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中古宗族与农村经济关系考查:以刘宋时期为例

作者:王琪琳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2-19人气:329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邓艾就曾言道:“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时至刘宋,社会中的宗族已不仅作为血缘纽带的社会组织而存在,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单位。通过掌控土地资源、组织劳动力以及参与农业生产,宗族维系着作为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随着南朝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宗族与农村经济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特定的关系。

一、刘宋宗族经济的基本特点

刘宋时期,地方宗族势力进一步扩张,“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与宗族密切相关的庄园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族经济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土地集中与宗族经济基础的构建

对于宗族而言,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宗族财富积累的重要来源,还是宗族成员之间维系亲情和族群凝聚力的纽带。许多宗族通过占山封水、决湖为田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刘宋占山令颁布后,更至名山大川,往往占固宗族的土地不仅是家族财富的象征,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劳动过程的宗族化与组织化

宗族经济通过家族内部的劳动力分配与组织,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家族成员通过共同耕作,形成了宗族经济中的“共同劳动”模式,这种模式中的长者凭借经验和威望决策、分配资源和调解纠纷,而年轻一代服从并协助,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地位。这种代际合作不仅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还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三)外部劳动力的吸纳与利用

在宗族内部成员外,南朝宗族也通过招抚流民的方式吸纳外部劳动力。北魏就曾谴责刘宋官府“招引亡命”,那么在官方控制力更弱的农村地区流民则选择“多庇大姓以为客”。刘宋的宗族势力也不免吸纳外部劳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补充,变相推动了农村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

二、刘宋宗族与农村土地管理、劳动力来源的关系

“从期望和法律规定来看,无论秦汉统治精英的顶层设计,还是广大农民的诉求,‘耕者有其田’的初衷都恰恰是以土地的私人所有或占有为归宿的。但事与愿违,土地私有也恰恰为土地兼并大开了方便之门。”刘宋初年,战乱尤频,地方宗族的土地兼并、招抚流亡之风更盛。

刘宋的宗族土地基本遵循嫡长继承制,其他子嗣通过分配、承包等方式获得土地。同时,宗族内部采用自主耕作和土地承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不仅能保持土地的所有权,还能通过优化劳动力和资源配置来提高生产力。在这个时期,农村的生产方式高度依赖人力,劳动力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因此,宗族成员不仅是土地的拥有者,也是主要劳动力的提供者。然而,宗族的劳动力并非完全依赖于单个家庭成员,除了招抚流民外,宗族成员之间也会相互支援,通过协作提高生产效益和生存保障,这一时期将家产“一朝散尽,振施宗族”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同时,宗族通过宗法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了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结合,为当时的农村社会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发展。

三、宗族对农村生产方式的影响

刘宋时期,宗族通过土地集中和劳动力组织,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稳定和新生产方式的形成。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宗族家庭是生产基本单元。经济活动包括土地耕作、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市场交换。农田耕作遵循季节性规律,交替种植作物以确保粮食供应。宗族的经济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土地的耕作,还包括了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以及市场交换等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宗族开始通过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弥补农业不足。这不仅改变了宗族经济方式,也使其与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体系联系起来。首先,家庭农场得到巩固与发展。家庭成员共同耕作,形成高度依赖家庭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特征明显。其次,出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通过集中土地和劳动力,部分宗族在某些地区开始尝试规模化经营。最后,农业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宗族通过资源支持,引进新耕作技术和工具,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尤其在水利建设和耕作工具方面,在水旱灾年也能“并皆保然”。刘宋时“江南之为国盛”局面的出现,宗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刘宋时期的宗族与农村经济密不可分,土地、劳动力和生产方式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运转。尽管这一时期的宗族既保有浓厚的封闭主义色彩,也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但其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经济面貌和历史走向。通过土地的集中与劳动力的高效分配,宗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革新,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和适应能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