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的构建研究
一、 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概况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通信与信息技术快速融合,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SDN,多种ICT融合技术取得巨大突破,正在推动通信行业从范畴、模式等方面发生全面、深刻而深远的变革,“开放、融合、差异、创新”正在成为新一代通信发展的坐标和方向------即多媒体融合通信。
所谓多媒体融合通信就是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型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张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综合通信服务。
多媒体融合通信以IP为核心,统一控制和承载网以及融合的业务平台,实现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用户体验的统一,业务呈现出业务融合(视频、话音和数据),多领域交互(电信、互联网和IT),定制化差异化应用等三大特点。同时可与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相结合,例如可以与CRM系统、邮件系统以及第三方应用的集成等,满足不同层面的通信需求,实现最终业务结构优化、创新发展模式和驱动业务转型升级。
现有的以用户规模扩大/业务叠加为主导的电信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事业部面临发展的新挑战。“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必须紧跟技术发展,及早做好通信业务布局,为院智能化生产与信息消费领域创新驱动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多媒体融合通信已成为下一代通信与信息服务的必然发展路径,只有基于融合通信技术架构,未来才能够真正的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可提供全方位的、差异化、个性化综合通信服务。
二、系统构建方案
(一)构建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通信需求,统筹规划程控交换系统升级改造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详尽部署,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2.立足专网、着眼发展
适应专网现代发展需要,不仅满足通信需求,把握通信技术发展主流,促进专网的发展。
3.力求标准、易于扩展
系统方案设计时,要求提供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的技术方案,提供标准化接口,便于以后的扩展和易于向新的技术转型,同时,设备选型要考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4.保护已有、降低风险
系统规划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系统,保护已有的投资,平滑演进有效减少建设环节,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二)规划方案
多媒体融合统一通信系统实现了以南苑为中心、可覆盖全院京内外各级单位的全业务通信服务系统,双方或多方可通过话机、电脑、定制终端等不同类型终端灵活接入,实现语音、消息、数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便捷沟通,可全面支撑生产监控、指挥调度、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会议、跨地域移动办公、协同系统融合等各种应用需求,可帮助内部更高效协作,提高核心效率。
1. 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科研生产和地区居民生活提供语音、数据、安全一体化的多媒体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系统整体支持9万用户容量进行设计,40000用户在网,2400用户并发,实现语音、多媒体、即时消息、视频会议、数据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调度与协同,整个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应用服务层、基础平台层、传输网络层和用户终端层进行架构,其中传输网络层依托院全光网传输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在基础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终端层。
1.构建院用户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基础交换网络:实现平台内部、平台与平台间的通讯顺畅。
2.实现南苑总部内部及南苑与各基地间的有效沟通。
3.为企业网络未来扩展提供可靠的平台和业务环境保障。
4.通过VPN网络的建设,保障机构之间网络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划分不同的通信安全等级,实施有效的隔离措施。
5.保持既有的拨号方式不变,内部实现5位电话短号互拨。
6.设计能力开放单元,可以对第三方的应用系统开放接口,音频、视频、数据等均可被灵活调用,业务也可被整体集成。
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及系统的建设目标,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Ø 承载网设计:按照统一通信系统总体建设目标要求,系统网络规划及使用性质,综合考虑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状况及安全防护要求,接入承载网采取全新的企业局域网模式—全光局域网传输,一网可以承载多种业务。
Ø 通信模块:
功能实现设计图
