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政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时,总是收到这样的拒稿回复,“类似文章发表较多,创新不足”,到底是什么用意?如何破局?
为什么思政论文投稿核心期刊的时候,总是收到这样的拒稿回复——“类似文章发表较多,创新不足”?
这句评审意见,恰恰说明了思政类论文的写作发表现状。思政论文发表需求多,但明显创新不足,炒冷饭、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于优质学术期刊而言,思政论文已经是可录可不录,真正让编辑眼前一亮的稿件实在不多。
下图是知网关于思政论文的数量统计,2018年发表思政论文约10033篇,2024年思政论文数量已经达到48434篇,增量惊人。
然而研究的总体水平如何呢?思政类的议题虽多,但是能写的已经写差不多了,选题上很难写出新意;而相同议题的论文,大多数文章的论述内容又大差不差。张澍军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中写到,“一方面,参与者之广泛,成果数量之庞大,研究场面之热烈,令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成果水平之低、选题之重复也令人感叹。”“实证研究方法缺失,流于肤浅的现象描述,许多研究成果——不仅仅文章结构窠臼化(原因、特点、对策),论述枯燥化(家庭、学校、社会),而且结论大都是‘正确的废话’(加强、提高、重视)”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揣摩出,为什么思政论文难发呢?
1、编辑们怕重复发表降低学术价值。核心期刊每一期的版面都是有限的公共品,若连续刊发主题相近的论文,不仅会稀释刊物的学术辨识度,更会导致学科知识体系的冗余堆积。投稿人不要再说,“我写的思政论文是当下的热点了,也发不了吗?”,即便是最新出台的政策、最新定义的思想,也总会有前沿学者的论文抢先发表,再加上思政专业固有的排资论辈,其他作者发表篇本科学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平台了。
2、创新性硬伤。诚如审稿意见中的“本文创新性较之已发表文章一般”,编辑部认为你的工作:①没有跳出“舒适区”、“套路化”模式,比如,依然沿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方式,和之前发表的文章高度同质,像是标准流水线产品。②增量太小: 可能确实有细微改进(比如用了新一点的数据、换个案例地、参数调优),但编辑觉得这点进步不足以支撑一篇独立的新文章的价值,属于“可发可不发”的边缘。③没有触及核心创新,创新性可能体现在理论突破、方法革新、颠覆性发现、独特视角、解决重大争议、填补关键空白等。如果只是应用成熟方法解决一个类似问题,即使结果不错,也容易被归为“创新一般”。
很多作者觉得“我用新数据验证旧方法”就算创新,但在一些资深编辑眼中,尤其是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核心期刊,真正的创新要么是有真的突破,要么是方法创新,要么是全新应用场景。
3、为了发而写。近期比较热的一篇文章说,“国外期刊以问题为导向,中国期刊是发表本身就是导向”,大多数的作者更是如此,为了发而发,为了发而写。特别是思政类论文,为了显示自己有创新,个别作者会给一个研究现象强加理论,而这个理论有时候还是现找的,甚至作者自己都不太了解,在没有掌握基本材料,没有考察验证的情况下,如何能写出优质论文呢?
思政论文如何做创新呢?
①思考增量够不够大: 如果只是“略微提升”、“小修小补”,考虑能不能深挖下去?比如,不仅效果好,为什么效果好?不仅在这个案例有效,普适性/边界条件是什么?能不能整合其他理论/方法,形成更有力的框架?
②寻求交叉创新: 能否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或视角?交叉融合往往是产生突破性创新的沃土。但是要注意,在自己充分了解新理论、新视角,且它们能够充分解释现象的前提下进行引入,切勿硬套理论,陷入“为了发而写”的恶性循环。
③ 引入实证调研方法: 针对思政类论文容易流于理论阐述、缺乏实证支撑的痛点,我们可以将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深度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可在平时的课程作业、专题研讨中,有意识地设计并实施针对社会热点、思想动态、政策认知、校园现象等主题的问卷或访谈调查。通过这种方式,持续积累一手、鲜活的实证素材库,这些系统性、发展性的问卷结果,会给我们意向不到的思政论文选题,并且有数据支撑,有原创价值,会更具有发表竞争力。某985高校副教授已经凭借这个方法发表了2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可见,这个途径是有成效的。
④转变发表思路:为响应中央政策,2023年以来各高校单位纷纷单列思政老师评职条件,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我们可以将论文发表平台从核心期刊转向主流媒体和报纸,不必迎合核心期刊万字理论长稿的桎梏,或许更能发挥出作者的创新潜力。
- 受够了!期刊编辑说:不想再审AI的文章了!
- 新传出版广电专业实惨!去年北核换届踢掉几本好发的北大核心,今年CSSCI目录换届又掉选几本期刊……附新闻传播方向期刊投稿方式!
- 期刊如何申请EI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的增刊能用吗?到底是谁在发表核心期刊的增刊呢?
- 为什么发报纸理论文章这么便宜!?学术发表红利期背后的隐忧正在浮现
- 为什么现在国家鼓励老师、科研人员在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附45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
- 到底是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难,还是从副教授晋升教授难?哪个更难呢?
- 刷到个帖子,“太离谱了!2022年投稿学报论文,2025年才给退稿。”不懂就问,投稿学报真的这么难吗???(仨叹号以表重视)
- 最新SCI-HUB备用网址,找文献必备!
- 这些教育SSCI期刊,几乎不退稿,OA无版面费,毕业、评职直接冲,录用率超高,收稿范围广!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