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高校美育中对中国画“现代性”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柯川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2-22人气:83

当代高校美术教育发展规模日趋庞大,美术教育教学日益完善,与时俱进的推动着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美术学教育需要体现学术性、传承性、现代性、延展性教育理念,应该建立在学术视野和理念中来改革建构新的多元化美术课程体系,通过强化高校美术教育中对中国画“现代性”艺术实践的研究力度,更大促进当代高层次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国画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现代性”的阐释应该先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没有民族文化传统的支撑就不能全面地论述中国画的“现代性”,在目前的高校美育中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是重中之重。当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是向多元发展,这是近百年中国画革新造成的结果。多元化带来了活力,也扩大了中国画形式与语言的边界。有人把抽象的、制作性的水墨视为“现代水墨”,认为只有这样才具备“现代性”。或者是保留了传统的一些笔墨符号和水墨材料,而弱化了中国画的基本特质或者最核心的部分,那么我认为这都不能代表“现代水墨”或者“现代性”中国画。作为中国画专业的美术学科教育,处于改革的时代,不可能不受到这种新风浪潮的影响和冲击,那么深入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追溯近一个世纪中国画进入现代文化发展的历程,对传统的继承与质疑,对现实部分的刨析与思辨,共同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进程。现代性问题是艺术理念的演变,不仅限于技术的发展,在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中进行深入阐释,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察认知的新角度。

一、中国画“现代性”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传统期: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提出绘画的教化功能——“成教化、助人伦”。山水画根据时代风格、画家个性都在经历不同的改变,但传统文化观念仍是一脉相承。近百年的中国画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20世纪以来受到内因外力的作用,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观察方式与绘画语言,影响其功用与面貌,丰富了中国画的题材与风格,发生了从传统文人画到现代中国画的转变和改造。传统山水画自产生时已具有“畅神”的功能,宗炳“山水以形媚道”,由此表现对象无论是名山大川,或是荒山野渡,都追求理想与情感的统一,画中的自然景象并不是真实景观的再现,而是与观者心中物象的对应。早在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到中国进行文化传教活动,西画的“写实”技艺得到传播,对当时的绘画艺术产生影响,但也未形成独立画种。自晚清至“五四”到解放前,对传统文人画的批判和对写实主义的引进加剧了对“西化”之辩的观念博弈,传统中国画多出自文人士大夫,主要表达对名山胜景的向往、林泉之心的寄托或与天地往来的逍遥自在,因此表达内容往往远离现实生活,而近百年来艺术观念的转变及对“师造化”的回归,让画家寻求到真正的创作源泉,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要求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艺术的政治功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中国画被卷入革命历史的潮流,面临着必须加以改造的命运,为其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甚至在观察方式、表现技法、情感寄托上都大胆突破,赋予中国画新的功能,以表现时代精神之根本。而高效美术教育中,对这历史背景的教学反映还不够严谨,导致要么是以培养扎实绘画技能为重点,强调传统绘画技法,缺乏意识的融入,要么是受当代艺术的风格影响,强调视觉冲击,以形式为目的,完全摒弃传统笔墨语言。

发展期:每个时代和特定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要传达出该时代、该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中国画创作不仅具有艺术上的表达,而艺术表达也就是它具备叙事功能,同时传递普世价值,蕴含纪念性、代表性、宣教性等诸多社会功用,经过艺术家的转译和创造,是艺术家对时代和社会个性化、艺术化的思考,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就开始“现代性”转变。在20世纪初,西画再次东渐,大规模的西方文化引入本土,而这一次传播的人是前往东洋和西洋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衰落是文人画写“胸中逸气”所致,要改变需以科学精神、以民主思想为根本去复兴中国艺术。中国传统绘画被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所体现出来的显得比较消极与避世。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现实题材方面丰富了山水画的内容,呈现出新的精神体貌,用新笔墨语言表现新观念、创造新意境、新的绘画形式、新的笔墨结构,以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方式呈现,此时大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充分反映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问世,并涌现出众多出色的画家,因此形成了以陈师曾、齐白石、李可染为代表的京津画派,以石鲁、赵望云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嵒等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以刘海粟、贺天健、陆俨少为代表的海派、以高剑父、高奇峰、关山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等等,这些画派中画家的代表作在当时影响巨大,作品表现了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表达了人民大众对新生活的满足与向往,这一阶段现实题材山水画创作成果丰硕:如叶浅予的《北平解放》、石鲁的《转战陕北》、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钱松嵒的《红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等。这些画派与代表作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画改造的空间,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改革开放以后的新中国,建设步伐更加紧密,经济高速发展,题材中更是与时俱进地增加前所未有的祖国山河的建设场景,国之大器、高铁大桥、军舰飞船等,这在传统山水画中前所未见,凸显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以促进观者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思考。这些改变不仅仅是描绘对象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涵和审美意向的升华。

