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喻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时代家庭教育-教育论文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模式的文化传递。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ed)在其1970年所著的《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种形态,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方 |
|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教学论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具有指导性和统整性。充分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之一。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若头脑中已经有了比较清晰、明了的教学框架,已经有了如何应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手段,就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并掌控驾驭整 |
|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历史论文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历史教学的确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 |
|
职专语文研究性阅读法-语文论文
其主要问题有:一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二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课文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的怪现象。 |
|
巧设情景合理探究-社科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科学教师的一个永恒话题。新课程标准提出在科学课堂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笔者细心领会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与改进,认识到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成为情景里的主角,在情景中激发学 |
|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教学论文
新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落实的问题,这将是高中化学课程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课程内容多样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知识点学习,以全面的发展及自己的专业特长发展为主。化学该学科主要强调基础知识 |
|
浅谈老师“教”《科学》的兴趣-教育论文
学者勤学或懒学有趣或无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者有方无方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小学生,多数是凭兴趣学习的,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光凭两本书,两样教具是撒不成戏的。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要么他或许会放弃,不再想,也不再去做这件事情;或许他由于某种原因免强去做,但他不会 |
|
浅谈网络流行语“萌”-网络论文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目前诸如“雷”、“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流行语已经风靡网上。2008年第18期第33页《新周刊》上列出了“雷文化字典”,里面包括了“非主流”、“雷”、“穿 |
|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教育论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基本达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共识,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是被教师的“教”主导的,从这个角度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教”的质量。而在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崔永华、李泉和杨惠元老 |
|
夸张与认知-社科论文
沈家煊在《转指和转喻》(原载于《当代语言学》第1卷1999年第1期)一文中,表示自己赞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即主张“转喻不是什么特殊的修辞手段,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转喻也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由此,笔者大受启发,由转喻联想到夸张,认为夸张其实与转喻是 |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非常重要,只有那些在竞争中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学生,才能最终成为优胜者。要让现代中专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贡献于社会,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迎接挑战的坚强心理,这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生之路的坎坷,自古以 |
|
优化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的方式浅论-语文论文
语文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纵观先后出现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这里有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文学作品中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要借助这个载体来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在认知的基础上, |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论文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将对我们国家今后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渗透更多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其时代的紧迫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说明语文的“人文性” |
|
平翘舌音声母辩证-文学论文
平翘舌声母在许多方言中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方言中把这两套声母的字混成一套z、c、s(或是接近z、c、s的声母),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武汉话、成都话等。还有些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zh、ch、sh的字的一部分读成z、c、s,如天津话、银川话、西安话。我们学校的学生 |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与内视角叙事魅力-文学论文
内视角又称“限知视角”。指作者不出面,让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充当事件、生活场景以及故事情节的目击者和叙述者。它的最大特色是叙述者就等于人物,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同样多。苏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选用的教材《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就是内视角叙事的典范作品,从中我们可以一睹内视角叙事的美 |
|
《玫瑰门》中的女性形象-文学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着坚实的基础,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其中,很多思想可以说对人的戕害是很严重的,尤其是男权思想对女性的迫害更加突出。在这样的文化中,女性完全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了一个符号的类属。在《玫瑰门》中,铁凝运用了隐形的笔端。给我们讲述了几个女人的悲剧人生 |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文学论文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 |
|
《边城》与《祝福》社会环境的比较-社科论文
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郁的湘西乡土风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 |
|
“以趣引路”促进“言之有物”-文学论文
大自然是最美的。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清晨,皓月当空、星光灿烂的夜幕,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色……这一切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就要趁着这样的兴致,让学生有意识去观察大自然、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让他们打开心扉去看、去说、去发现、去体会。“看、想、说、 |
|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浅论-民族论文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广义上讲,应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但是就目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来看,大部分仍是依赖于课堂教学。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课堂是一言堂,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说”的空间,听、说之类的语言实践训练往 |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