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精细化管理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包括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及优化材料与设备管理等,以期为相关人员与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工程施工规模逐年扩大,项目复杂度与技术要求不断提升,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然而,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常常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施工工艺标准执行不严格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常出现施工工艺标准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绿化种植过程中,土壤改良标准未能严格执行,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根系发育。根据《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园林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5.5-7.5之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0%。但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检测土壤质量,导致土壤酸碱度偏离标准范围,从而影响植被的成活率。园路铺设的工艺规范,尤其是在基层土壤压实度要求上,许多项目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导致园路沉降现象严重,增加了后期的养护难度。这些问题表明施工工艺标准的执行缺乏严格性,造成了质量控制的盲区。
(二)施工材料进场质量把控薄弱
材料质量的把控是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常出现薄弱现象。例如,植被种苗的质量检验不足,导致项目中种植的植物未能达到预定的生长标准[1]。部分施工单位在材料进场时,仅进行表面检查,忽视了更为细致的检验程序,导致带病或质量不达标的植株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后期绿化效果。再比如,园林建筑材料,如园林小品、景观石材等,常出现耐久性差、抗压强度低的现象,导致了后期出现的破损问题。
(三)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
园林工程施工涉及多项专业技术,如植物配置、景观设计、设施安装等,这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然而施工现场中普遍存在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以景观水体的铺设为例,《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的要求防渗层厚度应不小于3mm,且必须进行严格的接缝处理和质量检查。但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不掌握材料的特性,防渗处理不规范,导致施工后水体渗漏严重。此外,施工中部分操作人员对于规范要求的栽植深度、密度、浇水量等技术要求理解不到位,导致植物配置不合理,影响了景观效果和后期养护。
(四)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缺失
园林工程施工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在土方作业、挖掘、景观设施安装等环节。然而,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缺失使得施工进度和质量均受到影响[2]。如在土方开挖作业中,许多施工单位未能对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根据规定,施工机械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但部分园林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设备维护,导致机械故障频发,施工进度受阻,甚至造成施工质量事故。
二、园林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依赖于详细、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涵盖所有环节的施工质量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可控、可追溯。具体而言,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施工工艺,制定细化的操作标准。例如,在园路施工中,要求铺设厚度不低于30cm,底层夯实度不低于95%,透水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在绿化种植中,需明确土壤的湿度、PH值范围,以及植物栽种的深度、距离和密度等标准,确保苗木的生长条件符合最佳状态[3]。其次,对于施工材料,应规定严格的入场验收标准,针对不同材料(如透水砖、草坪卷、苗木等)进行详细的检验规范。例如,透水砖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 MPa,草坪卷的密度不低于250株/m²,苗木根系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胸径标准。最后,针对施工设备,应该明确每台设备的技术要求与检验标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和效率满足施工需求。
(二)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追溯机制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可追溯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实现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验收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此,采用信息化技术,如BIM和物联网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期通过三维建模对工程设计进行模拟和优化,施工过程中通过与传感器、监控设备联动,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并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多方协作。施工人员通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土层压实度、施工温度等数据,确保每一项施工都符合质量要求。施工中,质量检查与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详细记录并生成电子档案,便于追溯与复查。例如,对于苗木种植,每一株苗木的种植位置、时间、苗木规格、根系状况等都应建立档案,便于后期质量检查和管理。材料进场、施工阶段、设备使用等都需要通过条形码或RFID标签标识,确保所有材料和施工环节都能被精准追踪。
(三)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园林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施工人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的精细化,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确保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园林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针对绿化栽植工艺,培训应包括种植深度、株距、苗木的生长特性等专业知识,确保人员了解各类植物的栽培要求;针对园路铺设,应培训如何确保基底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如何正确铺设透水砖并控制接缝间隙。培训应结合实际施工案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问题处理能力。考核机制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施工人员不仅要通过理论考试,还需通过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符合园林工程的高标准要求。对新入职的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已在职的施工人员,则应定期进行技术复训和能力提升,确保技能水平与时俱进,符合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四)优化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流程
在园林工程中,材料与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一环。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对材料的采购、验收、存储、使用等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材料采购阶段,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确保材料品质符合工程要求。例如,园路施工中所用透水砖,必须确保抗压强度不低于30 MPa,吸水率不高于0.5%,以确保其长期使用性能;绿化中所用的苗木,应满足设计要求的规格、根系健康状况等。验收阶段,所有进场材料需进行现场抽检,确保每批材料符合技术规范。对于储存环节,材料应根据不同特性分类存放,避免受潮、变形等问题。在施工设备管理方面,应建立详细的设备检查和维护记录,确保每台设备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技术检验,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例如,机械设备如压路机、挖掘机等,需定期检查其液压系统、发动机、履带和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性能稳定,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施工延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从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到优化材料与设备管理,每一项精细化管理措施都为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常见的质量问题,还能为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