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怦然心动》是一部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说《Flipped》改编、由罗伯·莱纳执导,摩根·莉莉、玛德琳·卡罗尔等主演的影片。此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好评,这是一部既温暖又温情的故事片。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恋爱过程。此片2010 |
欧美文化碰撞下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女性的文化取向
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的小说创作回旋于欧美文化的相互作用中,小说中不同的女性在面对生活时都有着自己的选择。詹姆斯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走进欧洲文化的美国文化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对欧洲的景仰是一种精神上的渴念。这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并非是快乐的,詹姆斯小说中的美国文化女性 |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在美国新女性时代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女性时代的需求,亨利·詹姆斯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鲜明的女性形象。在美国女性群像中,她们有上进心,有文化,个性独立,对生活有着无限的遐想和希望;在欧洲中产阶级女性群像中,她们具有浓郁的欧洲文化气息,优雅而有魅力。在此,开始了美国女性与欧洲 |
虚构叙事的文学空间建构
空间理论是近年来后现代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爱德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20世纪后半叶的空间研究大体呈现两种向度:一是空间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可以被标示、分析、解释,二是空间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索雅的第三空间将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 |
后现代主义虚构叙事
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真实再现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那么,所谓的特定环境就是指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中的环境。(刘加媚,2004:142)在现代主义作品中,新的时间观念成为作家的主题,他们认为时间没有先后强弱之区分,不是人们一般观念头脑中的物理时间或者空间时 |
驳而不纯——自传文中的“俳谐体”
如果说《清和先生传》和《五柳先生传》在自传方面有一个共同的交集,那就是虚构性,只不过《清和先生传》的虚构性大大超过了《五柳先生传》,并呈现更多的俳谐特点。试看《清和先生传》的开头: 清和先生姓甘,名液,字子美,其先本出于后稷氏,有粒食之功。其后播弃,或居于野,遂为田氏, |
美玉无瑕——《清和先生传》的自传色彩
目前,学界对《清和先生传》的文体归属有多种看法。曾枣庄的著作《宋文通论》中称《清和先生传》“也是小说家言”,[1]965归之于传记文中的“传异”一类。刘成国在《宋代俳谐文研究》一文中把“俳谐文”分为“拟体俳谐文、假传类俳谐文、假托鬼神类俳谐文三类”,[2]39《清和先生传 |
布莱克诗歌《老虎》中语言的运用
诗歌的篇幅较之于其他文学作品较短,而要在简短的文字中表达丰富的意义和展现文学功底,就得依靠于语言来进行。诗歌由语言组成,而语言在诗歌中更多的表现为节奏韵律以及词汇的使用等方面。布莱克的《老虎》中,布莱克用了多重韵律来表现老虎的形象,如头韵、阳韵等等。首先我们来看《老虎》中的 |
《马背上的法庭》:山沟里的法律之光
《马背上的法庭》是依据宁蒗彝族自治县执法人员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应用最朴素的拍摄手法,真实的再现了山沟沟里人们质朴单纯的生活,反映了我国法律制度在落后贫穷的少数民族山区的现状。剧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老冯、老杨和阿洛,在百转千折的山沟沟里为我国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默 |
霍桑长篇小说中的哥特性
虽然霍桑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更重视对于内心恐惧与人性善恶的挖掘,但他也体现着传统哥特小说的叙事风格,在霍桑的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场景设置中频繁使用森林、古堡、监狱、墓地等具有恐怖色彩的意象,营造了恐怖的氛围。在霍桑著名代表作品《红字》中,作者就采用了这种哥特式的场景 |
霍桑与哥特文学
哥特文学起源于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发展兴盛,其带有恐怖特色和魔幻色彩的书写使这一类型的文学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死亡、虐待、鬼神等是哥特文学书写的主体,这使哥特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主流文学批评者也对哥特文学的恐怖化倾向提出抗议,但随着哥特文学家的不断努力,这种体裁的文 |
浅析姜敬爱东北背景小说的女性意识
1.序言 姜敬爱(1906-1944)朝鲜现代小说家,被评为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1931年6月第一次流亡到中国东北这片土地。直到1932年6月,由于日本军队的讨伐和自身中耳炎的困扰,姜敬爱暂时离开了东北,躲避到首尔进行治疗。1932年9月又回到了东北,直到193 |
《诺斯托罗莫》只的混合文化身份
提到康拉德的《诺斯托罗莫》,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代表了康拉德在政治变革方面的主张,但笔者认为在《诺斯托罗莫》确实包含了作者在政治变革这一社会问题中的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康拉德在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作者展现了混合文化身份对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和主体 |
从社会时代发面探讨郁达夫《沉沦》中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强瓜分中国,军阀四起征战不断的时代。封建社会的余毒与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处于一个积贫积弱的时期。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也有着重要的关联。 小说中主人公的自卑情绪主要取决于内心深处的弱国心态。主人公在日本留学期间,见 |
从文化思想方面探讨郁达夫《沉沦》中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思想支配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是由思想决定的。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病态心理的发展,与其收到的文化思想冲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小说描写来看,主人公原本是一个向往自由,满腹才华,又渴望真诚爱情的一个进步青年。他既有“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传统思想,又经受了国外文学开 |
从生活环境方面探讨郁达夫《沉沦》中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沉沦》中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人公的少年时期,文字写的是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市,是主人公在国内的生活环境。第二阶段是主人公青年时期来到日本留学,是主人公在国外的生活环境。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主人公心理的变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分别对主 |
李小龙为积极转变香港和世界观众对中国男性的看法做出了努力
亚洲人的身体和灵魂,通过使用身体形象作为情感转移而非简单的视觉转移。在李小龙早期三部影片中,剧情进展是连续的。其他影片的改变中,李小龙的角色从高度自省和深思到愈发偏向实际行动。角色心理越来越复杂,李小龙功夫电影不仅仅是复制一个西方好莱坞“行动主义者”形象,他们在需要做“正 |
李小龙功夫电影的创作风格分析
李小龙主演的三部电影不尽相同,却都表明了李小龙立场和明星魅力的延续,即对电影剧情、世界观及电影风格越来越多的干预。必须认识到,自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1971年)开始,李小龙的电影一直在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化虚拟背景下发展。早在19世纪,便士报业杂志便警告“黄祸”,此流行 |
李小龙功夫电影创作简评
虽然李小龙并未在演出中获得明星地位,但电影中的角色扮演是个英雄形象,是他的“主人”执行任务时不可或缺的帮手。除了在美国电视上展现了不那么典型的华人演员形象,李小龙在演出中强健的体魄使他获得了中国观众的敬佩,他们认同并赞赏李小龙的武术,尽管他的战斗断断续续的出现[1]。重要 |
《红色英勇勋章》中所隐含的战争观念
其实,《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就是讲内战时期一位年轻士兵在战争中从无知、狂热到恐惧、愤怒、成熟的成长过程。在作品中,尽管克莱恩更多是把内战作为一个背景,但不可否认,《红色英勇勋章》表现了内战的特定环境和这一环境对生命的毁灭与对人性的考验,其副标题《美国内战的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