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25篇疫情论文,我想说~
前言:疫情出现以来,每一天都有大事发生,其中也不乏谣言,不理智的言论。我们的专业是学术论文相关,最关注中的最专业的还是本职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疫情论文”~
这个人认识吗?清华第一段子手,毕啸天,微博ID:毕导THU。相信很多人都有关注他,2月12号,其微博发了一则关于疫情论文的视频,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后台回复“疫情论文”即可获取原视频。
按照正常的发论文流程来看,一篇论文在顶级期刊上从刊出到能检索最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然而,1月30号的Nature有一条新闻说,(截至1月30日)至少有54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发表。想想最近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就知道这54篇论文能激起多大的愤怒。
于是,一时间,网络上都在埋怨学者重论文轻疫情,说什么SCI体制害人,为了发paper不惜瞒报疫情,没有底线。
经常发文章的作者可能不会这么想,但是大众毕竟转过弯,舆论怎么说谁也控制不了哦。疫情当前,真相与谣言相隔太远,又太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小编今天强烈推荐毕导的这个视频,里面的一句话真的特别赞同。
那么,视频里都说了点什么呢?
1.其实疫情论文发的没有那么多。
上图为Nature的主页截图,里面并非全都是论文,还包括新闻报道、简讯、评论等,也就是说,我们在新闻上所看到的,“Nature又说了xxxx”可能只是一个观点,并不是一篇文献的内容。
如果将论文分下类,68篇当中属于Article的只有45篇,但是他们并不都是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
柳叶刀、NEJM、Nature还都比较熟悉,那么bioRxiV、medRxiV是什么鬼呢?
也就是说只是投稿,还没有审核通过,不能作为学术界认可的科研成果。那么45篇里面有多少是这样的呢?33篇,所以说指责科学家不办事的言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小编今天刷到一个微博,一个科研工作者,好不容易休息一下看看社交软件,结果外界对科研人士的评价就已经这样了,真是让人寒心。
2.论文该不该写?科学家发论文是不是耽误抗疫情?
论文”追热点“本无可厚非,学术界不是冷冰冰的,如果能蹭着热点科普一些知识,也不是不可以的。
再者疫情当前,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而是全球共同的挑战,发论文可以共享认知,有助于全球一起助力抗击疫情。
还有,特殊时期,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如果能以文献的形式记录下来,分析形势,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方法。
关于疫情征稿的信息都放在每日的最后一条了,有想法的作者可以试着投稿。
总的来说,看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信,更不要随便喷,做一个有良知的网民。强烈推荐去看一下视频。
最后,祝福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