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德育评价研究 ——以“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为例

作者:吴念姿 李桂林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2-22人气:86

1、“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困境

“构成基础与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旨在通过构成设计造型训练,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以来,现代设计已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课程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衍变,但构成设计的学习却一直都是设计教育的研究重地。跨进信息化时代,随着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教育行业亟待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和“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们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他们的道德观念基本正确,同时,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对教条式的德育课程接受程度较低;其次,他们对自我的专业设计水平追求较高,学习目标明确,但个人主义倾向明显,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较为淡薄;最后,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全球资源的渠道多样且便利,容易忽略源自本土的优秀文化,造成审美和价值观的偏移,文化自信水平较低。【1】

基于对艺术设计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可发现以往传统的课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一,“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且需要随行业变化、社会技术变革而不断更新,但因循守旧的教材阻碍了学生掌握新知识,接受新信息,难以与社会接轨;其二,学生们在掌握了构成元素、构成语言和形式美法则等基础构成知识后,对于基础图形的大量绘制普遍感到乏味枯燥,他们渴望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应用、职业能力相链接,但传统的课程结构缺乏灵活贯通性,容易造成学与做脱节。

2、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德育评价为“构成基础与设计”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我国的“德育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者杜敏将其定义为:“借鉴现代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和技术,结合德育原理、德育过程原理、德育管理的理论与技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德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给出一定意义的价值判断。”【2】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3】,可见德育评价具有极大的教育能量。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德育评价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等,能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带来积极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而艺术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文化自信心的优良土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理所当要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识和自觉践行。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构成基础与设计”教学中,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构成设计造型训练,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为学生在美术设计造型和传统艺术文化方面的造诣打下一定的基础,既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创意思维,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基于教育性、客观性、行为性、可行性、综合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德育评价的原则,“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通过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寓教于行,润物细无声地将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含蓄、婉约地渗透思政元素,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与价值,还可拓宽课程的内容边界,活化课堂,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极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构成基础与设计”德育评价要素

3.1过程评价要素

3.1.1项目主题的选择与设计

在传统的“构成基础与设计”教学中,通常以基础性实训和综合性实训教学为主,但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项目主题和创新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个性化发展。因此,本次教学改革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和创新性实训三大类。以创新性实训项目“畲族纹样的构成设计”为例,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内涵设计,将畲族文化艺术与数字化实训教学融汇贯通,既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探索兴趣,也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深厚魅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和文化的有机结合。【4】

3.1.2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德育评价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化身“导演”,合理和安排课程中的德育项目,通过考察体验、分组、小组互评和专家点评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畲族文化的构成设计”项目中,根据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体验学习。引导学生前往广州增城畲族村进行考察学习,采集相关的设计素材资源。这是基础学习向创新应用过渡承接的重要阶段,也是课程德育必要的体验过程。【5】环节二,协作探究——数字设计资源建设。学生结束实地考察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探究。整理所采集的信息,并通过书籍查阅和网络搜索等方式补充相关资料,并通过扫描、上传、归类形成数字设计资源。可共享的数字设计资源为课程的进一步教学与创作夯实基础【6】。环节三,项目引导式学习。以平面畲族图案设计+畲族元素蜡染设计+立体畲族纺织品设计的专题项目为引导,教师结合畲族艺术元素在构成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授课【6】。环节四,交互式学习。学生采用软件和手绘板进行创作,课程前期建设的畲族数字设计资源在这一阶段能被迅速地采集与应用,创作效率与质量有效提升。环节五,实验学习——畲族元素蜡染设计+立体畲族纺织品设计。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进行蜡染工艺的实验学习。上蜡、染色、晾晒、煮蜡、清洗、晾晒等蜡染流程耗时而繁琐,但学生们乐在其中,耐心细致地将原创的平面畲族图案转化为蜡染织物图案,再结合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立体畲族纺织品设计,包括风采独特的的立体装置、摆件、挂饰等。如下图1以畲族传说中的盘瓠形象为设计灵感进行图案创作,形成蜡染作品后将其制成古风香包,以珍珠点缀后,整体和谐而不失丰富;图2则基于畲族图腾凤鸟纹和传统花卉纹样进行图案设计,蜡染后职称手提袋,作品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在“畲族文化的构成设计”项目中,通过环环相扣的五个实施过程,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课堂,学生学以致用,效果更好。

图1  畲族文化的构成设计作品1(作者: 阮析雯  指导老师:吴念姿)   图2  畲族文化的构成设计作品2(作者:李心怡 指导老师:吴念姿)

3.2结果评价要素

德育重在过程,德育的结果同样体现过程是否取得成效,能否达到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提升文化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其结果评价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7】:

3.2.1学生参与程度

德育对学生互动参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7】,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课程设计要基于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特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正向热点话题进行,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在专题项目实训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互动交流、协作互助。

3.2.2作品原创质量

作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增强,在德育教学中,鼓励纵向对比,即“只跟昨天的自己比进步”,通过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来衡量其综合创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3.2.3作品转化效能的比率

作品转化为社会应用的比率是体现作品质量的另一个因素,包括作品的参赛获奖率【7】、作品的媒体发表率和作品的企业采用率。

3.2.4信息化提升水平

德育注重从培养能力方面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德育也应该从“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翻转,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扩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

4、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构成基础与设计”德育评价方法

基于“畲族纹样的构成设计”德育实践过程,采取多元化的德育评价路径采集课程评价数据,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判断、开展有效实践活动,也促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养成【8】。

4.1多主体评价

多主体评价有利于提高德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学生、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以及社会评价五个维度的立体评价模式。考核点层层递进,包括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小组活动贡献度等。对于优秀作品,通过赛事和科研转化,考察学生提取应用知识的能力。

4.2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是在项目引导式学习中,学生以设计任务为引导,通过课堂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实验学习等环节,完成二维设计图到织物制品再到三维构成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6】,教师基于学生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任务结果(作业质量)等进行评价;

4.3活动性表现评价

活动性表现评价主要体现在畲族村体验学习阶段、资源库建设协作学习阶段和三维纺织品实验这几个学习阶段中,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实操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并进行分析,得出评价数据;

4.4问卷调查法

制定一份简短的问卷发放给学生,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信息,了解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对畲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艺术的运用感受等,形成学生自我评价数据。

4.5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展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精彩纷呈的虚拟作品展,呈现课程结晶。在虚拟展厅沉浸式看展后,还能进行电子投票,学生满怀热情地邀请社会人员参与投票,形成灵活的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体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分值,而是外界对作品的认可程度,能够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学习动力的激发。【6】


5、效果与反思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构成基础与设计”德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首先,德育评价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们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所震撼,意识到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宝贵源泉,应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多地运用传统艺术元素这个灵感密码,用现代语言传播中国文化,传承民族艺术【6】。

其次,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学习要求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团队协作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也学会换位思考和接纳他人意见,是课程学习赋予大家的崭新收获。

结束语

德育评价突出评价考核体系的作用,学生在乎的将不止是分数,而是成果的展示、眼界的开阔和自信的提升,这种评价结果不再是一个分值,而是产生了社会效应【7】,达成对艺术设计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素质目标。


本文来源:《新美域》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