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看来大家都是对国外普刊比较感兴趣呢!这么多问题也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回答。
首先肯定一点,国外期刊可以做了
一
什么是国际期刊(非EI、SCI收录)?
说白了,期刊界不就是核心和非核心之分,国内和国外都不能例外。
国内的期刊核心有中文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非核心统称为普刊。
国外的期刊核心就是说的SCI、EI、SSCI等收录的期刊,非核心即不被SCI等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为了方便,下文我们统一称它为国际普刊(接地气的同时还很洋气,真是太佩服我寄几了)
我们现在做的是国际普刊,是知网可查的,评职完全可以用。

二
评职怎么用?
怎么用?小编说了未免会有嫌疑,我们拿文件来说话:

这个是南方某大学的一个老师发过来的文件截图,那天更新完资源老师来找我了,说这么厉害的资源为啥早不给推荐,我们确实是刚开始做
扯远了哈,一个可能是个例,两个就不是了吧。

上面那个是老师给的图,看不到国内普刊的加分,但是按照趋势,应该比国际普刊要低得多。
第二个文件就很明了,国际普刊的加分时国内普刊加分的两倍。
至于是不是普遍情况,就要你自己判断了,赶紧去翻翻单位的评职文件吧!
如果单位认可,那评职可是省气儿多了!
三
发国外普刊的优势
①费用比国内普刊。发国内普刊一般情况是1500-2000(当然有更低的价格,我们只讨论大体情况,不针对个别讨论),然鹅,国际普刊的费用要更低一点。
②知网收录。现在评职都要求知网收录,否则作废。知网收录呢,在放在国内期刊都不是个大事儿,本土的东西,再不给你收录了知网还活不活了。国外普刊就不一样了,知网收录就意味着我们评职的道路又多了一条,嘿嘿嘿~
③方向多。期刊的种类和学科方向是对应的,有多少种学科就有多少种期刊类型,别吝啬,想知道有没有你的方向?私信我(微信:zzqklm002)
④没有单位身份限制。每个国家的职称、身份都不一样,发国际期刊肯定是不限制这么多的。而且国际期刊,不管是普刊还是SCI、EI、SSCI、A&HCI……都是没有身份单位限制的,这一点特别好
⑤认知优势。目前来说,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发国外期刊可以评职,基本可以确定,你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四
发国外普刊的劣势
①没有渠道。上面我们说了一个认知优势,也可能已经有人意识到了,但是苦于没有渠道,就没在意。
就像音乐方向的,很多人都知道省台演出抵一篇核心,但是找不到渠道,只能忽略了呗。
评职称,文件大家都有,文章也都会写,这个时候渠道真的很重要。谁有渠道,谁就是食物链顶端。呸,职称顶端。
②担心被骗。平时发个文章,冷不丁的还能被骗呢,更别说发国际期刊了。小编建议,虽然这是评职的一条捷径,但是还是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避免受骗。
③语言障碍。国际期刊肯定是要英文写作的啊,很多作者对英文应用并不在行,甚至听到英文就头疼。于是,发国际期刊,怎样克服语言障碍就很关键了。
(来来来,举个手,这边包翻译哦~)
五
小编有话说
评职称不是单纯要发论文的,出书、演出(音乐类)、作品(设计类)、专利都是通往高级职称的捷径。
所以说呐,评职一定要多交流,多咨询,闷声儿是不能发大财的。
小编感觉今天的分享是很客观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