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视听语言特色——影视文学
视听语言,又称影像语言,是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运用,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由此,笔者认为视听语言主要包括两部分: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视觉语言由色彩、构图、镜头以及剪辑构成;听觉语言由语言、音乐和音响构成。每位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运用都独具个人思维,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风向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听语言特色。
一、《我的父亲母亲》视觉语言特色
(一)色彩
在视听语言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它不仅能够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描摹,更能促进电影的叙事,加强电影的情感表达。每一部电影的色彩运用都体现着导演对影片的个人理解。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打破传统回忆与现实的色彩模式,颠覆人们对于影片中回忆与现实的基本色彩认知,阴冷的现实与美好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反差和心灵触动。这种反常规的色彩运用正是张艺谋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对电影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是他作为一名摄影师对于色彩的独到研究。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黑白相间的世界,窗外是雪。村长讲述了我父亲去世的原因。窗外北风呼啸,母亲悲痛至极。她留在她父亲教书的学校里,仿佛她能感受到他在场的气息。黑白色调之中,喻示了心情的沉重和岁月凝固的痕迹,流露出的是现代困境裹胁下的人无法回去的生命苍凉之感,母亲坚持用传统的方式将父亲抬回来,并要亲手为父亲织一块挡棺布,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父亲深沉的爱,而这似乎也正是将现实部分描绘成黑白色的原因。在母亲的世界里,没有了父亲的陪伴,她的生活也变得灰暗,再也照不进阳光。影片的结尾,也是黑白色调的画面,长长的送行队伍行走在纷飞的大雪中,走在厚厚积雪的茫茫荒野中,送行的人争先恐后抬棺,通过画面传递出了隐隐的悲痛,使人为之动容。
在回忆父亲与母亲相知相识相恋的部分,影片则用彩色来呈现,表现了父母亲之间美丽的青春时光和无比纯洁的美好爱情。导演张艺谋对红色情有独钟,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他再次用红色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执着的乡村姑娘的形象。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妈妈穿着红色的棉袄,在人群中特别耀眼。母亲就像那跳动的火焰,为了见父亲,她一次次奔跑在乡间的路上,大片的黄叶树林作为衬景,将母亲对父亲的爱娓娓道来。红色的棉袄,白色的芦苇,黄色的树林,宛如一幅油画般鲜活亮丽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将母亲的天真纯美与自然景色的秀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从中国色彩文化、中国人传统习惯的角度来看,这些色彩的使用十分契合母亲年轻时内心温暖的情绪,契合其勇敢活泼的性格,表现出了母亲高尚纯洁的情操。
按照一般导演的习惯,在对电影色彩进行处理时,现实用彩色,回忆用黑白。而张艺谋恰恰反起道而用之,将现实用了黑白,而回忆用了彩色。这样出其不意的用法,既表现出了父母亲灿烂美好的青春时光和纯洁坚贞的爱情,也反衬出现实的残酷与无情。
在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中,影像上不遗余力的追求一种极致美感使其作品能在艺术上呈现鲜明风格化。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就像一块朴素的花布,用温柔和温暖的力量直击人的心灵,也像一首散文诗,散发出一种清新、悠远的味道。这部删繁就简的电影,具有暖意的红、黄色在张艺谋鬼斧神工般的建构下,将父母亲那纯洁的透明的爱情渲染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使其极具东方美学神韵,使影像文本在一种散文化的电影语言中建构出一个富有浓浓诗意的影像空间。
(二)构图
1.静态构图
《我的父亲母亲》大量使用静态构图,将空间场景一览无余的展现。如影片开始儿子从外地回来为父亲办理后事,这一段镜头构图巧妙自然,无需过多精细雕刻就能表现出导演的意图,也可为后面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在父亲前来教书的镜头中,构图简单而清晰,路上只有一辆马车在行驶;母亲绕道去前井挑水观看父亲的镜头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个构图主要是对母亲的特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的羞怯和对父亲内心世界的关注。父亲到母亲家中吃饭,母亲在风雪中等候父亲归来,这些镜头都采用了静态构图方式,将父母亲的爱情描绘的温暖动人。
2.规则构图
在母亲追寻父亲时,用了大远景的镜头来展现了空旷的田野,有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当母亲奔跑时被放置在前景和背景之间时,在整个明亮的金色世界中,母亲那一身红使整个画面更加舒畅和自然。片中人物与环境的巧妙配置,使得银幕被赋予了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3.黄金分割构图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在画面构图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黄金分割构图作为最具美感的构图,在张艺谋的电影自然也必不可少。如母亲扶手站在门框前的镜头就是黄金分割构图,母亲所站的位置便是黄金分割点,在这种本身就极具美感的构图上,张艺谋以他对摄影画面的独到理解,配以和暖的阳光,与母亲粉红色的棉袄相互映衬,将母亲身上的少女情怀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温情的感觉,让每一位观众都被父母亲这种纯洁的爱恋动容。
(三)镜头
