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新闻报道之传播效果探究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媒体、电视电台媒体、纸媒等都是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这些大众媒体传播的财经类新闻作为群众掌握国家经济动态,了解生活财富管理方法的重要途径,其权威性、指导性与否是我国群众经济水平发展和财富意识强化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财经新闻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总是带给受众一种“数字化”、“难读懂”的印象,不少受众都会选择性地跳过财经新闻,或是在阅读、收看、收听财经新闻后觉得难以理解,从而对财经新闻和财富管理失去兴趣。出现这一情况其实并不难理解,财经类新闻通常包含着政策文件解读、数据分析和专业化术语,这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受众来说就如“天书”一般,同时,采编财经类新闻的记者为保证报道的可靠性往往也容易忽视新闻的表现形式,以及群众的信息获取偏好,这也就造成了财经新闻一直以来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较低,传播效果较差的困境。
二、财经新闻的特殊性与受众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需求
1、财经新闻的内容形式较为抽象,覆盖面极广
财经类新闻主要报道的是与社会经济现象、群众财富活动、国家经济政策等相关的热点信息,其对群众日常消费、理财购买、货币流通、劳动生产等方面的财富生活都有所涉及,且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地域性。在财经新闻的具体概念形成前,报道国家产业、大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经济新闻”一直是相关频道播报的重点,这些新闻与群众生活的联系较弱,且覆盖领域较集中,内容生僻难懂。而长期受到这一权威性新闻报道的影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财经类新闻也习惯于运用数据、政策等权威信息来播报,因此,虽然播报对象和新闻来源更为广泛了,但是财经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
大众媒体受众群体是极为丰富的,群众从事产业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其信息获取习惯的差异性,但作为大多数受众在休闲娱乐、通勤时间收听或观看的新闻节目,受众在收听、观看新闻节目的时候很难做到全神贯注,由大量的财经数据做成的新闻无法给予群众最直接的信息和财富管理建议。因此,多数受众都会希望财经新闻能以趣味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也能信息作出一定的提炼,挑出受众真正关心的重点,提出明确的财富建议,做到直白明了。
2、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与其权威性和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都有着较大的联系
在多年从事电台财经频道工作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与单篇报道信息含量的联系并不是最紧密的,过多的数据信息虽能提升权威性,但其也会造成听众的信息获取困难。相反地,可听性高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新闻更能让观众产生收听和传播的动力,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传播效果会受到观众三个行为心理的影响。第一,新闻实用性:财经新闻是否能为受众传递最新的、权威的财富信息,并提供解析是最关键的;第二,可听性将转变财经新闻固有印象:重点清晰的新闻可以帮助听众节省信息获得的精力,转变长期以来财经新闻“晦涩难懂”的形象。第三,新闻的风格明确:财经新闻呈现方式往往会极大地影响到听众的收听兴趣,听众一般偏好于交流性强、故事性强、平易近人的新闻播报,而数据多、专业性强、风格严肃的财经新闻往往会明显降低新闻可听性,造成受众流失。因此,财经新闻要提升传播效果,权威性的保持和可听性的提升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1、确立本媒体的新闻方向及新闻个性
当下,从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电台、地方广播电视台到央视财经频道,众多的自媒体及大众媒体平台都提供着丰富的、种类多样的财经新闻,在这众多竞争者中,如何提升自家“辨识度”,是当下财经新闻制作的首要问题。其次,在新闻的覆盖面上,纵观不同地方级别的媒体平台,其大多也有着相应的侧重点,例如央视财经新闻较多关注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国家理财发展趋势、消费调研等宏观的财经信息,而如杭州电台财经频道等地方平台则更多关注个人理财需求,如地区购房消费、股票趋势等经济信息或策略建议,其相对地域性、生活化,也是地方观众最偏好的。而如喜马拉雅电台,则以“课程”、“电台频道”、“访谈”等为主要形式,为听众通过更具体的财经新闻及解读,更为趣味性的。因此,地方媒体平台在新闻采编、专题选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地方经济、群众新闻需求等相关的背景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新闻题材。同时,针对受众偏好,媒体平台可选择相对轻松、易懂的风格进行财经新闻播报,避免内容枯燥带来的受众兴趣低等问题,提高财经新闻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和辨识度。
2、聚焦大众新闻接受习惯,避免过多专业术语
金融产业、理财管理等相关的财经新闻播报对象大多与“数字”和专业术语有关,而从事财经类新闻的记者经多年工作洗礼,在新闻撰写上也偏向于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事件解读。但财经新闻受众群体大多是有理财需求、非金融行业的群众,他们并不熟悉金融圈,却希望获得直接明了的财富信息或理财建议,过多专业术语虽然能使新闻显得更权威,但也往往会造成受众的信息获取困难,降低收听兴趣。因此,媒体平台在财经新闻撰写中要避免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同时应依据受众习惯提供更观的财富建议,凸显财经新闻实用性。
3、丰富财经新闻的呈现形式
当下财经新闻多以事件解读、财富快报为主要形式,这样的新闻形式虽能够最直观呈现产业信息,但其趣味性一般较低,容易引起受众的“倦怠心理”,从而降低新闻传播效果,不利于培养长期受众。因此,媒体在设计财经新闻形式时可以借鉴央视平台、自媒体平台特征,采取更趣味性、多元化的报道形式,例如专家评论、生活财富故事、财经快报等。
四、结语
大众媒体作为面向广大群众的产业,其受众覆盖面必然是多样的。而财经新闻作为专业度、抽象性、功能性“三高”的新闻类别,更要在保留其信息特色的基础上,思考更适合大众的新闻形式。正如《生活中的经济学》中阐述的:“优质的财经报道是能够连接财经大事件与群众生活”的,财经新闻应当兼具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和权威性。因此,在提升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的过程中,财经新闻工作者更需要从受众需求和新闻特征两方面出发,均衡思考新闻撰写方式,优化财经类新闻的传播效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