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凝望:苦难叙述的无言抗争——中州学刊

华裔族群是美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华裔女性更是当今美国社会的“他者”,承受着双重压力,很少有机会来表达她们作为女性的声音和身份。但是,华裔作家顶着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移民进行的“他者”规约式描述,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感表述方式。站在大洋彼岸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张俊杰 2013-07-29
谭恩美小说“苦难叙事”的文艺美学价值——中州学刊

谭恩美(Amy Tan),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后就读于圣荷西州立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擅长描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并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写中国文化中最富代表性和特色的事物,向西方读者展示东方世界的魅力和神奇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张俊杰 2013-07-27
诗歌传统观:钟情革新精神与偏爱传统情怀——中州学刊

意象主义者一开始是以反传统的姿态走上诗坛的。他们抗拒当时劲吹英美诗坛的传统的维丽多亚诗风,不满当时流行的沉闷而冗长的浪漫主义滥情作品,强调运用精确的意象、自由的诗体、凝炼的日常语言来清晰地呈现作者所想表现的一切,努力创作出硬朗清晰的诗歌。意象主义新诗潮的主要阵地《诗刊》力捧新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卢惠余 2013-07-27
诗歌意象观:关注视觉特征与追求象征功效——中州学刊

所谓意象派、意象主义,顾名思义,重视“意象”应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当属核心内涵。那么,意象主义所强调的“意象”是什么呢?在英美诗歌史上,较早地对这一概念作出权威性阐释的人是庞德。他于1913年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不”》中给出了一个后来被人们视为经典的定义:“An image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卢惠余 2013-07-27
“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人的不同影响——中州学刊

西方“意象主义”诗潮最早萌发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不久即流入美国诗坛。1912年蒙罗(Harriet Monroe)在芝加哥创办《诗刊》(Poetry:A Magazine of Verse),并委任当时在英国的庞德(Ezra Pound)为该杂志的国外代表,不久便陆续发表了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卢惠余 2013-07-27
条文结构:由不分章到分章,由简洁到复杂,不断优化组合——中州学刊

党章的条文部分,即纯粹的组织章程,是由党员、党的组织、党的纪律等若干要素排列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 (一)中共一大至四大党章条文:由不分章到分章,结构虽然简单,但关键要素具备 如前所述,一大融合型党章,除了头三条为纲领外,其余均为党章的内容。一大党章不分章节,但党员入党条件和手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陈自才 2013-07-27
党纲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从分散到整合,历经曲折终稳定——中州学刊

作为党章结构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的党纲,其本身也是一个结构。从层次上看,它由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也称一般纲领或基本纲领)和具体纲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具体纲领的概念,并阐释了它与一般纲领之间的关系⑥)三个层级要素构成;从内容上看,由奋斗目标、实现途径、基本政策等诸要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陈自才 2013-07-27
中国共产党党章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中州学刊

作为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党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政党历史的缩影。迄今为止,学界对于党章发展变化历程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是从结构的视角探讨中国共产党党章历史演变的成果尚未见到。根据系统论原理,党章是由党员、组织、纪律等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内部结构;这个内部结构再以要素的身份,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陈自才 2013-07-27
华北抗日根据地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州学刊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支持和推动民族战争和社会变革的顺利进行,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倡导精神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发动民众进行抗日,中共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郑立柱 2013-07-27
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中州学刊

为动员广大民众支持和参与抗战,中共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这对精神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精神文化建设又反过来在推进和巩固社会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一,社会变革对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为动员广大民众支持和参与抗战,中共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社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郑立柱 2013-07-27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中州学刊

华北抗日根据地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社会的示范区。①要进行民族战争和社会变革,就必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革和精神文化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民族战争和社会变革需要通过文化建设为广大民众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另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郑立柱 2013-07-27
台湾社会文风的变化——中州学刊

