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分析——文学论文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在社会上获得的能力和习惯。随着民族和国家的产生发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和国家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发展也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而文学 |
谐音、节奏和格律——西方文论视角下的诗歌声情(文学论文)
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西方文论中公认的经典之作,其中第十三章《谐音、节奏和格律》(下文简称“本章”)探讨了文学作品内部语言声音系统的特质和规律,很多思考可与中国古诗词相关问题的研究彼此印证、互相补充,为中国诗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 朱光潜《诗论》中说:“ |
浅谈电子书包推广困局及其突围策略——教育论文
电子书包概念的提出已有数年时间,它是一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实践,我国201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的成立,更是带动了国内电子书包的巨大发展,在这其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出了现阶段推广电子书包的“三元困局”模型,并就此提出 |
从莫言《红高粱》看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文学论文
本文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探讨莫言和他创造出的“第二自我”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把握文本中语言和意义的狂欢。 一、何为“隐含作者” 布斯认为隐含作者是“真人(作家)的一个理想的、文学的、创造出来的替身”①,是隐含在作品背后的作者的“第二自我”。由于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 |
从精神分析视角看《红高粱》中的“性”——文学论文
《红高粱》正是莫言有感于现代人苍白孱弱、“种的退化”,通过“重塑农民英雄形象”,从而“呼唤生命强力,复活民族的野性的游魂。”③而要表达“生命力”这一主题,作为人类生命本能之一的“性”,便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研究者无法绕开的领域。《红高粱》中对“性”有着多次的展现,根 |
格雷马斯矩阵中的“我爷爷”——文学论文
《红高粱》是莫言引起巨大反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波澜起伏的战争场景,腥味十足的语言风格,构建出一个独具匠心的莫言小说世界,张扬的个性,鲜红的高粱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凸显出狂放不羁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民族精神。小说中的“我爷爷”是高密东北乡“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 |
传奇,战争,人性——《红高粱》中战争叙述的人性超越(文学论文)
假如说战争是一架大车,车上坐着“我爷爷”和“我奶奶”等英烈,历史与传奇则成为这架车的两个轮子,而真实则理所当然的成为链接这两个轮子的核心轴承,而“我”则成了这架大车的车夫。追求、肯定完美“人性”则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目标。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红高粱》,是非常恰当的。通过“我” |
亵渎与崇拜——男性视角下的《红高粱》
1、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亵渎” 《红高粱》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来叙事,“我”在小说中不参与故事活动,只是单纯地作为一个叙述者和凝视者来观看并叙述人物形象及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红高粱》中包含两个叙述者。首先,“我”是最为显现的男性叙述者。其次,莫言作为男性作家是隐性的叙述 |
感觉的奇异与复活——浅析莫言《红高粱》陌生化手法
莫言作为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代表作《红高粱》中尽情挥洒着对世界细腻独特的主观感受。他通过奇特、反常化的语言及叙事视角,唤醒文学中逐渐僵化且不易被察觉的东西,延长了读者感觉的时间,增加了感觉的难度,冲击着读者的感官世界,为我们描绘出美丽虚妄而真实残酷的画面。不得 |
嗜血的狂欢——解读《红高粱》的“狂欢化”
莫言的《红高粱》是其成名之作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以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好评。本文将采取一种全新的视角,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着手,分析莫言《红高粱》中各种语言、形式所构成的狂欢的盛宴。这种狂欢,是一种 |
剖析电视剧《决战燕子门》的武打和视觉特色
《决战燕子门》在多地电视台陆续上映,如山东齐鲁电视台,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黑龙江影视频道、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综合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贵州卫视、河南卫视、山西卫视、内蒙古卫视等相继播出,得到好评。特别是河南卫视,在《新燕子李三》 |
尊卑有别——新、旧《唐书》的共性之一
学者们历来认为两《唐书》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很多人谈到了《新唐书》的“尚德倾向”“尊奉《春秋》,推崇韩愈”及“力排佛老,以明王道”等等倾向。而与之相反《旧唐书》的这些思想倾向并不明显,这也是宋代史书编纂者重新修纂唐史的原因之一。但是无论新、旧唐书的编纂目的、承载思想 |
《山海经》兽形“神”探析——文学论文
《山海经》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与“神”符号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山海经》中的“神”,总共出现95次,共涉及十八卷次。据统计,明确标明是“神”的形象在《山海经》的篇章中分别出现次数是《南山经》3次,《西山经》24次,《北山经》7次,《东山经》4次,《中山经》25次,《海外南经》 |
一曲芳香馥郁自由奔放的晚春歌——韩愈《晚春》解读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大地上,草打起了精神,树打起了精神,他们已从轻风的细语中,知道春天的裙袂,不久就会飘进五月的门槛。这些美丽的精灵,来不及细想,就急急地展开千姿百媚的舞姿,红的、紫的、黄的、绿的吐艳争芳,而 |
文学家的口述历史: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口述叙事——文学论文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口述史学形态,这就是文学家撰写的口述历史著作,以张辛欣、桑晔的《北京人》和冯骥才的《100个人的10年》为代表。传统上将这一特殊文类称为“口述文学”,不仅抹杀了其历史见证价值,也不符合作者曾经进行大量口述访谈和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如果用“口述 |
底层人生的现代性叙事——文学论文
新时期以来,众多底层小说在对当代底层形象的塑造中凸显了现代化进程中时代对人性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特殊的审美品质。纵观底层创作,如何拓展底层叙事的现代性内涵,超越底层叙事的悲剧审美范畴,并通过生命的终极追问来深化底层叙事的思想内涵,从而代替以“苦难叠加”的方式呈现底层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作品风格剖析——文学论文
在我国的历史文学中,对农村文化进行描写的作品有很多,但是将农村文化、风俗、特点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展现的可能只有赵树理一人了。他之所以是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与他作品中语言特色有很多的关系,他在自己作品中展现的语言风格,是无法被模仿的,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的功劳,将中 |
孤独的先觉者—论萧峰的悲剧
萧峰的一生是孤独的,当他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时,他孤独,当他超越到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外,以一个先觉者的悲悯之心看待芸芸众生时,他更孤独。 杏子林中,叛乱突起,人人欲杀萧峰而后快,但萧峰天人般的威风凛凛,竟又震慑得众人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天才和群众之间常常存在的悲剧关系,群众 |
《红楼梦》的多视角叙述及其对审美古典性的超越
《红楼梦》是在铭念与遗忘、信守与悔愧、义愤与怖惧、计较与超脱等系列对抗的心理结构中展开鸿篇内容的,这使小说家为自己的叙述前景百般思量。由于作者叙事诉求的复杂,催生了作者艺术追求的繁华。在对过往“锦衣玉食”的人物和“风月繁华”生活的复杂关照中,作者通过不同的叙述位置(眼光)设 |
传统文化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文学论文
《呜咽的牛角号》是鲍义志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部短篇和1部中篇。通过对他小说的解读,可以从更深的层面来对土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陋习进行认识,以及这种陋习对人性的戕害和由此引起的对人性的思考。 鲍义志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在扎根现实生活,汲取优秀民族文化精华的根基上,开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