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让语文课堂融入生命关爱

作者:张莉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8-22人气:73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小康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这对于身心逐渐发育成熟、面临生命历程转折的高中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面对诸多无视生命的校园事件,青春期的学生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反思我们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给予了多少精神滋养的同时,更应刻不容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构建生命教育的课堂,融入生命关爱的理念。

一、语文课堂融入生命关爱的理论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是由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1]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但体现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中,而且体现在“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归根到底就是对学生这一活生生的生命体的关爱与哺育。“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2]人的生命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或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学科在育人功能上的优势,把生命和人文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特点和生命特质的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课堂融入生命关爱的行动研究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苏教版语文五册必修教材内容都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语文新教材中所蕴含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关爱生命,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1、释放激情,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

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的语文课常常变成了背诵课、技巧课和题海课。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概括和对答题技巧的分析。比如高二的唐诗鉴赏课,本应该充满了诗情画意,赏析生命之美,但大多教师只注重其表现手法,如何答题和哪几个字容易写错等应试内容。应试已把学生生命个体压得气喘吁吁、死气沉沉,还谈何对生命之美的感悟?

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生命之美,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加强个体生命的体验和领悟。

首先,教师要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除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外,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学资源的发掘。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接受不同的生命形态:失败与成功,顺利与挫折,悲伤与快乐,分别与团聚。体悟悲悯情怀,感受生命大爱。其实,教材的编写者也很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材中就专门设置了“珍爱生命”这一专题。笔者和学生一起重点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节课,笔者没有讲文章结构,没有讲字词深意,只是通过阅读和讨论引领学生一起体悟作者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当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读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时,自然会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思考。因为在学生年轻的生命历程中可能从未涉及到“死”这种状态,也没有静下心来想过怎样生和为何死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从文本中了解了生死和各种形态的生命体。在和作者、编者、教师、文本的对话中,懂得了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成败得失。从而体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这比单纯的说教或讲一些解题方法要更有意义!

另外,在文本中还有很多人际关系、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挣脱唯分数的镣铐,深度解读和体验文本,就一定能释放激情,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

2、注重实践,引发学生表达对生命的真情

除了课上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的真谛以外,课后教师更应注重积累生命体验素材,表达对生命的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能写优秀作文的同学,语文成绩自然也很突出。但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现在不会写作的学生很多,其中不知道写什么,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又居多数。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素材的积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感悟!语文教师理应关爱学生生命的压抑,给他们松绑,减负,摆脱繁重作业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如学习了《葬花吟》后,可引导学生体会一朵花的凋零竟然也意味着一个鲜活生命的陨落;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引导学生明白只要内心充满阳光,黑暗的世界也不可怕。学习了《囚绿记》后,更要让学生明白没有束缚的成长,才是最好的生命形态!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好摘记,每天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写下来,哪怕这有三言两语。

语文教学就是语与文的合一,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坚持写作,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分析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不乏围绕生命思考的题材,这表明学生注重平时生命感悟的阅读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结合教学进程,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练笔。如“自然与人”“认知自我”“关注社会”等,将平时的语句积累和片段感悟与作文练习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书写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使作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作文活动以外,学生还可进行以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诵读、演讲、表演、辩论、调查等综合性实践活动,这除了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世界,加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3、拓展课外,引导学生汲取生命成长的养料

不管如何,语文课堂融入生命关爱绝不是把语文课上成生命科学课或思想品德课,而是只能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命教育延伸到课外,开拓生命关爱更广阔的时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3]语文课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来说,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要认识生命、思考生命,只有借助课外的大量阅读才能获得提升。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如苏教版必修五中选录了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节选),这篇文章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周国平较深入地探讨了普通人应怎样直面苦难的问题,对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把握人生的“顺”与“逆”很有启发。学完本文后,学生感觉课上对于生命中如何面对苦难的抉择的讨论还不过瘾,借此机会,笔者就将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等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意义、幸福和快乐,认识生命应当承担的责任,正确看待生命个体与社会、亲人、朋友的关系,正确对待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体验人生境遇里的种种况味。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还要指导学生自主写作,在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实践中,将对生命关爱的认识、感悟和行动诉诸笔端,完成自我教育的升华。据此,笔者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经典篇目给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逐渐让学生学会自己找书来看,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将阅读变成充实生命的必需,进而提高生命的质量。教师不但可将语文阅读从课堂引向课外,还可结合教材中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进社会,体会各类生命的绚丽多姿,汲取自己生命成长的养料。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关爱生命的教育,不仅可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而且会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融入了生命教育的语文课必定能使师生在生命的合作互动中,在生命关爱的体验交流中,明白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珍贵。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烙上珍惜的生命的印记,也许这才是留给师生永远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