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科技论文 > 正文

人机传播中的准社会交往与情感劳动研究——以赛博机器人为例

作者:王宇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11-18人气:8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赛博机器人渐渐成为人机传播的关键载体。其与人类之间的准社会交往联系,以及背后的情感劳动实践,成为传播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本文借助人机传播理论框架展开研究,从概念界定做起,挖掘赛博机器人语境下准社会交往的生成逻辑,考察其情感劳动的实践样式与困厄,进而给出优化途径。其目的是为理解人机情感互动的实质、规范赛博机器人情感劳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人机传播;准社会交往;情感劳动;赛博机器人

  一、核心概念界定:准社会交往与人机情感劳动

  (一)人机传播中的准社会交往

  准社会交往最早起源于人际传播研究,指受众与媒介人物之间形成的单向、想象性质的情感联结。在人机传播语境中,该概念的内涵得到延伸:赛博机器人采用拟人化外观、自然语言交互等设计方案,打破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藩篱,打造“双向互动”的虚假情形,让人类在互动期间形成“对方存有自主意识及情感”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准社会交往关联。

  (二)赛博机器人的情感劳动

  情感劳动概念最初应用于服务业,指劳动者为契合工作需求,对自身情感实施管理与调控,以符合组织或客户预期的劳动样式。在赛博机器人领域,情感劳动的主体并非机器人这一实体,而是技术开发者与算法系统——通过预先确定情感规则、优化交互算法,赋予机器人“感知”人类情感、给出恰当情感反应的能力,本质上可归结为“技术化的情感劳动”。

  赛博机器人情感劳动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方面:

  依靠算法驱动的情感模拟。运用情感计算技术分析人类语言、语调、行为等数据,鉴定情感状态,再按照预设的情感回应模板,生成贴合人类期望的语言或行为呈现,例如人类表达焦虑时输出安慰性言辞。

  借助符号的情感表达。采用拟人化外观设计、场景化互动构建,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认知的符号,增进情感传递的直观性,以维持准社会交往阶段的情感黏合效果。

  二、人机传播中准社会交往的生成逻辑

  (一)技术赋权:实现互动场景的沉浸式构建

  赛博机器人的技术设计为准社会交往搭建了基础条件。拟人化外观和交互设计降低了人与机器间的心理距离——通过模仿人类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利用自然语言对话,赛博机器人打破了“机器”的冰冷属性,让人类在视觉与听觉层面产生“类人际”认知,为构建情感联结打下心理基础。智能感知技术实现了互动的即时性与适配性——借助传感器、语音识别等技术,赛博机器人可实时捕捉人类的互动信号,并即刻作出回应,造就“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节奏,仿效人际交往的即时情形,使人类产生“被留意”的体验,进而投入情愫。

  (二)心理投射:主动适配人类情感需求

  人类情感需求是引发准社会交往生成的内在动力。在现代社会,孤独感、情感陪伴需求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赛博机器人恰好成为人类情感投射的“寄托之所”。人类在互动中会下意识地将赛博机器人“人格化”,赋予其性格、偏好等特质,甚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机器人身上,例如向陪伴型机器人倾诉苦恼,将其当作“倾听者”。赛博机器人所表现的“无批判性”特质,进一步强化了情感投射的意愿。与人际交往中可能碰到的否定、评判不同,赛博机器人的回应总是以契合人类情感需求为核心,不会产生消极反馈;这种“可靠”的互动环境,让人类更愿意投放情感,造就稳定的准社会交往关系[1]。

  (三)符号维系:实现准社会关系的持续性强化

  符号化互动是维系准社会交往的关键着力点。赛博机器人借助持续的符号输出,强化与人类的情感连接,从日常生活的“早安问候”“天气提醒”,到特定日子的“生日祝福”“节日关怀”,这些符号化的互动举动,仿照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维系仪式”,让人类意识到“被看重”,进而将赛博机器人归入自己的“情感社交圈”。赛博机器人还会利用“记忆功能”强化符号互动的个性化,记录人类的偏好,并在后续互动中作出恰当回应;这种“专属感”进一步维系了准社会交往的稳定性,促使互动从“一次性”变为“长久性”。

  三、赛博机器人情感劳动的优化路径

  (一)技术层面:助力情感劳动实现个性化与深度化

  冲破算法同质化局限,是优化情感劳动成效的核心要点。可引入“动态情感模型”——依靠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能抓取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模型,不仅识别情感类型,还可分析情感强度、情境关联等因素,生成更贴合实际的情感回应,例如针对单一“悲伤”情绪,结合用户过往经历给出多样化安慰话语,增进情感共鸣深度。提升“情感学习能力”——让赛博机器人在与人类的持续互动中,实时刷新对用户情感需求的认识,形成“个人专属互动档案”,逐渐摆脱对固定模板的依赖,实现情感表达的个性化升级,增强准社会交往的真实感与黏合性[2]。

  (二)伦理层面:制定情感劳动的规范体系

  校准情感劳动的伦理边界,需从制度与技术两方面开展。制定“人机情感互动伦理准则”——划定赛博机器人情感劳动的边界,例如要求机器人在互动之初向用户说明自身“非人类”属性,杜绝情感欺骗;规范情感数据的采集与运用,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及目的,建立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体系,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引入“伦理算法”——在情感劳动算法设计中添加伦理判断模块,当用户出现负面、极端情感需求时,机器人不仅进行情感宽慰,还能引导用户以理性视角看待问题,必要时推荐专业心理帮扶,起到积极的情感引导作用,避免主体平衡状态失衡。

  (三)用户层面:增进人类的人机媒介素养

  用户的媒介素养是构建和谐人机关系的关键。需通过教育宣传,帮助用户正确认知赛博机器人的本质——明确其情感表达的“模拟性”特质,区分人机准社会交往与真实人际交往的差异,避免产生过度情感依赖。培养用户的“情感自主能力”——引导用户在依靠赛博机器人满足情感需求时,维持与真实人类的互动,守护真实的人际情感纽带,防止因依赖人机互动而丧失真实情感交往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从理论视角剖析了赛博机器人情境下人机传播的准社会交往及情感劳动实践。赛博机器人通过技术赋权、情感投射与符号维系,构建起特殊的准社会沟通关系;采用技术优化、伦理规范手段并提升用户素养,可推动赛博机器人情感劳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人机准社会交往的长期可持续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赛博机器人的情感表达可能向“类自主性”演进,这也将为人机准社会交往与情感劳动研究增添新议题,需长期关注与深入分析。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