1.特写镜头
诗意的小景深特写镜头的频繁使用,使母亲细微的情绪变化清晰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与活力、愤怒与欢乐、微笑深深地铭刻在观众心中,随着母亲感情的变化她的心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当她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的一见钟情;为学校做手工时的细心专注;希望父亲吃自己做的饭时的焦虑不安和期待;当收到父亲送的发夹时的惊讶、兴奋、害羞和感动;当听到父亲要离开的消息时的惊讶、难过与不舍;等待父亲回来的坚定不移;因受寒病倒后的无助绝望和再次与父亲重逢时的百感交集,所有的这些情感表达都浓缩在了导演精巧的镜头语言之中。
2.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的精准运用使得母亲不断找寻、不断追逐的执着形象深入人心。张艺谋巧妙地在静止的大全景镜头中加强了主人公的运动感,让观众的兴趣点自然而然地落在被摄物体上,并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动作进行视线移动。纵观全片,一共出现了五次母亲奔跑的情节。
第一次是在母亲初见父亲后,少女的心情窦初开,欢悦地跑回家中。第二次,母亲在一片金黄的白桦树林中等待着父亲送孩子们放学回家。第三次出现在父亲离村后,母亲抱着装满饺子的瓷碗绕过山丘追逐载着父亲的马车时的奔跑,这是影片的一个高潮和转折点。第四次跑是在父亲离开后,母亲在幻觉中听到父亲的读书声,立即冲出门跑到学校。第五次是大病初愈的母亲得到父亲特地为了看自己而回来的消息后立刻跑向学校,此时的母亲虽然身体尚未痊愈却仍旧全力奔跑,这种真挚的爱让观众动容。
最为突出的是母亲的第二次奔跑,浓郁的景色下父亲和一群孩子唱着歌走在路上,导演运用了双向逆向的移镜头来表现母亲始终跟随着父亲,有点慌张同时又充满期待的情感。场景开始时父亲是远景镜头,母亲是中近镜头,随着父亲与母亲的前行,父亲的远景渐渐拉近,而母亲则由中景变为了近景。此时的摄影师对母亲运用了长焦和背景虚化的慢镜头进行表现。慢镜头的使用,使得原本就温馨感人的影片更增添了别样的打动人心的情愫。导演用特殊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在母亲眼中,只有父亲的存在。
3.固定镜头
这部电影频繁使用固定镜头,村口路的全景,在影片中出现了十多次。这个镜头出现在影片开头,也在影片结尾。电影结束时,母亲穿着红棉袄奔跑,跑上这条路,此时镜头升起,影片定格在母亲那红色的身影上,电影在这里结束了。这不仅是电影的首尾呼应,也是对父母间爱情的象征,是对影片主题的提炼。父母之间的爱情就像这条路,曲折、坎坷而又深刻。门框中母亲织布的背影也用的是固定镜头,表现出了母亲少女时对爱情的娇羞与含蓄;校舍的远景同样采用固定拍摄,孕育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更深层次的表达了母亲作为一个乡村少女与父亲这个知识分子的现实差距,以此来表现父母亲爱情的障碍。这些固定场景的使用无不表现了父母亲对爱情的坚守与矢志不渝。
强烈的情感、深沉的表达和真挚的情感,使观众看到了电影中永恒的爱并为之感动,这些都是导演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来实现的。
二、听觉语言特色
(一)画外音和音响
《我的父亲母亲》开头便以“我”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电影中画外音音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此外,电影中的阅读声是父亲和母亲40年精神交流的交汇点,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影片采用典型的东方“静谧”主题和纪实风格进行声音处理,采用同步录音,如马车行驶的呼噜声、白杨林中的脆鸟鸣叫声、母亲拿着一只装满饺子的青花瓷碗奔摔倒时的破碎声、补碗匠的锤击声等。无论音量大小,导演都会力求最大限度还原真实,达到丰富、逼真、清晰、突出的效果。
(二)音乐
整部电影主要采用画外音的手法.电影在由现实转向由儿子讲述父母初恋故事的时候,运用音乐蒙太奇手法,开始第一段具有中国古典意境的音乐,将画面由黑色变为彩色,同时画面切换到父亲所乘坐的马车。这位年轻美丽的母亲第一次在人群中见到父亲,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他。这首音乐以排箫的阴沉声音把画面从现在拉回过去,这也展现出了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的喜悦和羞涩。整个音乐比较平静,符合父母亲的纯真初恋,也是两人爱情的前奏。
母亲为父亲送饭后假装打水,偷看父亲有没有拿到自己做的那份。这时,竹笛演奏的主题曲《我的父亲母亲》响起,配合画面中母亲关切的眼神,表现出母亲对父亲吃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慕和关切。然后,当父亲给村里的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母亲去听的时候,同样的旋律被钢琴、小提琴和排箫代替了。把钢琴的声音添加到长笛和小提琴中中去,仿佛父亲教孩子们的读书声拨动了母亲的心弦,此时再配上儿子的旁白显得更加动人。
当父亲第一次到母亲家吃饭时,母亲痴痴地看着他,此时音乐响起,前半部分是钢琴,后半部分是长笛,没有其他乐器伴奏,都只有一种乐器,仿佛他们俩之间纯洁如水的爱情。当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在雪地里等他时,母亲焦急地等待,而此时想起了平静的音乐,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等待父亲的焦虑。
在电影的结尾,儿子在他父亲曾经教过的教室里教学生,早已年老的母亲听到声音跑到教室。就像当年一样,上一次音乐响起时,年轻母亲在学校外看着父亲的画面隐约出现。光影交汇的这一刻,母亲听了一辈子,看了一辈子,也爱了一辈子,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就像这一段柔和的旋律,真实而又质朴,直击人的内心。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剧烈的人物冲突,但导演张艺谋运用独特的视听语言使本片独具特色。黑白色与彩色的反常规运用;综合运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等构图方法;恰到好处的特写镜头、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以及画外音的使用、逼真的音响和富有在中国古典韵味的配乐,使得整个电影看似简单平实,实则意蕴深厚,表现出了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父母亲灿烂美好的青春和纯洁坚贞的爱情,让人为之唏嘘和感叹。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