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乡》的话语形态特征
《故乡》实际上记录的是叙述者的一次旅程。“我”的一去一回之所闻所见所思不仅是对家庭财产和关系的清理,更多的则是对农村世界的再度审视,对生命形而上机制的深度回省。但是作者的思索并没有通过直呈的话语形态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更多隐性的方式暗藏在表层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内面。 《故乡》的 |
茅盾的《动摇》主题再探
一般看法认为,作为《蚀》三部曲之一的《动摇》的主人公是方罗兰,表现的是他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但是,茅盾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反复说明“这篇小说里没有主人公”、“方罗兰 |
“新阵地的盟誓”——试析黄萍荪及《新阵地》相关史料之影响
1938年3月5日在浙江金华县清波门内四号创刊,至1939年1月30日第三十期终刊的《新阵地》,在抗战文艺界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从《新阵地》发展历程出发,拟对以下问题予以解答:一,黄萍荪在《新阵地》有着怎样的思想历程?二,《新阵地》对当时文化界持有怎样的看法?三,《新阵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小词中的故国之思
中国文学发展到五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体——词,“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一个关键的桥梁,而李煜是这关键的桥梁的关键人物。”(蒋勋)①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②众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在政治历史上尴尬 |
从《庄子》审视当下“学人”形象的建构路向
国学,杜泽逊先生给它下了一个定义:我国固有之学问,这里包括了大量“道”与“术”的内容,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而狭义来说,通常指中国历史上的古书经、史、子、集。这些基础典籍数量繁多、年代久远、内容晦涩难懂,立志钻研它的学人只有沉得下心才能有所成就。反观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国学热”, |
文学性与政治性的有机关联——理解莫言作品的新视角
莫言获诺奖后,受人诟病和质疑的主要缘由是因其是体制内的作家,参加过解放军,是共产党员,是作协的副主席,2012年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由于该讲话有严重的政治意味,突出了阶级性,一方面长期以来作为政府领导文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却备受民间诟病。 |
论顾况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与怪奇化特征
顾况是盛唐、中唐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精通诗文、音乐、书画,极具个人魅力。顾况一方面延续着盛唐风骨,另一方面在当时独树一帜,长于古体,带有中唐怪奇诗风的先导性,是唐代文学由大历到元和时代性特征的独特代表。顾况诗歌语言的怪奇性尤其表现在对熟字熟语的不平常运用,化常为奇,着力进 |
禅宗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1、禅境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手法(1)空间营造,浑然天成 “师法自然”也是禅宗的主要宗旨之一,所谓“师法自然”,则是说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与自然充分一致,并对自然元素进行借鉴和运用,而这种借鉴并不是刻意地去模仿,因此需要注意不能留下过多刻意雕琢的痕迹。(2)以小见大,奥旷兼用 |
多重面影的千年古城:苏州——余秋雨《白发苏州》赏析
《白发苏州》一文,原收在《文化苦旅》一书中,由于“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现在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①因此,余秋雨“对以前的文章进行了大幅度地改写”,《白发苏州》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重新收进了《摩挲大地》。 余 |
《聊斋志异》中的痴人分析---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野下的重新解读
金的狂欢化理论虽然诞生于20世纪,他从中世纪诙谐文化中,特别是拉伯雷的小说中,提炼出狂欢化理论。这理论实现了审美与世界观的统一,具有深刻的世界观意义和乌托邦性质[1]。 在理性主义审美视野下,其教育目的是最后出现一个理性的世界,理性的人,而感性的审美的人都只是过渡,是通向理 |
时代镜像与底层叙述——评蔡世平《南园词》
对于学界而言,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认同。而新文学作家在建国初期创作的旧体诗词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相比而言,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词则未有此荣幸。新时期旧体诗词备受非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未能产生一批有说服力的作家及作品。就此背景下,蔡世平的出现 |
原型错位与谍战剧英雄形象的缺失
近年来的谍战电视剧塑造一大批英雄形象,从大量谍战剧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真实身份及姓名“标签”上,剧作家力求让观众相信“作品的主人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然而,一大批谍战剧力求真实但塑造出的人物却似是而非,因此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历史上真实的谍战人物进行艺术处理时,处理得不 |
茅盾早期小说集《野蔷薇》的特征
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页的中国成为文学表达的主流,这可以说是现代作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的呼应,是一种破除愚昧,“睁眼看世界”的强烈承担,话语中充满了解放和启蒙的热烈呼唤。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是超越了单纯生命之观察以及人情之体悟,杂糅着中国特有的来自于儒家文化中 |
论《林家铺子》的小资产阶级
在茅盾的众多作品中,《林家铺子》散发着特别的光彩。它既不像《蚀》三部曲那样低徊幽怨、缓缓道来,也不像《子夜》那样恢弘巨制、气势磅礴,它将民族战争、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投影在一个小小的店铺上,篇幅虽小,但内容丰富。《林家铺子》原名《倒闭》,作于1932年7月,载《申报月刊》第一卷 |
女体窥视下《蚀》的男权建构
在《蚀》海量的人物景观当中,“男性话语”无疑成为了角色造型的一个重要场域。忠于无意识表达与心理外化的茅盾,让小说内容带有悲观基底的同时,也让小说文本附上了深厚的男性思维烙印。 尽管试图在“时代女性”上大下笔墨,但囿于男权藩篱中难以自拔的“作家思维”终于只能借由异性者的想象进 |
何人解把无尘袖,盛取寒香尽日怜——崔橹诗歌中的感伤美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寒香尽日怜。”(《残莲花》其二)崔橹的诗歌正如其诗所言,宛如一朵残损的莲花,婉丽哀怨,“读之如咽冰雪,心爽神怡,能远声病,气象清楚,格调且高,中间别有一种风情,佳作也。”可惜长久以来被世人忽视。本文将结合美学理论,从意象、 |
两种诗风、两种人生向往的并美交辉——曹操《短歌行•对酒》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两点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将《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对酒》《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歌编排在一起,组成题为《诗三首》的课文篇目。这个编排表面上看似很随意,因为《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对酒》是诗人曹操极为有名的四言诗,《归园田居》(其一)则 |
性别与形象的反差与错位——对《林黛玉进贾府》的两点解读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长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名篇,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一回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主要描写了林黛玉背井离乡初次进入贾府的所见所感,也是作者曹雪芹借林黛玉之眼来介绍小说重要人物及人物之间利害关系和贾府建筑结构、房屋摆设等一系列展开故事情节的 |
传统观念烛照下的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新感觉派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在都市浮华中依然保持传统内核的女性形象,它们是《梅雨之夕》中那个在阴雨绵绵的天气中默默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是《雄鸡》中无法忍受婆婆责骂最终痛苦自尽的媳妇;是《玲子》中不晓世事、天真无邪的娟丽女孩;是《公墓》中善良柔和、温柔痴情的女子。这些女子尽 |
张资度书画艺术赏析
张资度,名秉经,字亦权,号长公。(1873—1941)梅州市梅江东街留余堂人。梅州的留余堂乃诗书世家,历代多有魁元擢桂之荣。留余堂下禾坪现在矗立着的七座举人楣杆即标志着留余堂由十七世至廿世四代出了的七位举人。《留余堂试草》前言曰:“自王父稻邨公卜居城东三坑村,有负郭田数十亩, |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