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终审退稿越来越多?若如此,宁愿一开始就不进初审!
终审被拒和初审没过有什么区别?!
“熬了3个月过了初审,终审却被一句‘不符合期刊定位’打回原形 —— 早知道这样,不如一开始就不进初审!” 最近不少学者在群里吐槽类似经历。随着学术评价竞争加剧,“终审退稿” 正从 “小概率事件” 变成常见困境,厘清它与 “初审没过” 的差异、找到背后原因,才能避免白费力气。 很多人以为 “初审”“终审” 只是评审环节的先后,实则二者的核心逻辑天差地别,被拒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初审被拒:通常是基础问题,比如选题是否在期刊收录范围内、格式是否规范(摘要、参考文献、图表标注是否达标)、重复率是否超过阈值(一般 15%-20%)、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或数据错误。 一、内卷 “倒逼” 终审从严:编辑怕担责,也怕 “错过优质资源” 为了提升期刊影响力,终审评审会更 “挑剔”:一方面怕录用 “平庸成果” 拉低期刊引用率;另一方面想把名额留给 “有资源、有知名度” 的作者(比如长江学者、重大课题负责人)—— 这类作者的论文不仅质量更有保障,还能为期刊带来更多合作资源,普通学者的论文自然容易在终审 “被比下去”。 二、期刊评审流程 “形式化”:初审 “放水”,终审 “补锅” 有些期刊为了 “扩大影响力”,会刻意降低初审门槛(比如放宽选题范围、简化格式审查),吸引更多投稿量,再在终审 “严格把关”—— 看似是 “对学术质量负责”,实则让很多作者白做 “无用功”。 三、学者个人倾向 不少期刊的终审评审由学科内资深学者担任,他们会不自觉将 “个人研究范式” 当作 “终审标尺”—— 比如研究 “传统文学” 的终审专家,可能觉得 “数字人文” 方向的论文 “不够扎实”。 投稿前:如果某期刊初审1个月、终审却要3-6个月,且退稿率超过50%,说明终审 “筛选严苛”;询问有投稿经验的前辈,了解目标期刊的终审偏好;看期刊近1年的发文作者 —— 如果80%以上作者来自同一所高校或同一个团队,无关联的普通学者慎投。 被拒后:理性复盘,不做无效修改:如果理由是 “与期刊定位不符”“学科方向不契合”,别浪费时间修改,直接换刊;如果拒稿理由是 “数据样本不足”“参考文献需补充”,可针对性修改后改投同级别期刊。警惕区分礼貌性回复和真诚性回复
- C刊终于开始重视青年学者了?CSSCI发布青年学者培育计划;这一举动释放了什么信号?
- 181本!最新版南大核心CSSCI(2025-2026)收录集刊汇总!
- 25年以后论文会越来越多,因为AI的发展,论文投稿量激增,以后编辑评选论文的标准会改变吗?
- 我的论文首发在内刊后,还能投稿给学术期刊吗?
- UTD、FT、AJG、ABS、FMS这些期刊到底是什么?一文说透学术期刊分级体系!
- 为什么投稿C刊现在都不回复了?请问C刊你们那边回个消息要判几年??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再见吧知网!国家出手了,2个查文献看论文的神器免费使用!
- 学术圈的“内卷大战”可能要迎来转折点了!不想内卷也不想躺平,然而现在不卷学历了,开始卷年龄了?
- 《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发表,答作者问!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