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聚合新闻:新闻聚合服务对新闻编辑行业的影响

作者:常江来源:《视听》日期:2020-04-25人气:1371

新闻聚合(news aggregation)是Web 2.0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常见的新闻内容服务,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线上的内容供应商,以及装载于用户上网终端的客户端软件或网络应用。具体而言,内容供应商完成对新闻的聚合,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新闻用户的精准推送;新闻用户则在浏览这些内容的同时,以不断上传自己的阅读行为数据的方式实现对特定新闻内容的“订购”,为内容供应商的推送服务提供依据。

与传统的新闻内容服务模式相比,新闻聚合给用户带来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为用户节省了搜索网页、寻找有用信息的时间,极大提升了新闻流通的效率;另一方面,它也克服了传统新闻内容有效性的局限,精准推送机制提升了信息嵌入用户日常生活的程度。因此,在新闻聚合服务中,“聚合”与“推送”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离开了精准推送,新闻聚合只不过是一种新的版面语言而已。

新闻聚合的雏形是主要借助网页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分发的RSS(Rich Site Summary)服务。最早的RSS产品由浏览器公司Netscape于1999年推出。但在移动互联网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早期RSS服务过分依赖既有的分发渠道,不但难以实现“用户友好”,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推送。其运作模式与传统报刊订阅模式十分接近,因此能够很快地为传统媒体使用者所接受。以RSS为代表的新闻聚合服务因《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采用而开始获得影响力,进而成为以互联网为承载平台和传播渠道的各类新闻媒体的一种“标配”。至2005年,几乎所有主要的网页浏览器都完成了对聚合服务的内置;至2015年,在移动终端带来的个性化新闻订制浪潮中,全球范围内总计有超过2000万个使用新闻聚合的网站。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新闻聚合服务有如下几个类型:一是新闻聚合网站,如谷歌新闻、赫芬顿邮报、Event Registry等;二是网络阅读器,如Flipboard、News 360、NewsBlur等,这些阅读器可能在PC端和移动端拥有不同的版本;三是社交化新闻聚合,如Digg.com和Reddit.com等;四是个人化新闻聚合等,如NewsPrompt等;五是矫正式新闻聚合,如NewsCube等。但与传统新闻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前两种类型,即新闻聚合网站和网络阅读器。

新闻聚合服务的主流化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新闻生产程式,尤其是新闻编辑工作方式构成冲击和影响。长期以来,编辑既是新闻从业者的一项核心技能,也是新闻业内的一个核心职业,是一个决定“谁有权力通过控制某种特殊技能以实现对符号的操纵”的关键元素。但新闻聚合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新闻聚合服务给新闻业带来的是一场“管辖权”的危机,即传统意义上的关于“新闻是对关于当下的一般性优质信息进行收集和分发”的观念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还有合法性的问题。近10年来,无论在新闻传播学界还是业界,如何在“聚合的时代”保持新闻业的独特性,亦即“如何区分新闻与博客、报道与聚合”,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如Lewis所言:“专业主义复杂性深深嵌入当下这场以用户为中心的关于新闻协商的开放式讨论中,同时也被这场讨论不断改造。”

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聚合服务的崛起及主流化对于传统及数字新闻编辑行业产生的影响,采纳美国学者J.Singer提出的分析框架,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下,将“编辑”视为关涉新闻业“管辖权”的一种重要知识。这一视野下,编辑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的一项技能,更是决定新闻职业独特性与合法性的关键品质。具体而言,本文将分别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新闻编辑日常实践、新闻编辑角色定位,以及新闻编辑与新闻行业的关系。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所基于的经验资料,大部分源于本文作者于2016年2-3月在瑞士一家地方新闻网站展开的小型田野调查。该网站最初是一张英文日报,在2015年年初停止纸质版出版,转型为一个纯数字新闻机构。由于以英语为出版语言,该网站的编辑团队高度国际化,编辑人员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南非、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以及法国、意大利、瑞士等非英语国家。网站以刊登本地时政、文化及娱乐新闻为主,内容总体较为软性,同时为用户RSS订阅服务。此外,为使研究结论更具解释力,还采用了部分源于经互联网检索获得的新闻编辑人员的自述文本或访谈言论作为补充经验资料。

