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首发在内刊后,还能投稿给学术期刊吗?
今天是一期答作者问:
有个作者问我,“文章发表在学校内刊上了,还能用这篇论文投稿给期刊吗?”
小编一直秉承的态度是,“一事一议”,分好几种情况给大家说的明明白白。按照我以前的风格,我肯定会说,理论上可以,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章不构成重复发表,可以投期刊,但是如果内刊是被数据库收录或者公开的话,就不行了balabalabala……
但是今天,我想要发表一个很坚决的观点——在内刊发表的文章,不要再给期刊投稿了!
曾经我遇到过一个事情,大家先来看看:
某学生的论文投稿给学校内刊了,不公开发布的那种,最后还得了个奖,估计是有加分的。后来学生觉得不发表有点浪费,咨询老师后决定把论文投稿给某个学术期刊。
这个学术期刊属于该领域里面不是那么好中稿的期刊,审核周期大概有半个月左右吧终于录用了,出版要到4个月后。
在收到录用通知后的第2个月,学生突然联系,要求撤稿。原因是:原定只是内部评奖,发在内刊上,不公开发表的文章,突然被通知要出版并收录中国知网。学校的紧急通知是,已经送检,告知学生不能另投,否则还有处分。
实在没办法,哪怕刊物确实名气都挺好,录用也不容易,但是为了照顾学校那边的情况,只能再去给编辑道歉了。
看完,我想应该能引起大家的深思吧……
理论上,发表在“内部资料”的论文,确实存在重新投稿的可能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正规学术期刊在收到稿件后,第一步便是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重复率筛查,如果查重过高,文章就不会被录用。而作者发的内部资料论文,只要不公开发布,没有数据库记录,那么重新投稿也是可行的。这也是部分作者选择内刊进行首发的原因之一。
凡事皆有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比理论复杂得多。就像案例中的学生,原本一切规划妥当:内刊不会公开发布,也不会被数据库收录,理论上对学生后续投稿毫无影响。甚至,目标期刊还要求作者自行提交查重报告,进一步降低了潜在风险。可就在最后一环,内刊突然转为公开资料——这种变数,恐怕谁都难以预料,也无法左右。最终,还是影响到了作者的发表路径。
事实上,随着学术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与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会议、内部资料开始正式出版会议集,并被知网等数据库收录。这已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也无法百分之百保证自己眼中的“内刊”,未来一定不会转为公开资源。
正因如此,不少期刊也都加强了出版流程中的查重环节,甚至增加了“出刊前二次查重”这一步骤,就是为了尽可能规避这类“事后发现”的风险。
所以,我的建议非常明确:如果一篇论文已经投稿给内部资料,就请不要另投其他期刊。从源头上彻底避免可能的麻烦,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毕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学术之路,诚信为基。不为未来埋下隐患,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术的尊重。
- 25年以后论文会越来越多,因为AI的发展,论文投稿量激增,以后编辑评选论文的标准会改变吗?
- UTD、FT、AJG、ABS、FMS这些期刊到底是什么?一文说透学术期刊分级体系!
- 为什么投稿C刊现在都不回复了?请问C刊你们那边回个消息要判几年??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再见吧知网!国家出手了,2个查文献看论文的神器免费使用!
- 学术圈的“内卷大战”可能要迎来转折点了!不想内卷也不想躺平,然而现在不卷学历了,开始卷年龄了?
- 《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发表,答作者问!
- 核心期刊目录版4399!北大核心期刊、CSSCI南核期刊、CSCD、科技核心期刊、人文AMI核心期刊官网普及,这些核心必须认识!
- 发核心期刊论文的根本要义是:让审稿人觉得你的文章是有大用的!
- 审稿人不让用AI写文章是中国人为难中国人?是不是AI写的,一看有没有这个特点便知!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