Ø 视讯模块:视讯系统模块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可以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之间的双向视频,双向音频,以及数据等交互式信息的实时通信。
设计流程图
Ø 号码分析模块;
主要涉及号码分析及中继网关的功能:
(1) 号码分析器提供将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终端接入交换网络的功能,支持H.248、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PRA(Primary Rate Access)、BRA(Basic Rate Access)和V5接入网关,支持通过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络的Cable接入POTS终端,完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注册和呼叫控制的功能。中继网关完成端局/汇接业务承载。
(2) 中继网关提供与西门子NGN、平台之间的E1接口,号码分析服务器提供呼叫号码的分析功能。
(3) 号码分析平台提供内网用户出局到公网联通的转接作用,同时号码分析平台可以提供计费功能,可以提供详细话单。
根据以上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给出的系统配置如下:
组件名称 | 功能描述 |
通信模块 | |
业务系统 | 实现Mtel AS功能,提供基本音视频、补充业务;Centrex AS功能,向企业用户提供话务台业务。 |
会话控制与媒体资源系统 | 实现P-CSCF、I-CSCF、S-CSCF、BGCF、MRFC功能。完成呼叫控制、业务触发、路由功能。 |
实现HSS功能。存储IMS中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身份、鉴权数据、业务数据、接入参数、业务触发信息。 | |
实现MRFP功能。提供放音收号资源、语音会议资源、标清视频会议资源。 | |
实现AGCF功能。通过H.248、MGCP或者V5协议接入传统的POTS、ISDN用户。 | |
接入与承载控制系统 | 实现A-SBC功能。A-SBC作为用户接入的入口点,实现SIP/H.248用户的接入、信令和媒体代理、拓扑隐藏等功能。 |
互通系统 | 实现MGCF功能。MGCF提供与传统PSTN、PLMN网络之间的话音业务互通。 |
实现IM-MGW功能。IM-MGW提供与传统PSTN、PLMN网络互通的话音媒体通道资源。 | |
运营支撑系统 | 实现CCF功能。把网元上报的计费请求ACR整合成CDR,并上传给上层计费中心。 |
统一的业务发放接口。把BOSS系统的业务发放命令分解到HSS、ENUM与ATS以及AGCF。 | |
实现ENUM/DNS功能。ENUM/DNS服务器在IMS系统中进行域名地址转换查询和ENUM号码翻译。 | |
作为IMS网元统一业务管理平台,与上层BOSS系统对接,完成网元的管理。 | |
视讯模块 | |
多点控制单元(MCU) | 高清MCU支持1080P、720P、4CIF、CIF视频会议终端接入,负责将所有会场的码流进行处理与转发。 |
录播服务器 | 负责对会议进行录像和点播,联网PC机可通过WEB方式进行点播;支持最新的HTML5技术,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实现无插件点播。 |
会议管理平台 | 负责会议的召集、管理和结束等会议管理控制功能,通过会议管理平台对这些码流进行分发、交换、会议控制等。 |
号码分析模块 | |
号码分析器 | 号码分析器提供将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终端接入交换网络的功能。 |
中继网关 | 中继网关完成端局/汇接业务承载。 |
三、系统应用效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个融合了固话、移动手机、即时消息、电子邮件以及音视频网络会议等办公通信应用的融合通信系统平台可以让企事业单位出差和培训成本降低20%—40%,办公和通讯费用降低30%—40%。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多终端融合、业务应用更广泛
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会议终端,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从会议室到办公桌面到口袋,多终端同时接入融合会议,实现会议室终端、电脑软客户端、桌面IP话机、手机客户端等多终端的融合,提供移动化、融合视频、云协作的融合通信系统。
(二)多业务融合、协同办公更高效
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将传统会议方式升级为“协作会议”,在语音会议和视频会议的基础上提供屏幕共享、文档异步浏览、电子白板、问卷调查等功能,融合语音、视频、数据、即时消息、业务流等技术,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让沟通趋向多元化、互动性更强、协同更高效,适合各种会议和培训场景。
(三)安全视频通话、有效支撑科研生产
通过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在授权范围及授权区域内,通过安全保密的相关认证,均可快速准确地接入生产调度系统,进行及时可视化的管理以及重要视频的实时存储,满足各种生产监控、指挥调度的需求。
四、结语
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能将电脑、电话、手机、即时消息、短信、电子邮件、多媒体会议、传真等多种沟通手段融为一体,运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核心信息技术,实现固定电话、手机、视频、传真、即时通讯等办公通信和办公应用系统协同化办公的完美融合,把所有与沟通相关的工作都集成到日常工作流程中,打造便捷、高效、节能的协同办公新模式,在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方面、节省运行成本方面效果显著。
多媒体融合通信系统的建成将大大缩短沟通距离,使管理范围向纵深无限延伸,大大提升生产协作效率,同时通过对终端信息智能采集和存储,为数字化生产、大数据开发应用奠定传输和数据基础。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