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广播新闻的转型策略
从技术上来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密不可分,利用云计算方法对于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建立一定的数据支撑,对于企业决策的精准化提供依据,大数据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广播新闻也需要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进行转型。
一、新闻思维:数据的精准化分析
对于新闻行业来讲,思维即是吸引力。新闻是否能够吸引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思维的方向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界更加的依靠数据进行事实的讲解与阐述,通过对于数据精准化的挖掘和分析来有效的进行新闻报道和新闻阐述,即数据新闻。
我国的《数据新闻手册》将数据新闻进行了如下界定:数据新闻就是利用数据进行新闻的呈现,他改变传统新闻一味文字表述的方式,将数据呈现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基于数据的挖掘、分析、关键词抓取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而形成的新闻报道方式。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给新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通过非结构化的数据背后的逻辑化分析及运算,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将新闻的报道角度更加精准化。
举例说明英国《卫报》系列的专题报道就是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新闻报道——《奥巴马在推特上赢得了总统大选》就是典型的例子,新闻报道将关键词奥巴马、罗姆尼、瑞恩以及拜登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元数据库进行维特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制作,从而为大众呈现全面、深度、清晰的数据报道,并在数据分析及计算的基础上,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并且报道中不仅仅对于政府公开的总统的选票数据进行了收集统计,而且对于各州选举结果、时间以及相关的经济指标都进行了报道分析,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关注。
我国2016年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以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大主流的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利用了大数据来进行新闻的解读和报道,利用大数据来精准分析人民关心的热点,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人民对于环境的关注度。
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的“一刀切”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数据时代大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精准化的需求,新闻报道需要转变为大数据思维。所谓大数据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更加强调新闻对于数据的精准化分析。
二、新闻视角:数据的前瞻性预测
传统的广播新闻无论是价值论的宣传性新闻,还是事实调查性报道,其新闻报道的主题主要是对于已发生事实的追溯以及评价。在大数据背景下,这种简单的陈述形式的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其大数据技术的驱动、运算能力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于广播新闻提供了新的机遇——即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呈现取代了之前传统新闻报道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及说明,注重新闻报道的全面性的、深度性的分析。因此随之广播新闻的报道视角也需要进行转型——利用数据分析,注重事实的前瞻性报道以及预测性分析。
《卫报》的新闻报道——《奥巴马在维特上赢得了总统大选》这一典型的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美国政府公开的数据库信息,注重海量数据的收集挖掘和精准化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只是一个起点和必备条件,新闻媒体需要关注的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清除无关数据的干扰,以及对于数据的误差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将数据的格式以及运算方式统一化、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其中数据新闻的收集和挖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政府公开公布的官方数据库。在我国主要的官方数据库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指标、国家卫生计生统计等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库。2、企业及第三方数据资料库:当下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官方的公开的数据平台,例如Google Public Data,Guardian Data Store以及阿里巴巴指数和淘宝指数等等。3、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库:人们主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分享、转载的数据、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等是原生态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数据对于新闻报道的价值需要新闻媒体的重视。例如2013卫报一则解读骚乱的新闻就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这一新闻报道中,讲社交媒体的260条的Twitter内容进行了关键词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引起骚乱的关键原因并不是社交媒体平台,而是经济方面的不正当需求。4、互联网引擎技术:目前的互联网引擎技术已经发展到支持数据的初步筛选以及过滤。5、传感器、定位系统:通过传感器以及定位系统技术进行的地理空间的数据解读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数据支撑。例如百度就利用百度地图的地理定位数据,将我国春节期间的人口活动路线进行了数据分析及报道,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形象化阐述了中国在春节期间归乡的传统风俗的深刻影响,留给大众耳目一新的印象。
三、新闻编辑:数据的独到解读
在信息知识泛滥的信息时代,已经不存在独家的消息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呈现共享的状态,虽然在时间先后上略有区别,但是新闻消息一经报道,很快大众以及新闻媒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简单便捷的获得新闻信息,完全打破了独家报道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广播新闻媒体的对于新闻事件的剖析以及解读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举例说明新华网2015年9月报道的《医生的时间》,这一主题报道就是利用数据计算而对医生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本报道以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研究案例,基于医院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医院前三个季度的门诊数量、治疗方式、病床数量、查床时间、手术数量以及后续的检查治疗等等,按照岗位对于每个医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进行大数据计算,通过数据计算显示出每个医生在自己岗位上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一新闻报道不仅仅真实客观,并且利用数据来说话,改变了之前文字表述的模糊性,给予大众精准化的报道。
斯坦福大学的Geoff McGhee教授这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表明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媒体的责任已不再局限于事实的报道,而是进行数据的解析,将复杂难懂的数据进行条理化的解析,并且利用数据来进行事实深度剖析。
四、新闻呈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在传统的新闻广播时代,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故事的陈述力度,即故事是否跌宕起伏、故事是否具有感染力,故事是否能够吸引大众继续关注。这种单纯依据故事内容以及故事情感的报道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就变得缺乏数据依据,显得华而不实。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的呈现方式注重数据新闻的可视化。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主要界定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和图像呈现技术,将新闻数据转化为数字图像,并且在屏幕上呈现,通过这种数据新闻的图像化处理,新闻就超越了传统的文字表述,而是附加可视化的数据图像,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精准化。下面笔者介绍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流程:关于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具有代表性的是米尔科·洛伦兹的数据新闻四步骤以及保罗·布拉德肖的数据新闻倒金字塔结构。
米尔科·洛伦兹的数据新闻四步骤:即“新闻选题——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的可视化的新闻制作”。
保罗·布拉德肖的数据新闻倒金字塔结构:即新闻在选题以及分析层面呈现的是倒金字塔的结构,分别是新闻选题、新闻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情景结合、以及数据和新闻的综合分析;在新闻传播层面是正金字塔结构,分别是数据应用、数据可视化、叙事报道、社会化、个性化这几个层面。综合以上两种说法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流程都是围绕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呈现这几个关键步骤展开的。
五、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广播新闻的转型方向已经毋庸置疑的由传统叙述性新闻向数据新闻转型。在新闻思维上注重数据分析,在新闻视角上注重数据收集和挖掘,在新闻编辑上注重数据解读,在新闻报道上注重数据可视化。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