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实践中,水景的优化设计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营造出深远的艺术意境,还可以有效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促使他们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本文将进一步对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水景类型与应用原则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水景;创新应用
0.引言
水景设计作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通过合理渗透应用水景元素,能够凸显出其艺术审美价值,大大提升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美感,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景观整体建设成本。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人员要树立起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目标受众需求,灵活运用水景元素展开建筑景观设计,确保能够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人文景点,吸引到更多受众的关注目光。
1.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类型
1.1自然水景与规则水景
根据水体存在形态的实际情况,人们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元素分为了两种,一种是自然水景,一种是规则水景。前者指的是在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水元素的景观,像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水域、水流、泉水等,都是属于自然水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想充分发挥出自然水景的应用价值,就必须注重保持其原本形态面貌,以实际地理环境为科学依托,展开对自然水景的优化设计,确保该部分设计表现内容能够与周围建筑达到和谐统一的融合状态;后者规则水景指的是通过人工干预加工处理的水生景观,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景观主题和设计艺术风格理念,规划设计好对应的水晶营造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打造出水面水体,同时还会大搭配应用喷泉、水帘等水景设计内容。
1.2静态水景与动态水景
根据水流状态表现的实际情况,人们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元素同样分为了两种,一种是静态水景,一种是动态水景。前者指的是水面会始终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自然幽静、广阔平和的心理感受[1]。像人们所熟知的水池、水潭等水景内容都是属于静态水景,这些水景在建筑景观中的设计应用,能够倒影出周围建筑和植物的影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意境;后者指的是水体会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流动的水体能够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其自然生命活力,像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喷泉、水帘以及自然溪流等都是属于动态水景。为了能够更加凸显出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效果,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设计方式,根据不同区域设计情况与要求,合理渗透应用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元素,以此提升建筑景观整体设计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
2.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原则和应用价值
2.1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原则
2.1.1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融入应用水景元素,设计人员要确保水景设计内容与整个建筑景观空间的协调统一性。设计人员不能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和想法,而盲目加入使用大量的水景元素,这样会容易给受众带来视觉突兀之感。因此,设计人员在水景设计应用中要科学遵循整体性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到水体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合表现的完整性。设计人员要全面掌握了解到建筑景观设计空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特点,科学合理明确水体景观设计应用类型,确保能够从整体景观设计上让水体得到自然匀称、美观平衡的需要。整体性设计原则应用不只是体现在水景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表现,设计人员还需关注水景实体的日后维护清洁工作。
2.1.2功能性原则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实践应用水景元素,设计人员还需坚持功能性原则。设计人员要科学明确水体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功能,科学结合其他景观设计元素展开空间环境的塑造工作。通常情况下,水景设计应用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美化装饰、净化空气以及调节小气候等。设计人员要善于合理运用水景元素提升建筑景观整体设计质量,凸显出其核心功能作用,同时还需追求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效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
2.1.3安全性原则
水景设计的投入使用会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切实保护周围过往行人的人身安全,设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性设计原则。在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主要是以欣赏嬉水、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存环境的形式出现,设计人员要合理规划布局设计水体的区域范围和深度,确保能够构建出和谐安全的水体环境[2]。当水体过深时,就会容易给周围过往行人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而如果水体过浅,又会影响到水体的污水净化能力。因此,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明确设计水体的深度,并采取在水景周围设置安全提示牌、防护栏等措施,有效增加水景设计使用的安全性。
2.1.4尺度性原则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应用水景元素,设计人员还需遵循尺度性原则,确保水景设计呈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目标受众群体的观赏审美需求。设计人员要有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考虑到受众在建筑景观空间内部与外部中的各项行为特性,全面掌握了解到人体基本尺度、动静态水体观赏需求等方面内容,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部分空间优势展开水景设计,促使能够有效满足目标受众对水景的观赏体验需求。
2.1.5因地制宜原则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实践运用水景元素,设计人员需要科学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到建筑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不同区域下的水体资源、自然水景会有着一定差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展开水景设计。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景要明显少于南方地区,并且由于冬季时间较长、温度较低,水容易出现结冰的情况。针对于此,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出美丽宽阔的喷泉广场水景,在气候温度高的时候,喷泉水景能够供人欣赏,而在气候温度低的时候,喷泉水会结冰形成大面积的滑冰区域,这样一来建筑居民就可以在上面进行滑冰娱乐。
