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及其操作

作者:徐勇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7-06人气:734

作文教学的封闭性表现在命题内容老套、枯燥,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甚至与时代相隔;紧盯高考考点,目无其余,以极端的功利心态逼迫学生“挤牙膏”。封闭性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对写作情感匮乏、趣味索然。

作文教学的程式化表现为用多年总结出来的固定“模式”去指导作文教学,拿出所谓的叙事文体的“双线结构”、议论文体的“黄金七段”让学生“填空”,单一而无趣。这种完全没有情感参与的写作,怎能提升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准?

作文虽然是训练语言知能的最好办法,但最起码的要求是学生能写,这个“能”字,可以理解为“能够”和“愿意”两个层级。如果学生在封闭的、老套的教学模式里为堆词叠句而苦思冥想,这样想提高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高中作文教学封闭性和程式化,使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都走向开放,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上解放出来,变为主动的合作者、积极的参与者、热情的投入者。

一、把学生的眼光引到窗外

长期以来,作文命题使学生在狭小、老套甚至陌生的圈子里腾挪不动手脚,锻炼不出本领,导致走上社会后连一个正常的应用文也难以应付的怪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命题内容的封闭与狭隘,把学生的眼光引到窗外。

要实现命题内容的开放,有较多的途径,如学生身边的事,现实中的新近发生的事,网络传媒上的热点等等。

学生不是光会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他们的周围,也是一个让他们忧喜的世界。作文教学只要顾及他们的小世界,以他们身边的事命题,就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在下笔千言,淋漓酣畅的表达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知能的转化。

现在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一般是电视和网络。这其中有一些东西会在他们当中激起“轩然大波”的。这些“热点”一旦出现在作文课上,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就能把私下里的议论形诸笔端,引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当然,在紧贴传媒这一点上,应避免政治化倾向。

二、写作教学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

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钻到学生的肚子里去”,意思是说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作文命题也应顾及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找出学生最想说,最愿意说的话题。

学生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教师的预想要更广阔、丰富。这一领域很有开发价值。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一种“不能已于言”的创作冲动,但如能抓住他们心灵共同的律动去命题,同样能激发出他们“一吐为快”的写作热情。

写作的本质是抒写性灵,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就能接近这一本质,也能收到超出教学目标的意外效果。

三、形式的开放

除了正常的课堂作文训练之外,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有一种作文形式,一般中学都可以试行,并且是重点中学大多在使用的,那就是口头作文。它一般分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堂课的前5-10分钟)或单独放在作文课上。江苏省金陵中学的特级教师喻旭初老师上作文课时一般会带上一个竹签筒,里面有一些竹签,上面贴上字纸,字纸的内容一般是命题作文题目和最近传媒上的新闻。这一节课的前十五分钟(后面的时间评讲上次作文)先后让两三位学生上台“抽签”,当场即兴发挥,随即让学生对上一位同学的演讲进行评价,课堂气氛紧张热烈,益处颇多。

此外,对于非毕业班学生,还可以实行另外一些生动有趣的作文形式,如利用特殊的日子自编自演小品,自制诗朗诵、舞台剧等等。

四、作文评价要多维度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的习得和兴趣的养成。教师应当有一个宽松、开放的评价维度,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缺点错误的指出,更要有优点、长处的褒扬,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一个多维的、系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特别是有了褒扬性的评价,能使整个的写作体系拥有了不竭的动力源,让学生在受赏识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笔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即使是面对一篇几乎一无是处的习作,也要努力找出它的“星星之火”,作为作文评语的结尾,以让学生有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写作尝试。

评价的多维度除了上述的老师视角的多维外,评价方法的多维度也可一试。除了正常的教师评改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等等方法都有现实操作的意义。如组织得当、运用得法,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处不一一赘述。

孔老夫子有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所述,不过是想借助作文教学中命题内容、写作形式以及评价维度、评价方式的开放性,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能在“有话要说”的为文冲动和“其乐融融”的赏识教育中,完成写作知能的转化,以期走上社会后,能成为文才兼备的“栋梁”,而不是只以书本为天地的“闷葫芦”、“蛀书虫”。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