一、聚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日常实践

在聚合时代,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日常实践与传统模式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编辑人员为完成这项工作所需掌握的信息量的日趋庞大,所需面对的工作压力也更加沉重。

笔者访谈过的一位瑞士地方新闻网站的编辑表示,在网站引入了聚合服务之后,自己每日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陡然增大。为确保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与其他线上聚合服务提供者相比具有时效和容量上的优势,这位编辑每天都要阅读来自超过100个RSS新闻源的信息。网站每日早间的推送是重中之重,而这组推送通常要包括4-5个重量级故事以及6-7个次级故事。美国学者CW Anderson对著名网络新闻机构赫芬顿邮报的调查也显示,聚合服务的存在使新闻编辑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有新闻网站编辑表示:“我的闹钟每天早上6∶55准时叫醒我,而我则会立刻跳下床,打开MSNBC,展开对当天热点新闻的梳理。只有在确保没有发生爆炸性新闻的情况下,我才可以放心地吃早餐。”在一篇行业自述文章中,一位资深网络新闻编辑表示:“尽管最简单的新闻聚合方法是(借助算法)自动集成所有新闻源的最新头条……但毫无疑问,要想让新闻能够正确地推送给目标受众,编辑的人为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发现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上,计算机远非人力可及,但缺少人类智慧的编辑机制必然导向不智能的结果。”

聚合机制的引入使新闻编辑每日所要处理的新闻素材的数量和容量均大大超过传统专业范畴内的日常新闻稿件,而这一工作也由以往的主要在晚间完成,转变为几乎完全在早间完成。一位瑞士受访者表示,自己过去喜爱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加自由的时间安排,由于新闻网站时代的每日头条及页面大多是在前一天晚上或深夜完成的,因此早间相对而言是比较悠闲的时段,但这一切在聚合机制引入之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聚合时代新闻编辑日常工作实践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多维化。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是扁平化的,通常由若干个在逻辑上平行的指标体系构成。在社交媒体崛起之后,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素材的取舍时,须在原本的价值体系之上增设“目标用户兴趣/利益”指标,从而使新闻价值体系呈现出由新闻文本自身属性到“社交指涉”的二元体系。而在新闻聚合的时代,网络流量又作为一个新的维度,被纳入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系中,因而成为编辑进行新闻素材的选择、甄别和考量的一个重要维度。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现有的行业数据表明聚合式数字新闻内容每日的流量高峰出现在早高峰时段前后,因此所谓的“网络流量”维度,并非指网络新闻编辑要让新闻内容本身吸引更多的关注(这一点早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是一件重要的事),而是新闻编辑活动要依照聚合时代的新闻流的规律调整自己的评判标准——这是一个时间的维度。在这一维度的观照下,新闻编辑工作除要考虑新闻素材自身的属性以及目标用户的行为习惯外,还要将网络信息流动的时间规律纳入考量。

在工作压强增大和专业理念多维化的前提下,“速度”成为编辑工作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位受访的瑞士新闻网站编辑表示,自己对老式新闻业精雕细琢的传统并不感冒,“一个星期出一篇报道,在今天看来是十分懒惰的行为……我们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用充足的信息为用户描绘一个完整的图景”。而另一位似乎十分缅怀传统新闻业的网络编辑则认为,慢工出细活的深度报道才是“最理想的新闻工作”,但今天已无人可再从事这样的工作了。有学者指出,人们对聚合时代的新闻机构的预期是提供“一站式购物”(one-stop shop)的新闻消费体验,即令用户在最大程度上高效、集约地完成对本地政治及娱乐新闻的获知。