2.2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价值
2.2.1丰富建筑景观设计表现内容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建筑景观审美体验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建筑景观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趋势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建筑景观设计作品的独特新颖性,吸引到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目光,设计人员可以借助水景元素丰富完善建筑景观设计表现内容,促使建筑景观能够表现出十足的活力灵动之感。设计人员要科学结合建筑景观设计主题与风格,合理渗透应用多样化的水体元素,以此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景观,最大程度满足市场受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需求。
2.2.2促进社会经济效益增长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想确保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优化配置利用各项资源,以有限的资源提升景观设计效果,吸引到更多潜在用户。设计人员通过灵活运用水景元素展开建筑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景观环境的整体艺术美感,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还可以促进建筑经济价值的提升,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益。
2.2.3满足受众心理需求
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环境下,人们多多少少都会面临着一定的学业、工作等压力,他们都渴望拥有闲暇时间进行放松身心,获取到愉悦的休闲生活体验[3]。通过在人们日常居住的小区建筑景观环境设计中融入水景元素,能够为受众打造出一个适合休憩放松的空间环境,促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便可享受到心情放松的生活,全身心沉浸于建筑水景环境欣赏中,有效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策略
3.1合理运用水体光影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想充分发挥出水景的应用价值,提升建筑景观的视觉艺术美感,有效满足受众的审美体验需求,就必须合理运用水体光影,促使其能够与周围建筑、花草树木等相互映衬联系在一起。当动态的水流经过建筑台阶、墙体表面以及水池时,它们表面的各种装饰颜色就会自然映衬在水中,这样无疑能够形成五彩缤纷的水体光影画面,大大提升建筑景观艺术的整体美感。而平静的水体表面,由于不会产生波澜,在自然光折射影响下,其水面会出现周围建筑物的清晰倒影,形成虚实结合的美丽建筑景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建筑景深,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大建筑景观的整体空间[4]。如下图1所示,为苏州博物馆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在该充满深远艺术意境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就采用了水景元素,营造出了良好的水体光影氛围。图中建筑墙体、山石前面的人工湖宛如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促使山石倒影清晰完整呈现在水面之上,这样能够有效赋予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的空间立体性和灵动性,凸显出该建筑景观的独特艺术文化韵味。
在现代大剧院建筑景观优化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水景元素,提升建筑景观的艺术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出水体光影的装饰作用。比如,上海保利大剧院建筑设计,其作为我国首家具有水景剧场的剧院,就创新融合应用了虚拟影像与本真水景。大户剧建筑景观是以上海嘉定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作为核心创作素材,向受众充分还原再现城市代表性元素,同时科学结合保利大剧院的浓郁艺术氛围,创新融合虚拟影像、光影水秀以及真人演出等,以自然界中水的变幻无穷又包罗万象的特性,协调平衡声、光、电、影等多重元素,通过实景演绎、情景再现、水幕投影相结合,将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图1 苏州博物馆园林建筑景观设计
3.2创新融合水景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实践工作中,设计人员要革新自身的设计理念,科学结合建筑景观设计主题与受众情况,合理融入应用水景元素和其他艺术形式,促使能够获取到理想化的景观艺术设计效果,赢得更多受众的高度认可。从古至今,众多优秀的建筑景观设计作品都会创新融入应用水景元素和其他艺术设计形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完善景观设计内容,提升景观艺术作品的独特新颖性,还可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审美体验需求。比如,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会通过综合运用山石、湖水、绿植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远唯美的山水意境,并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园林建筑景观的艺术美感。而在现如今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于水景元素的设计运用,除了会常规搭配一些植物、水生动物等,还会创新融入音乐喷泉、虚拟影像技术等新鲜元素,以此实现水景设计的创意呈现,这样能够赋予建筑景观一定的时尚潮流感,满足现代受众的个性化审美体验需求[5]。以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喷水景观为例,设计人员会通过采用多个喷头优化组成喷水景观,不同喷头上会喷射出水花,并在背景音乐、灯光的衬托下,形成兼具声、形的喷水景观,该种水景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广场、景区园林设计中。比如,在江西南昌秋水广场水景设计中,设计人员就采用了大型音乐喷泉设计方式。秋水广场设计呈现的音乐灯光水景喷泉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设计团队采用了名为“礼炮齐鸣”的20套全新气爆泉设备,通过压缩空气能够成功将水喷射至60米高,喷泉设备搭配上了现代极光水幕,能够让喷泉景观焕发出眼光缭乱的光彩效果,促使秋水广场水景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从而吸引到海内外的大量观光旅游客。
3.3灵活运用给水方式及其可塑性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运用水景元素,设计人员要首先考虑到水景给水方式的合理选择应用。设计人员要先到建筑现场进行勘察分析工作,全面准确掌握了解到现场地形特点和实际条件情况,从而科学明确水景设计呈现的给水方式。水景设计呈现的水源选择通常包括了两个渠道方式,一种是自然水资源,一种是自来水系统。如果在水景水源选择中采用的是自然水资源,那么给水方式设计应用也必须凸显出其自然性,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破坏影响。而如果采用的时自来水系统,那么给水方式的设计应用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给水系统的动力设计和安全可靠性,确保给水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持续运行。设计人员在水景设计应用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出水体的可塑性和连续性,通过有效连接多个功能的不同空间,促使受众对整体水景空间有过渡感,这样水体就会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贯通作用。此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的使用还可以作为分割空间的重要工具,设计人员可以合理借助水景元素将那些无需连接的空间进行水体自然分割操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建筑景观设计内容,提升空间层次感,还可以保证建筑景观空间额连续性,达成一种建筑整体分而不离的空间艺术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想提升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效果,最大程度满足市场受众的审美体验需求,就必须合理融入应用水景元素。水景的设计应用能够为建筑景观持续提供足够的生命活力,并有效提升建筑景观作品的艺术美观性,能够增加受众的生活幸福感。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