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生成
目前学术界关于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中国播音学》为中心进行延伸和拓展。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中国语言艺术的审美训练以及语言意识的实践性总结,很少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此,笔者基于语言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境—意义”这一语言学理论重新分析和解读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生成,从而突破了以往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研究的局限性。
一、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分析
鲍德里亚基于生产与消费的经济行为的视角来研究当代的大众传媒文化,提出现代的电视广播是以 “接受主体”为中心的消费文化,其中“文化、审美观点以及市场文化、商品交易进行了隐形的交织,发展成为现在大众传媒中的消费文化”。大众传媒行业的消费主义以市场和商业模式为基本的逻辑基础,以满足“接受主体”的需求为基本原则。
语言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境—意义”这一语言学理论,基于这一语言学理论,语言的意义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以及时代环境下生成的,语境的不同也决定了语言所代表的意义的不同,只有将语言词汇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环境中才能展示出其内涵和意义。根据上述逻辑,播音主持的语言内涵以及语言词汇是时代的代表以及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每个时代都会根据其特定的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而具有特定方向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而这种思潮无形当中通过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虽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图片的直观化展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解读,但是这并不影响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传播的主要地位。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作为精神和价值观传播的工具,承载着现实的使命以及政治走向,因此播音主持要想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深刻了解当前的语言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现实。
二、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一)播音主持语言口语化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广播由之前的“传者中心”向“接受主体中心”过渡,受众成为媒介的主要评价者,受众的语言喜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视广播的生存和发展。分析现代社会受众的语言喜好呈现生活化,或者贴近生活的语言倾向,倾向于亲和度和交流度。基于此,传统的字正腔圆的演讲式的播音语言口吻已经失去了其吸引力。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需要具有人性化魅力,强调和“接受主体”的交流感。针对这一点,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中,主持人文静将“说新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播音主持的语言口语化以及语言的交流感有效结合,遵循了现代社会的“接受主体中心论”的传媒语言观,实现了新闻报道的生活化,深受民众的喜欢。
(二)播音主持语言多元化
播音主持语言的多元化正是受众个性化对于语言的审美诉求。虽然播音主持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语言,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以及影响力。但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也需要摆脱传统的语言艺术的束缚,拓展自身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和朱军的《艺术人生》相对比戴军、李静的《超级访问》受众群体比较宽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戴军和李静平和的口吻,生活化的聊天,以及多元化的语言口气以及词汇变化,拓展了《超级访问》的受众群体,吸引了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以及不同经历的观众。正是这种语言的多元化使得播音主持语言充满张力。
三、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生成
(一)文化策略
播音主持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播音主持需要通过文化内省策略完成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诠释。目前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在播音主持行业也存在着泛国际化以及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甚至于出现部分播音主持装腔作势,诸于港台腔、韩语频频或者出现中英文掺杂的现象。这种表面的时尚语言受到大众的追捧,更加刺激了播音主持对于外来文化的崇拜。这是目前播音主持行业的一大弊端,并且严重影响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因此对于外来文化,播音主持需要具备正确的原则。播音主持不能够一味的崇拜外来文化,应该立足我国传统文化,正确理解跨文化交流系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或者是相互借鉴,也可以辩证的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更加需要尊重的是我国语言的本土化特征。针对这一现象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曾说过,“播音主持没有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如痴如醉的,难以抑制的,发自肺腑的爱恋,就永远当不好播音主持。”
(二)情感交流策略
《中国播音学》中也早有论述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的创作需要注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更加需要注重与“接受主体”的情感沟通与情感交流。针对于播音主持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笔者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1.注重与受众的虚拟沟通
在现代,传统的“一言堂”式的主持风格根本不能适合受众的需要,播音主持也需要创新性的手段强化与观众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完成与受众的潜意识的沟通与交流。以谈话类节目为例,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最大的看点就是主持人之间的对话。其中一个关键的特色就是主持人通过一定的事件,构建与受众进行虚拟交流的情景,并且有不同的主持人虚拟充当受众的角色,从而完成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虚拟交流。这种虚拟交流的成功经验还在于主持人十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心理,并且不同主持人模拟不同特点的受众特点进行角色扮演绘画,例如汪涵真知灼见、言简意赅;欧弟灵活多变,呈现出语言的多元化以及文化的张力等等特点。在虚拟情境下,在虚拟人物特点模拟下,主持人之间的虚拟交流带给受众极大的真实感与亲切感,使节目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2.注重副语言的表情达意
所谓的副语言即除语言这一交流工具之外的,其他可以表情达意进行交流的方式,例如手势、面目表情,目光,甚至于沉默等等。
在传媒行业中,播音主持在进行情感交流时不仅仅需要关注语言本身的力量,也需要注重副语言的作用。鲁豫是我国最为会使用副语言的主持人。鲁豫在进行《鲁豫有约》访谈节目时只要嘉宾愿意说话,她通常会保持沉默,间或给予访谈中赞同的目光,或者是单手托腮,对访谈者的谈话进行思考,或者是轻微要求给予访谈者真诚的建议,这种恰当的副语言的运用使得整个访谈节目和谐互动,为嘉宾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提供了舒适感。并且在访谈节目中,陈鲁豫也是一位非常愿意欣赏对方的主持人,这种欣赏来自于真诚的表达。
(三)语言交际策略
尽管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播音主持的语言观念需要与语境特点进行变化,但是播音主持最根本的语言原则真实性不可以改变。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语言的主要原则为礼貌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以及关系准则,其中礼貌准则是首要原则,质量原则其次。
对于播音主持来讲语言的信誉度是首要的标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当中,播音主持需要尊重事实,表达真实准确。不说不真实的话,不说没有充分证据的话,在此基础上提升语言的质量做到言之有物,这是播音主持提升语言艺术以及语言魅力的根基。
四、结语
研究表明在现代的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生成需要符合受众的需求,注重语言的交流性,语言艺术的生成注重文化策略、情感交流策略以及语言交际策略。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