当代期:如何把“现代性”艺术与时俱进地融入到当代中国画教学中,通过作品来探索和反映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的呈现将思考与感受同现实生活相融合,成为当下美术教育者与创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他们通过个人的创作观念、生活体验和笔墨风格,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变革中选择典型场景和典型事件作为创作的主题,将现实中的社会与自然形象和情感投射到作品里,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创作方式,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创作领域进行交叉和融合,创造能引起观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的精神世界,通过艺术的力量激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进入21世纪,当代艺术创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创新性,“现代性”中国画创作实践始终与现实生活、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呈现出的审美认知也更加多元化、大众化。(如图一) (图一)

二、中国画“现代性”对高校美术教育重要性及影响

康有为和陈独秀在20世纪初期所倡导的写实主义,倡导的引入西方写实绘画改良中国画,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及科学观察精神来改造中国画,希望回到对事物的真实描绘中。这是政治的需要,也是这一时期“现代性”的需要,体现出艺术的教化功能,新的思想传递需要寻求新的载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对新生活的歌颂与政治宣传都需要借助艺术来完成,这就为艺术家给予了新鲜题材,传统的“溪山行旅”、“雪景寒林”、“孤舟独钓”转化为现实场景“城市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等,(如图二)(图二)

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新的生活面貌、新的思想表达就会出现新的笔墨形式,随着新题材的深入,要适应新题材的内容就与之前的笔墨技巧产生不同的变化,要求笔墨的整体意识增强,尽量避免强调塑造性而弱化书写性。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画创作也一直延续这一路线,出现了很多精彩的“现代性”艺术作品。这一理念发展到当下亦是如此,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文艺创作的新要求,由此可见现实题材在新时期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论家王朝闻进而指出“面向生活”才是发展国画最根本的办法,也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描绘对象变了,笔墨表达就不一样,随着意境也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山水画面貌革新,使得中国画有了新的发展创新。这也就直接影响了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通过对现当代美术专业课程大纲的改革,选择具有“现代性”的美术作品来拓宽教学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增强创作者对现当代美术的认知与理解。

三、中国画“现代性”对高校美术教育创新性发展

从传统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当代美术课程架构的融合来看,由于受到教学大纲、教师、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没有恰当的教改版本,使得许多高校美术学专业未能将现当代美术教育研究成为重点,高层次教育的发展唯有走特色、独立、研究方向,创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新体系,高校美术可根据专业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编写系列特色教材,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挖掘“现代性”中国画的学理性并赋予艺术创作精神,使得样式、风格、内容更趋多元,就绘画内容而言,人物画的内容与形式更容易进入“现实性”的表达,人物极易与“现代性”产生关联,在时代的变迁中,最先看见的就是人物及事件,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而山水画通过千年的积淀呈现出来的固有范式相对完整与稳定,以至于很难打破,所以研究山水画、花鸟画的“现代性”创新性相对难度较大,课程建设中通过对现当代优秀作品的梳理对”现代性“的进行主题研究,从反映现实生活到表现当代意识,从文化观念到身份意识,重新认识二十世纪从传统中国画到当代水墨的演进之路。不同个体、不同时代对现实的理解不尽相同,客观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建设的新景象,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有持续实践的机会,使艺术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样更有助于体现当代美术发展前沿与特色,也有利于艺术实践的开拓,提炼现当代艺术观念融入到中国画教学中,促使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入把握现当代美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为持续专业学习奠定学术基础,认识到艺术的探索已不再局限于一种风格、一个流派,各具特色的艺术技巧使得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表现空间更为广阔、艺术手法更为多元、创作形态也更为丰富。也能从学科建设的合理性、专业性、有效性上去强调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融入历史进程中与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关联。

结语

回到高校美术教育层面上,总结中国画教育的经验,美术专业教学有必要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来,提出在院校中国画教学中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是了解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对传统中国画的改革与新时期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可贵经验; 二是坚持强调对传统技法的深度研究与创新。三是厘清高校教育中理论教育与技法训练的关系,加强理论研究指导艺术实践的路线。对于中国画“现代性”的研究运用于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中是对中国画发展历程的升华,为当代美术专业发展提供方向。从中国画本体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关系,再与都市化进程互相影响成为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人们的物质生活、关注话题、审美观念以及精神思想等都在不断变化,高校美术教育需要更加强调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再现和反思,传达各时期的审美价值和精神高度,不但具有为不同历史时期提供图像政治宣传的功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作品引导着各历史阶段的价值取向和个体表达。面对新世纪“现代性”中国画与国际语境下的新风尚,今天的高校美术教育要求认知艺术的规律,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唯有在坚守艺术本真的前提下拓宽视野、守正创新,以真情实感融合于艺术规律之中,以人为本,方能创作出真实客观、感人至深的作品。


本文来源:《新美域》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