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艾德里安娜·肯尼迪《剥夺睡眠之室》的艺术特色
艾德里安娜·肯尼迪(1931—)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女性剧作家之一,她因运用独特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来探讨美国黑白文化冲突主题而成为黑人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对于文化冲突这一主题,她的创作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六、七十年代的创作强调黑人和白人之间不可调和 |
|
非裔女性戏剧创作的主体性——以索妮亚·桑切斯为例
从20世纪的“哈莱姆文艺复兴”开始,非裔美国女性戏剧在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的洗礼下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形成了既不同于白人主流戏剧和黑人男性戏剧又与其密切相关的自我特色。非裔女性剧作家在创作中并没有停留在批判和纠正白人与黑人男性文学中歪曲黑人女性形象、蔑视黑人女性创作 |
|
《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分析
爱情是文学永远的主题,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便是其中之。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诗的高峰,与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诗》共同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 |
|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意象比较 |
|
索尔·贝娄文学作品中的创伤书写
索尔·贝娄(SaulBellow,1915-2005)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以《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Man,1944)、《受害者》(TheVictim,1947)、《赫索格》(Herzog,1964)等一系列作品缔造了一个文学传奇 |
|
网络文学的困惑尴尬
网络文学在一时间获得了大量关注,然而在冷静下来审视这一现象的背后,就会发现网络文学轰轰烈烈地的态势下,已然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这种态势的主要表现是网络文学本身质量的低下,而其原因则是其依托的载体过分地侵吞了网络文学发展的空间。(一)困惑与尴尬的表现网络文学出现困惑与尴尬主要表 |
|
借助于音乐,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
音乐和文学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表情意识。小说借助于音乐,能够很好的诠释自身的情感。同时又不违背文学的艺术特点。正是基于此,本文以《狂欢的季节》为例,研究了作品的音乐性,为更好的了解艺术的有效性夯实基础。音乐是王蒙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了一种另类的语言 |
|
《狂欢的季节》音乐叙事风格
作为王蒙的经典之作,小说《狂欢的季节》视野极其广阔,带给读者的感觉也是非常生动和美妙的。在作品中,作家活灵活现的描写了一系列的串联、游行和揭发等事情。小说语言风格一泻千里,犹如滔滔江水,虽不精致,却大气磅礴。小说语言包罗万象,涵盖了各种咒语和流行语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搭 |
|
高考历史解题小得
一、历史解题总原则1、顺利:(1)从前到后(遵行平时做题习惯,一般常理,题型也是越越难,试卷难度由简单到难)。(2)先易后难 、梯度筛选(先易:把握基本分,进入解题状态。后难:以免除考试中焦虑与自己的步骤)。(3)不可恋战(易,不要大肆铺开;难,不要纠缠不清-- 目的:抓紧时 |
|
嘉莉向珍妮的转变:德莱塞温和妥协中的激烈反抗
“妖女”嘉莉逆转“天使”珍妮,表面看来是德莱赛在挑战男权主义失败后向男权主义的妥协,但是通过两者形象和命运的对比、以及德莱赛前后写作思想和手法上的变化可以发现,作者实则是通过两者的强烈反差,向男权主义表达更为激烈的控诉。 嘉莉和珍妮两人都年轻美貌、身材姣好,心中都有对物 |
|
“天使”珍妮与德莱塞的逆袭
十八岁的珍妮秀丽丰腴、乐观仁慈,由于家庭极度贫困迫不得已与母亲一起外出谋生,因在一家大旅馆打工而识得常驻旅馆的参议院布兰德。两人相互倾心,却由于年龄悬殊遭到珍妮父亲极力反对。珍妮又在哥哥巴斯偷煤被判入狱而全家人毫无办法之下,不得不向布兰德求助,也就在那个晚上委身于他。不料 |
|
“妖女”嘉莉与德莱塞的重创
嘉莉从一位无名乡村姑娘成长为知名百老汇明星,一路走来无时不在对男权主义进行着反叛,随着反叛程度的不断升级,她也完成了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妖女的蜕变。十八岁的她,带着青春、美貌、伶俐、腼腆,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只身踏上了前往芝加哥的列车,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芝加哥 |
|
西方男权主义社会女性观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男权主义社会是指以男性为中心,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拥有特权的社会。在男权主义社会中,男性是社会的主体,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男权主义思想认为,女人的身体和性属于男人和家庭,是男人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女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天生 |
|
赏析《神秘崖》暗示手法的叙事艺术
女作家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坛很有影响,她的文品在美国文坛以具有艺术良知的持守者和道德勇气的体现者而被称道,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坛获取了文学中的“珍珠”之美誉。凯瑟的创作生涯始于1912年,当她的处女作被当地报纸刊载出后,她放弃了自己要学医的志向,转而学文科。在读书期间就频频在报纸和 |
|
《白象似的群山》隐喻特征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于1927年写的一篇经典之作,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对在西班牙北部埃布罗河的一个火车站候车的美国情侣时讨论是否“堕胎”的故事。本文拟分析该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作者际遇与男女主人公的境况、时代特色与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环境事物的象征性及作者的“冰山理论”与文章 |
|
《逃离》中的心理现实主义手法运用
门罗的《逃离》由于是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小说,又是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因此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的对象又都是和我们同时代的人物,因此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小说中关于心理描写最多的是卡拉、朱丽叶。 卡拉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在她准备逃离克拉克的时候, |
|
逃离与女性思想意识觉醒
关于逃离这个话题,古今中外都有过。几乎和女性意识觉醒连在一起。我国远古时代的嫦娥就背弃丈夫后羿逃离到月亮上。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中,关于爱情的,几乎都和逃离有关,《牛郎织女》中,织女逃离到人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男女主人公双双化蝶,其实也是逃离;唐代传奇小说中的《倩女幽 |
|
《逃离》的主要内容
小说《逃离》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的中年妇女,她们每天面对的就是农场、甜点这些琐碎的小事。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终于有一天,她们忍无可忍,开始了逃离。 小说第一篇《逃离》描写的是一个叫卡拉的女性,她在少女时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就逃离了 |
|
表达方法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一)乔伊斯式隐喻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画像》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来对特殊情绪加以表现,对这样创新的语言变异现象的翻译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如文中第五章中运用的一个特殊语言,斯蒂芬的父亲骂儿子“Lazybitchofyourbrother”,这无疑令读者感到诧异,斯蒂芬自己也笑 |
|
词汇、方言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该作品中的语言变异除了以上几种还包括词汇和方言变异,小说中多运用了新词、合成词以及方言等,使得小说更具艺术魅力,审美价值提高,但这样的语言变异手法同样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译文中只有做好这种语言变异的再现和灵活运用,才能保留小说的艺术美感,令读者感受原著的魅力。(一)词汇变异 |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