推敲思想意义。2017年,吴博士作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进修,促使她进一步深化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并对本书的修改进行了跨学科的尝试,力图将语文课程论、教育史和教育学原理进行相互结合与诠释,努力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展示出来,这些努力和尝试在成书后的内容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经过几年不懈地创作、增补、修改和完善,这部源于其博士学位论文又不止于此的著作终于付梓了。我们在字里行间都可感受到一位新时期女性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撞击中从容和坚守的姿态,也可看到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饱含深情热爱又习得先进的中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女性形象。相信吴婷婷博士的这部专著会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