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理白族话的使用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普通话作为我国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形式,不仅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普通话。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导致很多学生不能较好的学习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学生在普通话发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理白族学生的普通话进行测量与评价,分析大理白族语言的使用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一、白族语言的使用对普通话学习影响之表现
根据测试成绩和调查数据表明,白族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失误主要涉及声母、韵母、声调、变调几个方面。
(一)表现在声母方面
白族学生在普通话声母发音方面主要存在平翘舌不分和“n”、“l”不分的问题,其中,平翘舌不分的现象较为突出。
1、平翘舌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有95﹪的学生存在平翘舌不分的问题,且出现平翘舌发音错误的学生,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如有:(1)不会读翘舌音,一律都读平舌音;(2)翘舌音发音不准确,平翘舌音混淆;(3)会读翘舌音,但平翘舌音混淆。
2、“n”、“l”
事实上,白族语言的使用对声母“n”、“l”的发音影响并不明显,这种影响程度远没有平翘舌发音的影响突出。
(二)表现在韵母方面
白族学生在普通话发音过程中,韵母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且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如下:
1、复韵母
在普通话的13个复韵母中,“ai”韵母的发音是白族学生在说普通话过程中的弱项,普遍学生存在发音不到位、把“ai”韵母与“ei”韵母混淆的现象,或直接把“ai”韵母读为“ei”韵母,导致发音错误。
2、卷舌元音韵母
普通话中有卷舌元音er韵母,但白族学生在读这个音时,一部分学生因卷舌不到位出现卷舌音发音不明显的现象,形成发音缺陷;而较大一部分学生则直接把“er”读为“e”。
3、鼻韵母
(1)前鼻韵母
在发音过程中,除很少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八个前鼻韵母外,大部分学生的发音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见下表:
前鼻韵母发音误读 | ||||||||
前鼻韵母 | an | en | ian | in | uan | uen | üan | ün |
误读① | a | ei | ie | i˜ | ua | uei | üe | ui |
误读② | ã | e˜ |
|
| uã | ue˜ |
|
|
(2)后鼻韵母
根据测试录音表明,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准确的发出鼻辅音ng。具体表现如下:
后鼻韵母发音误读 | ||||||||
后鼻韵母 | ang | eng | ong | iang | ing | iong | uang | ueng |
误读① | an | en | ou | ian | in | iou | uan | uen |
误读② | ã | e˜ | u | ia | i˜ |
| uã | ue˜ |
(三)表现在声调、变调方面
1、上声
上声声调发音错误的现象在单字考察中较为明显,如“考”的调值应为214,但大多学生直接读为35;还有部分学生则是上声字调值不够,214的调值只读到21或211。
2、轻声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轻声音节,而直接以单音节的声调发音。
3、儿化音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误读的主要表现有:(1)把儿化词误读为三个音节,如把“树叶儿shù yè r”读为“shù yè ér”;(2)能够读出儿化词,但由于发“r”这个音时卷舌不到位,导致读音缺陷,儿化音不明显或不自然。
二、白族语言的使用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影响之成因
(一)普通话学习的时间晚、基础差
根据调查分析表明,白族学生使用普通话的年龄普遍较晚,几乎都是在接受学校教育以后才真正开始使用普通话,且都是在熟练掌握白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普通话学习的。因此,白族学生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受本民族语言发音习惯影响较大。
(二)普通话使用范围狭窄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白族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时间较少,严重缺乏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普通话的使用几乎只局限于课堂上。然而,课堂上又存在“听得多、说得少”的现象,从而导致白族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少之又少。在使用对象上,白族学生使用普通话的对象较为单一,即只有老师和说普通话的陌生人。可见,白族学生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和范围极小,相对的,使用白族话的频率和范围较大,久而久之,不仅导致白族学生难以提高普通话水平,还有可能导致学生缺乏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信心,形成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就有15﹪的学生说普通话怕被人笑话。
(三) 普通话的学习途径存在问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直接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普通话学习。且结合普通话使用情况表来看,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开口说普通话,因此,即使公共媒体发生作用,也仅仅只是在听力上的普通话训练,学生很难自觉地通过公共媒体进行普通话的对比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途径过于单一。
(四) 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
从以上白族学生学习及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分析上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主要过程。然而,实际情况是,授课教师基本都是以白族语言为母语的白族人,教师本身的普通话同样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普通话水平并不高,不仅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造成误导。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普通话是教学的言语媒介和信息载体,而非教学内容本身,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普通话。且由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掩盖了普通话学习的意识,导致学生直接忽视了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
三、提高白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之方法
(一)提高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基于白族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现实,我们知道,白族学生能否使用标准普通话的关键,在于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授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较大程度的影响学生普通话的发音。因此,对白族地区的教师进行定期的普通话考察与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先从教师抓起,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指导和影响。
(二)开发普通话学习课程
根据白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现状分析,在白族地区开发普通话学习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专门地普通话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有效认识到自身的普通话发音问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正发音错误,改善发音缺陷,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该课程应当以普通话读和说的训练实践为主,而不应当沦为听或写的形式,最终成为虚设。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严重缺乏,是导致白族学生普通话发音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普通话的机会,是提高白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环节。普通话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言语工具,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此,普通话学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多用普通话。如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强制学生在学校中用普通话与师生交流,在师生间倡导使用普通话,营造学说标准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则应当积极做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