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苏”文化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一、“三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任务,这为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前行思路与方向指引。而“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从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契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和历史借鉴。
二、“三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意识元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史称“三苏”,他们成就了“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佳话。 “三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家庭伦理、文学创作、政治理念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成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传统文化中表现形式的重要样本。
三、“三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家学传承与家族凝聚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亲情,尊父母,敬祖先,深厚的尊亲情感与强烈的寻根意识深藏于中华儿女内心深处。 “三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和品德修养的传承,苏洵对苏轼、苏辙的悉心教导,培养了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家学传承不仅是家族兴盛的基础,更是一种家族向心力的体现。以“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为内核的苏氏家风,是我国历代传扬的治家良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四川三苏祠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庭成员在共同的文化熏陶下,形成相互关爱、荣辱与共的关系,这与中华民族在宏观上追求团结统一、共同繁荣的理念相呼应,家庭的和睦稳定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石,“三苏”家族的家学传承模式展现了个体对家族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进而延伸到对国家共同体的忠诚与奉献。
(二)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苏轼、苏辙在仕途上秉持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关心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苏轼无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在朝廷为官,都致力于兴修水利、改善民生等事务,其诗词作品中也多有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之情的篇章,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渴望抵御外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这种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表现之一,在国家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超越自身利益,反映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共同命运时的团结一心和坚韧不拔。
四、“三苏”文化的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一)文学创作中的文化传承
“三苏”的文学成就斐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体裁,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文学传统,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苏轼的豪放词风、苏辙的沉稳文风以及苏洵的犀利政论,都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的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三苏”引用经典、借鉴历史典故、遵循文学格律等,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文化传承跨越地域、阶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增强了民族成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学术思想的融合与交流
“三苏”在学术思想上颇有建树,他们博采众长,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这种思想的融合与交流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儒家的入世精神、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慈悲超脱在“三苏”的思想和作品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这种文化融合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屡见不鲜,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五、“三苏”文化的道德观念与中华民族价值共同体
(一)诚信正直的道德准则
“三苏”为人处世秉持着诚信正直的道德准则,苏洵以其刚正不阿的品格闻名,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因直言敢谏而遭受贬谪,但始终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阿谀奉承。这种道德品质在三苏的文学作品和行为事迹中得以彰显,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诚信正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交往和国家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整个民族都推崇和践行这些道德观念时,就构建起了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道德共同体,促进了民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与团结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
(二)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三苏”家族内部以及与友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友善互助的精神。苏轼与苏辙之间的兄弟情谊深厚,在宦海沉浮中相互扶持、相互慰藉,其诗词唱和中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从更广泛的层面看,这种精神有助于加强民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面对自然灾害、外敌入侵等困难时,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和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凝聚力,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六、结论
“三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家国情怀、文化传承、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表现形式。家族凝聚、忧国忧民情怀、文化传承创新、道德价值追求以及友善互助精神等元素,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深刻反映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团结统一、文化认同、价值共识的不懈追求。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