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中正手击上旋球的击球效果比较分析
1前言
网球随挥动作是正手击球的最后一个动作,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讲,正手上旋球有两种不同的随挥动作,一种是教科书上讲拍头挥至肩上方,我们称之为“肩上随挥”;另一种是手臂紧紧缠绕身体,前臂位于胸前正中央,我们称之为 “雨刷式随挥”。通过两种随挥动作对正手击上旋球击球效果的过网高度、落点及落地后的反弹角度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世界和我国优秀的正手击球的网球运动员上旋球为研究对象,以本次测试对象选择为西安体育学院男子网球队熟练掌握两种随挥且握拍为半西的8名队员(二级运动员以上包括二级)。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系统的查阅网球的相关资料,参阅相关理论书籍和相关报刊,杂志等资料,全面了解了领域的现状。
2.2.2专家访谈法
就网球随挥的相关技术性的问题咨询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教研室从事多年网球教学和训练的教授和多位老师,咨询了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教授了解相关的生物力学知识。
2.2.3测试法
(1)测试的时间:2012年3月16日
(2)测试地点:西安体育学院室内网球馆
(3)测试使用仪器:高速摄影机(120帧/s)CASIO:EX-FH25两台,同步仪。辅助测试工具:网球、标杆、长尺、粉笔、记分牌等。
(4)测试方法:①在西安体育学院的室内网球场一片光线好的场地安装高速摄像机,在测试之前,把摄像机置于与网柱水平的位置和击球后落点的半场区,一台摄像机距落点区域距离为8米,另一台摄像机高度与网柱平行,拍摄频率为120帧/s,每台摄影机对面都有一个记分牌记录有效击球顺序,球网上方10cm-80cm处拉有一根细线,网柱的另一侧立有尺度的标杆。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处理。在另一台摄影机所在场地的右半区用粉笔画出距底线、边线、网前1.5米处。②进行调试光圈、焦距,使拍摄图像达到最佳效果,便于解析分析,减少误差。③在受试者开始击球前启动摄像机到采集结束监控录像,中间不停机不碰机,拍摄所需的完整资料。
图1 实验拍摄现场图
测试分为三组进行测试,每组测试的8名受试者按顺序击球,击球方式为每人试打2个再连续打10个 ,所有人用一种随挥击完球再用另一种随挥方式击球。实验内容如下:(1)正手击斜线靠近底线1.5米处(2)正手击斜线靠近边线1.5米处(3)正手击小斜线。
3结果与分析
3.1过网高度的对比分析
在球速和旋转一定的条件下,球的深度主要取决于过网高度。球在网上方10至80厘米处越过,可以落在对方场地区底线附近,阻止对方上网截击,若同样的力量平击球或下旋球,要使球落到对方场区同样的深度,那么球只能在网上方10厘米以内擦网而过,成功率要低很多。
我们在球网上方设有两更细线,每个球必须在这个范围内,通过用高速摄影拍摄整个实验过程,观察球过网一瞬间在网上方的高度。
表1 两种随挥正手击底线区域的过网高度(单位:个)
姓名 | 10cm-30cm | 30cm-60cm | 60cm-80cm |
| 雨刷 肩上 | 雨刷 肩上 | 雨刷 肩上 |
冯某某 | 4 1 | 4 5 | 2 4 |
胡某某 | 3 2 | 7 6 | 0 2 |
周某某 | 4 1 | 5 8 | 1 1 |
于某某 | 5 0 | 3 5 | 2 5 |
李某 | 1 0 | 8 4 | 1 6 |
石某 | 4 3 | 6 3 | 1 4 |
蒋某某 | 3 2 | 5 5 | 2 3 |
张某某 | 3 2 | 4 4 | 3 4 |
合计 | 23 11 | 42 40 | 12 29 |
从测试的数据来看,两种不同的随挥,雨刷式随挥的过网高度在10cm-30cm区间所占比例大,而肩上随挥的过网高度在60cm-80cm区间所占比例较大,说明,肩上随挥所击出的球不容易下网,更具有稳定性。
3.2击球落点对比分析
击球的深度将正手斜线区域(场地右半区)底线1.5米处画线,受试者尽量把每个球都打入规定的底线区域。测试结束,统计出规定区域击球落点所占百分比。击球的角度将场地正手斜线区域(场地的右半区)边线1.5米处画线,受试者尽量把球打入规定的边线区域,记录员记录每名受试者每组球打入规定区域球的个数。测试结束后,统计出规定区域击球落点所占百分比。关于小斜线,将场地的正手斜线区域(场地的右半区)右发球区3/5处画线,如图1所示。受试者在打小斜线时在一定条件下,尽量把每个球控制在规定区域内,记录员记录球的落点。测试结束后,统计出落点准确率。
表2 两种随挥正手击规定区域落点准确率(单位:%)
姓名 | 深度 | 大角 | 小斜线 |
| 雨刷 肩上 | 雨刷 肩上 | 雨刷 肩上 |
冯某某 | 74 73 | 78 83 | 75 67 |
胡某某 | 80 75 | 75 73 | 82 74 |
周某某 | 72 70 | 81 79 | 77 67 |
于某某 | 77 75 | 76 71 | 73 62 |
李某 | 78 82 | 74 78 | 83 78 |
石某 | 71 74 | 79 84 | 76 63 |
蒋某某 | 83 79 | 76 72 | 79 60 |
张某某 | 76 81 | 73 70 | 80 75 |
测试者用两种不同的随挥动作击球后网球落点在规定区域内的百分比如上图所示,统计数据表明,靠近底线深度的落点和靠近边线角度的落点两者相差不多,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击打小斜线区域的落点上看,雨刷式随挥的比例明显比肩上式随挥的比例大。
3.3落地后反弹角度对比分析
通过高速摄影拍摄球落地后的反弹角度,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将获取的原始数据指标保存到EXCEL软件中,获得本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图5 8名运动员用两种随挥击球后的落地反弹角度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见,8名运动员在用两种随挥击完球后,落地后的反弹角度雨刷式随挥的落地反弹角度明显大于肩上式随挥的落地反弹角度。这表明雨刷式随挥在落地后的反弹角度上相对比肩上随挥更有威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各参数表明肩上式随挥的过网高度明显高于雨刷式随挥的过网高度,说明肩上式随挥相对稳定性更高。从击球的规定区域来看,雨刷式随挥更容易打出小斜线。从击完上旋球落地后反弹角度来看,雨刷式的随挥落地后反弹角度大于肩上随挥的落地后反弹角度。可以看出雨刷式随挥可以产生强大的旋转。
4.2建议
雨刷式随挥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动作技术,学习到一定阶段的网球选手可以尝试着把雨刷式随挥与肩上随挥相结合,合理的运用到处理各种球中去。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