对于新闻网站来说,聚合服务的引入并未导致原创新闻数量的减少。恰恰相反,为在浩如烟海的新闻订阅源中脱颖而出,以及尽可能被综合性聚合平台及阅读器(如谷歌新闻和flipboard)引用,各大新闻网站甚至要提升原创新闻内容的数量以提升竞争力。例如,我展开田野调查的瑞士地方新闻网站只有11位全职编辑,但平均每天要刊发15条左右原创新闻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编辑平均每天要处理超过1个原创新闻故事,而这项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早间赶工完成的;至于美国NBC网站这样的综合性网络新闻机构,每天推出原创新闻的数量则要在40条~50条之间。然而,原创新闻数量的提升并未使新闻推送的工作量相应减轻。相反,为在聚合机制中占据优势,网络新闻机构大多设立了重复推送机制,即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对当日新闻进行多次、反复的推送。由于现有的新闻聚合机制的算法通常并不过滤同一机构推送的内容相似的新闻,因此重复推送机制就成了提高新闻可见度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有人甚至将采用这种机制的网络新闻机构喻为“内容农场”或“数字血汗工厂”,其宗旨就在于“容易被聚合算法检索从而制造流量”。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聚合时代,“路径锚定”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传统新闻编辑体系所强调的“把关”。这一变化意味着新闻产品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数字信息流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成了编辑方针的核心内容,“新闻范式……实现了从‘发布什么’到‘如何推广’的转型”。对于编辑来说,日常工作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对新闻文本进行厘定的范畴,更包括了提升新闻在线上新闻流中的能见度的种种努力。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时间并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加大,更是工作性质的根本性变化。

二、聚合时代的新闻编辑角色定位

任何行业内,某一职位的角色定位都不仅仅关乎该职位的工作内容、薪酬水平以及行业内地位,更是宽泛意义上的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闻聚合服务的主流化在数字新闻行业内首要是一场编辑理念与业务的革命,因此其对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于瑞士某地方新闻机构展开的田野调查中,受访的新闻编辑显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转变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在相当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变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编辑技能体系的革新,二是记者在行业内地位的相对下降。

所谓编辑技能体系的革新,主要指聚合服务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网络新闻编辑的专业门槛。如一位曾供职于某张全国性报纸、后转行做网络新闻编辑的受访者表示:“新闻聚合本身就是一种新技能……以往的新闻编辑主要从事素材的拼接与整合工作,如今则要参与新闻故事本身的创作……事实上,你今天读到的绝大多数新闻故事,主要出自编辑之手。”另一位受访者也指出:“改写是今天的新闻编辑都需掌握的新技能。”由于聚合机制对新闻故事提出了诸多文本之外的要求(如流量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与传播渠道较为疏离的新闻记者撰写的报道在形式上不完全符合甚至完全不符合聚合要求就成了十分常见的状况。这一过程中,编辑的改写能力得到突出的强调,这项能力使编辑成为“联结独立生产的新闻故事与飞速发展的行业标准的重要桥梁”。

一位受访者用“好的新闻判断力”这一表述来界定聚合时代新闻编辑的技能,她将这种技能视为一种总体性的素养,而不单单是一些零散技能的组合:“优秀的记者未必拥有好的新闻判断,但优秀的编辑一定有……编辑不光要知道如何设计一条可以吸引流量的标题,更要比任何人都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新闻。”一位美国新闻网站编辑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你要清楚读者们对什么故事感兴趣,你要摸透新闻源,你要动作麻利,你要为新闻故事增添额外的价值……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新闻判断力。”一如有学者指出的,传统新闻编辑工作是一种秩序,而聚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则如同一条“通路”,编辑人员的角色变得比以往更加灵活,俨然已是整个数字新闻行业的主导者。

与编辑技能门槛提高和职业认同度提升相应的,是记者在行业内地位的相对降低。记者群体在数字时代于总体上呈现出的挫败感和幻灭感已有很多研究者做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考察,这些研究表明记者在新闻行业内的地位同时受到“设计”“策展”“聚合”等多重话语的挑战。尼曼实验室甚至在一个报告中指出,聚合服务所采用的算法以及相关阅读器及应用的设计已经成为“构建新闻观念的重要参与者”,而未来的新闻报道必然是个性化的、数据化的,以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传统记者职业有融入“工程师”身份的危险。

编辑和记者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新闻室内的主要的冲突,这一矛盾主要围绕着新闻文本的最终形态以及把关的标准展开。然而在新闻聚合时代,随着编辑获得对新闻产品形态更大的裁量权以及把关机制的边缘化,记者的声音显然弱化了许多。编辑不再将自己视作“为他人作嫁衣”的辅助角色,而开始从聚合带来的新的行业范式出发,对记者的新闻采集和撰写工作提出各种要求。