从三部府志的记载来看,随着明末清初流寓人口的增加,台湾的社会文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据《高志》记:“顺治间郑成功取台湾,稍为更张,设四坊以居商贾,设里社以宅番汉,治汉人有州官,治番民有安抚。然规模不远,殊非壮观。”郑经嗣位后,“兴市廛,构庙宇,招纳流民,渐近中国风土矣”。B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安国楼、史彬彬 2013-07-27
台湾人口与流寓人口问题——中州学刊

台湾“僻在海外,旷野平原,明末闽人即视为瓯脱”B20。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大陆居民入居台湾这个地方偏远却利于耕作的地方,其中尤以清初为剧。清初三部府志中均记述,自郑成功入台之后,移民数量急剧增加。如《蒋志》《高志》记载:“台湾自红彝僭窃以来,因仍草昧,郑氏父子相继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安国楼、史彬彬 2013-07-27
清统一之初的台湾移民及其风俗——中州学刊

清初的台湾移民情况在《台湾府志》中保存有较多的原始材料,自康熙二十二年设置台湾府后,凡六修府志,其中乾隆十二年之前,蒋毓英、高拱乾、范咸等共主修三部《台湾府志》,本文拟以此三部府志为基础,对清初台湾移民及风俗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台湾府志》的修订及早期移民风俗 康熙二十七年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安国楼、史彬彬 2013-07-27
宋代县级官员失职的原因——中州学刊

1.不重实绩的考课制度 宋代对县级官员的考课,由知州具体负责,即“监司察郡守,郡守察县令”B39。尽管政府制定的考课程序严密,但中央对全国成千上万、情况各异的地方官员,很难准确了解其在任状况。特别是磨勘制度出现后,资历成为考课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官吏的治事成绩不被重视,考察中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邢琳 2013-07-26
宋代县级官员失职行为及其原因考察——中州学刊

宋代对官吏失职行为规定的十分广泛,它涉及政府行政、司法、军事等活动的各个方面。宋代官员的过失行为,不管是否造成实际损失和不利后果都被视为犯罪。但是,宋法还规定故意从重,“心不涉私”为过失。本文则将宋代规定的官员失职行为界定为:宋代官吏在职务行为中所表现的不履行职守、不正确履行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邢琳 2013-07-26
《明史?列传》订误三则——中州学刊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书成众手,难免存在错误。笔者在阅读《明史》人物传记时,即发现不少史实记载失误之处,在此略作辨证。所引《明史》之文,仅在引文前标注其卷数和传主,并注明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页码。 其一,卷一五五《陈怀》,第4256页第5行,“宣德元年代梁铭为总兵官,镇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 2013-07-26
超越“夷夏”族群意识:北宋“中国”观之特质——中州学刊

当然,春秋以来区分“夷夏”和判定何谓“中国”的主要标准本来就在于文化。在此,我们强调的是宋儒对“中国”文化的升华,即:他们将儒家文化价值提升为一种普遍的宇宙本体原则。但与此同时也赋予了北宋“中国观”突破种族藩篱的超越性。“夷夏之辨”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是以“尊王攘夷”为主旨的《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熊鸣琴 2013-07-26
超越“夷夏”:北宋“中国”观初探——中州学刊

在辽宋对峙格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辽、宋朝都宣称自己的政权是“中国”,这表明先秦以来“华夏至上”的“中国”观至宋代再次遭受重大挑战。从魏晋“五胡乱华”以来,以“夷夏”判定“中国”的标准已经遭受冲击,现实历史的发展需要一种“中国”正当性理论,即正统论。陈芳明先生认为宋代正统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熊鸣琴 2013-07-26
马克思精神生活解读的启示意义——中州学刊

马克思对精神生活相关问题的论述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他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与分析贯穿其生涯始终,特别是马克思对自由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精神生活的追寻与解释。 可以说,作为启蒙运动之子的马克思也是在“自由”的旗帜下思考人的解放(根本上是精神解放)问题的。无论传统还是现

类别:优秀论文 标签:论文篇教育篇发表论文 作者:戴月华 2013-07-2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