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我国地域文化传播中数字影像应用研究

作者:李想来源:《视听》日期:2018-04-18人气:2470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动力,地域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民族记忆、民族精神的存续,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地域历史的见证;在数字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之后工业席卷全球的浪潮下,大众文化、市民文化占据主流,部分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冷落乃至被边缘化甚至已到岌岌可危的尴尬境遇。因此,从事地域文化传播的研究者、工作者如何借助新兴媒介、顺势抓住媒体行业重新洗牌的机遇、凭借先进的数字影像记录、保存、挖掘、包装、推广地域文化的传播价值、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建构地域品牌形象传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发展现状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特定地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并在一定阶段表现出较稳定状态的过程,这期间被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打上深深的历史烙印,并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习惯、传统等表现,包括方言、建筑、风俗、节日、饮食、宗教、服饰等等。差异的原因不仅在于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学者张凤琦认为“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并认为正是由于不同区域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发展到当下的信息时代,既包含了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包括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的影响而产生的现实文化精神。

(二)我国地域文化传播发展现状

我国是文化资源丰富大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时代呼唤下,发力于地域文化的开掘与传播自然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极。这不仅是时代课题更是突破地方发展瓶颈、协同区域发展,促进各领域发展繁荣的应有选择。近年,我国大力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出台一系列诸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律规章,建立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控文化发展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调动地方文化发展积极性,使得各地域文化传播力得以彰显并形成品牌效应。然而,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地区经济基础的差异以及文化资源分布的不均,某些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依然薄弱。原因有许多,比如曾经作为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输出路径——传统媒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介的信息滞后严重影响了身处新媒介形态之中的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解读;在可视化的处理上,新媒体享有各类节目类型在不同媒介形式推送下的传播主导权,按照学者和钰的说法,“社会化媒体地域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呈现出更为交互、复杂、动态的传播形态”,多元信息交互映衬下的受众呈现出“后真相”的特征,极易受到信息裹挟并对文化舆情进行扭曲和盲目跟风、排外;因此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地域文化传播受阻,严重的可能导致地区文化形象受损;此外,像地区政府部门重视度不够、媒体的引导力度不足、本土民众对本土文化的知晓度不高、对外宣传力度不强、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利用不够深入等都是文化传播力低下的原因。

二、数字影像的概念及数字影像在我国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数字影像的概念

数字影像是一种借助新媒体技术、对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一种传播手段,一种储存介质,它营造的是一种虚拟现实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以数字图像技术完成的数字影像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则是它对人类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它的艺术价值”;一方面,采用数字影像的手段超越物理空间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编码解码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由数字影像绘就的“拟态环境”削弱了受众对现实图景感受的独特性。

(二)数字影像在我国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运用数字影像的媒体形态及载有数字影像的媒介类型

现阶段在地域文化传播的实践中,运用数字影像的媒介主体主要由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向以网络自媒体为阵地的新兴媒体。但传统媒体在建构地域文化共识及价值观塑成方面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呈现出新旧媒体联动共筑地域文化传播的舆论新生态。运用数字影像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电视、网络及各类自媒体移动终端,载有数字影像的节目类型和影片类型主要有民生新闻、地方性综艺节目、旅游形象宣传片、动漫、电视剧、具有地域特色风格的电影及微电影、纪录片等,它们不仅是学界业界研究的焦点,更是地方政府绞尽脑汁进行地域文化对外“创新扩散”的重要窗口。

2.数字影像在地域文化传播中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而言,数字影像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主要领域包括地域文化中器物、文献、仪式、民俗节日、技艺、匠活、村域、院落、非遗的修复、还原、保存,地方形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及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对文化产业的助力等。

3.地域文化运用数字影像的传播策略

政策调控为地域文化的影像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2017年1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各地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传播理念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但大致的趋势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传播主体其传播的主要目的也不同;譬如官方媒体主要运用数字影像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地方城市形象宣传,研究学者主要运用数字影像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挖掘、整理、调研等;以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为例,近些年,部分地区通过频繁的传播活动,创新传播机制,不断扩大自身的传播面和传播深度,传播效果愈加明显。数字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给政府与高校、民间开展广泛的深入合作搭建了技术支撑平台,产学研一体,推动地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4.地域文化运用数字影像的价值分析

“地域文化所包含的以社会礼俗、方言俚语、生活形态等为特征的文化独立意识,在数字化传播面前逐渐丧失以往的本真面貌,不能不说是数字革命的所谓进化对地域文化的一种比较直接的伤害和破坏。”这涉及到技术、工具理性对文化理性的侵蚀,反映在艺术与现代化领域即“灵韵”与“本真性”的讨论,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艺术,艺术将消失”指的是“灵韵”受到特定时空的制约,文化氛围不能被模仿。不可否认在运用数字影像传播地域文化确实会涉及到诸如“文化的终结”这样的命题,然而,信息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地域文化特别是一些危在旦夕的文化符号、集体记忆,非遗文化应顺势而为,借助数字化存储手段来对抗时间的遗忘。日新月异的自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影像传播是地域文化得以存续、发展的最佳记忆载体。另外,无论是何种地域文化都必须时刻保持在传播状态中,因为文化一旦离开了传播,便失去了价值;地域文化只有在与媒介文化相伴相生的过程中才能在当下起到文化认同和政治想象的功用。

三、运用数字影像传播地域文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实际运用数字影像传播地域文化存在的瓶颈

在地域文化传播实践中,数字影像的应用本身就是个棘手的问题,比如掌握数字影像的技术人员不懂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而专注于研究地域文化的专家学者大多是“技术盲”,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域文化的采掘进程和传播效果;在影像叙事层面,存在信息失实且娱乐化色彩浓厚;部分影像重宣传而忽视影像的艺术表达;影像文化传播“换汤不换药”,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各媒体缺乏联动式的影像展播计划,无法形成轰动一时的“地域文化热”等。

(二)如何解决运用数字影像传播地域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就地方政府而言,应加强对本地文化传播的重视,鼓励新数字影像技术的引入,培养一批具有民族担当和人文关怀的媒体从业者,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根植本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与对内文化教育等;就媒体而言,应将创新节目形式与保持地域特色并融,自觉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就地区民众而言,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另一方面深谙父辈的地域记忆和性格,熟知本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感。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