在瑞士的田野调查中,有多位受访编辑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记者工作的不满,具体包括:新闻故事难以攫取用户的注意力,工作效率过低难以满足网站对原创报道数量的需求,新闻文本的形式因难以被展演或推广而对编辑提出了较高的改写要求,等等。一位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将十分欢迎算法时代的全面来临:“算法并不等于完全排除人的力量,即使未来新闻报道完全由机器生成,编辑还是可以通过改写来植入专业的新闻判断。”另一位受访者则表示,与记者的沟通与磨合正在成为日常工作中越来越不重要的一项内容:“你所看到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在编辑手中完成的,记者对原创稿件的贡献只占总量极少的部分。”

一家典型的、纯线上出版的数字新闻机构通常会雇用一定数量的独立撰稿人,尤其在报道本地之外的事务时。对此,接受采访的编辑大多表示了欢迎。由于独立撰稿人与新闻机构没有强烈的隶属关系,因此编辑普遍感觉自己在处理或改写其稿件时,精神压力要小得多,沟通成本也更低。一位身居管理层的受访者甚至表示,网站正在考虑逐步实现完全由独立撰稿人提供原创故事而不再雇佣常设记者,而这样做并非由于独立撰稿人出品的新闻报道质量更高,而是因为这种工作方式能够赋予编辑更大的自主权,从而使新闻机构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网络信息环境。

记者职业在数字新闻行业的边缘化并不完全是技术环境变化的结果,更是新闻业内在的“品质”与“效率”的天然冲突在聚合时代被骤然放大的结果。有学者将“即刻性”视为新闻业的一项核心意识形态,其本质是时刻保持信息的新奇性(novelty)。在传统新闻业态下,记者需在新闻品质和报道时效之间小心翼翼地把握平衡,以同时满足市场和专业主义提出的要求;进入数字时代,尤其是聚合时代以后,是“即刻性”而非新闻品质得到了高度的强化,日趋式微的传统专业主义不再是记者职业地位的保护伞。如有学者指出的:“在传统意义上,‘即刻性’意味着对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已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知情;而在数字新闻业中,‘即刻性’就等于对新闻报道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和修订。”这表明,在对新闻业的核心意识形态的维护中,编辑已取代记者占据了主导者的角色。

来自美国的行业数据也显示,编辑也已取代记者成为数字新闻业最为热门的职位。Poynter发布的一个行业报告指出:“新闻机构长期以来不重视编辑,如今却陷入了编辑人才短缺的危机……这是当下新闻室所面临的一场最显著的危机。”而编辑职位的重要性则体现在“优秀的编辑能够让每一个故事具有独特性并令人难以忘怀……是编辑给了新闻一个结构,同时强化了人物、突出了焦点”。报告进而强调,即使是从事记者职业的人,如今也须接受基本的编辑培训,而整个新闻行业都须“珍视编辑作为一项核心技能的重大价值”。

总体而言,尽管新闻聚合的主流化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但也同时明确了编辑在行业内的核心地位,并使编辑拥有了调配行业资源的更大的权力,以及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相比之下,记者在行业内的地位则日趋降低,甚至出现边缘化的迹象。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新闻业将记者与编辑两个角色合二为一,统称为“内容生产者”或“聚合者”,主导这一角色行为的也将是编辑的理念。

三、聚合时代新闻编辑与新闻行业的关系

从业者与行业的关系是行业机制一个重要的构成维度;具体而言,包括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在行业内的具备的普遍可信度、有效职权范围,以及对行业总体规划及发展进程的发言权等方面。毫无疑问,随着编辑在数字新闻行业内的角色地位的提升,其与全行业的关系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项研究表明,编辑的技能和新闻判断在用户对新闻内容的接受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由于聚合机制将用户体验和新闻消费行为转化为数据并成为精准分发的依据,因此编辑的权限得以超出内容生产的范畴,全面涉入流通及经济领域。

可以说,在聚合时代,数字新闻编辑与整个数字新闻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更加立体、更加多功能化的关系。如一项针对视频新闻内容聚合服务的实证研究显示,编辑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呈现内容本身,更是在为全行业设立一整套分发的技术标准,强有力地塑造着整个行业的生态。一位瑞典学者也提出,聚合时代的内容编辑实际上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过程,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全行业的去价值化——这恰恰违背了聚合服务诞生的初衷。无论研究者如何评判这种新的关系,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聚合时代的新闻编辑不再是单纯的内容生产者,其技能水准和职业范畴与全行业存在方式和盈利方式产生了更加直接的关联。传统的“制作-发行”流程被“生成-聚合-再生成-再聚合”的循环机制所取代,新闻的商业价值与其实际的使用价值有了更紧密的关联,编辑活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工业的成色。

