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将文学作品舞蹈化——以云门舞集版《红楼梦》为例
1.从理论和概念运用的角度分析如何将文学作品舞蹈化1.1引入旁观者视角 云门版的红楼是以回忆的方式开始的的一部舞剧。舞剧里的呈现方式跨越了时空,虚实交替——序幕的舞台上出现了眷恋繁华尘世的宝玉和看破红尘的宝玉,他们在时空之外,相互凝视,前世的他与来世的他在灵魂深处对话。在“秋 |
现代文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类艺术品中均有体现,现代文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多。从不同地区的历史角度看,各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文章概述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元素及两者关系,分析了现代文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
浅论英诗汉语古译现象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也越发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与他国往来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语言背后所隐含的不同文化间更是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鉴于历史人文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用方 |
借鉴乐府歌谣形式,使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走向成熟
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成熟的。《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农夫们一起抬木头,喊着有节奏的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鲁迅也曾把这种劳动号子 |
关联理论视阈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对白的会话分析
话轮构成及其关联性按照国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话轮可以通过不同语言单位进行构建,在英语当中单词、短语、从句、单句以及复合句等均可以充当话轮,话轮主要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何一个时间连续说出的话语,其结尾则是以说话者、听话者角色互换或者是多方沉默为标志,按照定义划分话轮为标准, |
在字斟句酌中体现字词表达之美
语文是语言文化的载体,是千百年文化传承的结晶。语文学科中,美的事物有很多。诗歌的美、人性的美、韵律的美、风景的美,小说话剧的美,都让人感动,令人神往。小学生只有认识到这种美,领略这种美,热爱这种美,才能在学习和成长中有更高的热情,有加倍的专注,获得更多的启迪。一、在诵读品味中 |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素雅之境
唐代在中国文学创作的艺术画卷中占据了浓墨重彩的篇幅,经久流传的诗歌造就了它足以彪炳一世的灿烂与辉煌。王维有“诗佛”之称,是彼时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早年的王维,曾有过投身仕途的积极抱负,希望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随着政局动荡,他逐渐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意志消沉,过起了半官半隐的 |
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
北宋末年,北宋王朝经历靖康之耻举国南渡,在此动荡不安的时代,词人几乎被前世词人的光芒遮蔽,而李清照横空出世,在南渡时期的词坛上大放异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数不胜数的伟大文人,女性文学创作者却屈指可数,而李清照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而且在创 |
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古人离得太远,小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诗词中的诗意、情感。为此,教学中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生活进行联系,在吟诵中感受诗歌美,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等,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1]。一、关联生活,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其关键在于 |
扬想象之帆,品古诗之韵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华夏文化传统的形成,人民心理素质的培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统编教材十分注重古诗的教学,低学段教材中选编为课文的有13首古诗,以“日积月累”的方式选编了14首古诗,共27首。这些古诗多是名家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以 |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恨水先生的短篇长篇小说《金粉世家》主要是讲述北洋军阀政府内阁第一任总理的儿子金燕西与20世纪20年代穷苦妇女冷清秋的浪漫爱情故事,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成功塑造了冷清秋的经典形象。下文将对主要对小说中冷清秋的性格和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一、冷清秋的性格特点(一)孤傲、清高冷清秋性格 |
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
顺应当代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成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这种顺应时代的传承,逐渐成为社会诗词文化传承主流。准确的演唱方法是传承诗词艺术的必要要求。如何运用出色的演唱方法更好的掌握演唱技巧,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古诗词艺术歌曲 |
浅谈高中诗词创造中的“实”与“虚”
在历年的高考中,语文永远安排在第一科,原因有二:其一,汉语作为母语,是国民感知自然最重要的工具,必须予以“尊重”;其二,考生们的语文分数可能不会太高,但也绝不会太差,无论发挥好坏,都不会影响后续考试的心绪。对此种现象进行深度分析,“发挥好坏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实质上是当前高中 |
“陌生化”视野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形象新观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优秀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文人学者结合所处时代,深层挖掘《西游记》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学界对于《西游记》的研究更加趋于多元化,包括文艺学、文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 |
论萧红流寓日本时期的文学创作
“流寓”一词在古代多指因战争、政治等原因,人们离开故土寄居他乡,多因“不得已而移居他乡”。流寓是个体生命在不同生存空间迁徙中呈现出的一种无家可归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作为一种文学母题,流寓引起古今作家的关注,由此产生了流寓文学。流寓文学指作者因战争、 |
简谈黄宗羲的绝学论
一、宋代儒学之争的文化背景道学家对秦汉至唐朝这段历史持批评态度,认为“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宋史·道学列传》)。宋代学者接续孔孟之道 |
韩丽珠小说中关于身体的书写解析
青年作家韩丽珠于2008年凭借小说集《风筝家族》获奖之后,开始引起文坛的关注,走进人们的视野,其文风保持着独特的风格,与20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女作家以情爱经验写出的香港传奇截然不同的是,韩丽珠的小说彰显出独树一帜的“绝情绝义”风格。例如《风筝家族》中,展现出一个无情无爱的家族中 |
论董其昌“生秀淡雅”的风格表现
董其昌一生都喜擅于画山水和书法,其书画用笔笔法清秀中和,恬静疏旷;而用墨枯润结合。董其昌提倡“南北宗”论这一学派,是“华亭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在明末时期以书画造诣闻名于海内。其书法风格出入晋唐,自成一派。董其昌的学书之道是很困难的,困难的起因是因其在考试时因为书法书写不规范 |
浅谈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一、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彻底革新和改变,在交流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线下交流以外,网络交流的媒介日益广泛,网络语言的衍生相比汉语言文学更有优势一些,这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归纳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意象”及其审美价值分析
前言:《平凡的世界》几乎可以算是路遥的代表作,这本书在文学界具有极高的文化成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人们也因为对这本书的喜爱而对书籍本身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分析与研究,然而,目前针对这本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物形象、艺术创作、故事情节等方面,鲜少有关于平凡意象的研究,本文以书中的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