在瑞士展开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数字新闻机构的编辑正在比以往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经营活动之中。广告与经营部门的例会通常会要求编辑业务的主管参加,对编辑绩效的考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参阅新闻故事的流量及网络搜索热度。这一状况在给编辑的日常工作带来更大压力的同时,也令编辑得以与行业保持着一种更加紧密的关系。与记者在聚合时代的相对疏离相比,编辑总体上不断向数字新闻行业的核心地带靠拢。尽管编辑并未被要求直接对机构的经营状况负责,但毫无疑问通过全面的专业技能为供职的新闻机构争取更充裕的生存空间已成为数字时代对编辑的基本要求。“内容聚合其实涵盖了一整套广泛的工业实践与技术光谱……无论基于人工策展的聚合还是基于自动化算法的聚合,其最终指向的其实是媒介品牌的聚合”。

田野调查中,受访者对于上述新关系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这种关系破坏了编辑工作的纯粹性,并担忧商业上的考量会对内容的品质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更主流的观点是这种关系是数字新闻行业的新常态,如果编辑不能在日常工作中以一种整合的思路去改写和推送内容,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因无法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被行业抛弃。一位受访者感慨:“在聚合的影响下,一切都是联动的,内容和市场不再保持距离,流量带来的商业效果立竿见影,这一切都决定了编辑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类似的观点在美国语境下也得到佐证。数字媒体机构Rainmaker.FM的副总裁Jerod Morris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内容为王”理论不适用于数字时代,新的理念是“联接为王”;对于编辑来说,与其要生产优质的内容,不如生产优质的内容策略,因编辑扮演了内容与用户之间的管道的角色。只有将“内容生产”思路转化为“内容策略生产”思路,编辑才能真正实现“对整个行业的贡献”。

事实上,即使在传统新闻业态下,编辑的工作也完全做不到“纯粹”,而始终与整个行业保持着政治经济层面的关联。只不过这种关联往往隐藏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下,体现得十分隐晦而间接。但在聚合时代,这种关联开始成为一种公开的话语。新的传播生态导致了原创内容及其主要生产者——记者地位的衰落,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容策略及其主要设计者——编辑地位的上升。内容不再是新闻业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可聚合性”,亦即J.Morris所说的“联接为王”才是数字新闻机构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位受访者甚至坦率地表示,自己更青睐网络原生内容而非记者采写的原创内容,因为“前者天然就拥有互联网的气质,而后者总是不可避免带有传统媒体的精英姿态,往往需要编辑投入更为烦琐的转换工作”。

新闻编辑与整个数字新闻行业更加紧密的关系的形成,无疑与聚合机制形成了相互支撑的互构效应:由于聚合机制的存在及主流化,编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权限和更高的准入门槛;而编辑对数字新闻行业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强化了聚合服务及其“联接为王”理念的合法性。这种新的行业生态结构,势必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强有力地塑造数字时代的人类信息体验与认知进程。

研究发现,聚合机制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性质、专业理念、角色定位与行业关系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闻编辑在工作压力增加、技能要求提升的同时,亦获得了更大的职权和更为核心的行业地位,与日趋边缘化的记者职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联接为王”及其他与之类似的话语的支配下,数字新闻行业开始全面重视编辑业务在聚合时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化平台和聚合逻辑的专业主义新闻编辑理念和新闻编辑身份认同也在逐渐形成。在可预见的将来,编辑职位很有可能是除内容生成算法和聚合、分发算法之外,主导性的人为新闻判断力的主要来源(尽管这种判断力的内涵也会被不断改写)。在当下的数字新闻行业内,编辑群体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内容生产者”到“内容策略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将是决定整个行业生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这项探索性研究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若聚合机制下的新闻编辑在职能上已不再是纯粹的内容生产者,那么编辑从业者将会如何认同自己的身份?除聚合机制外,还有哪些技术的因素正在塑造新闻编辑行业的形态?新闻编辑与新闻业内其他职业的关系(如编辑-记者关系)又将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迎来怎样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文章中将会进行清晰解读。



本文来源:《视听》:https://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