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期刊知识 > 正文

《近期发论文有感》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把作者搞的苦不堪言,我现在很赞同人大转载的运行逻辑!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4-12-04人气:319

11月有两个核心期刊数据库变动(含国内外,此处不提数据库名称),分别都是只有一个期刊被剔除收录,其他刊物毫无变化。这两本期刊还是发的比较多的那种,特别是高职单位老师、硕士在读生。

大家基本都是冲着核心去的,结果却是灭顶之灾,难难难!

有一个瞬间我就在想——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把作者搞得太苦了,倒是人大转载的逻辑才应该被提倡。

| 核心期刊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学术发展?

核心评价体系真是害苦了作者!

遥记核心期刊的概念刚传入我国,一直到北大核心期刊的评选,都没有能引起特别大的水花。在后来的发展中,核心慢慢进入职称评聘的要求,成为人人追捧的对象。现在,不光是老师、科研人员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目标,对于年轻学者和博士生来说,发表期刊论文也已经成为毕业或者进入高校的硬条件。

随着核心期刊被捧上神坛,核心期刊论文是越来越难发了。再加上学校单位为了所谓的大学排名以及漂亮的各项指标数据,会强制自己的老师、学生去发表核心期刊。当投稿量越来越大,编辑可挑选的稿件多了,要求自然也就上去了。最开始,博士发表核心是较为轻松的事情,到现在……很难评!

为什么会说核心评价体系害苦了作者?我的理由有三点:

1、核心期刊居然存在未到换届期的变动。

年一到各种核心期刊换届,就会有不少作者加我,都在问,“**核心的有效期是到什么时候?”“我发的期刊掉核心了,评职称还能用吗?”

当然,这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目录使用期限不明朗,就导致了各说各话,每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在发核心论文,至于能不能用上,到时候再说。赌的成分很大,赢面非常小。

从作者角度考虑,我为什么会选择发这个期刊,而不是另外的其他期刊呢?除了有方向适合、学术水平相当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它核心期刊目录里,所以才要发。

那么,评价方要不要为自己评选的目录做一个兜底呢?

既然选择了评选期刊目录,那能不能顺带着给一个有效期标准呢?就像科技核心一样。

再比较奇葩的,就是我文章最开始提到的例子。居然有刊物能主动要求退出核心期刊体系,并且评选的主办方也同意了。请问,不儿戏吗?

我的理解中,期刊评价的期刊范围是一切符合标准的期刊,从中选出指标比较优秀/符合收录标准的期刊。大部分的期刊编辑部,如果能进入核心标准,被赋予某些title应该都是比较乐意的。即便是不怎么主流的核心,只要有单位能认可这个目录,都会给所收录的期刊带去名誉和财力支持。

在未到换届期,期刊中途退出,损害的不光是评价方的体面,更多的是对作者的背刺。

2、核心期刊为了保持自己的title,拒绝了不少好论文。

曾任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的陈平原教授曾说过,“我不相信刊物的级别问题,好的杂志有很严格的评审制度,它会把不好的文章卡住,但是也会把棱角鲜明的东西卡掉。”

还有人说,现在的核心期刊多是精致的平庸。期刊太在乎自己会不会继任核心,会不会踩红线,在严格审核的同时,无形中也砍掉了一些优质的稿件。甚至的刊物,只是追求平平无奇的高质量稿件,而选择拒稿那些更新颖但很难审的文章。

再说到作者身上,现在一般核心会要求公办本科博士副高,最好有国课题。因为这样的身份信息可能会给期刊带来更好看的转引数据。那么年轻学者就没有好论文了吗?

当然不,但是受制于身份,可能他们的文章很难见刊于更高阶的核心期刊版面上。

3、核心期刊的评选造就了现在投稿中“期刊角色独大”的失衡局面。

上周末开车出去,和一辆公交车并行等红绿灯。公交车车身广告是某新楼盘广告,上面的广告语赫然写着“不减配,可签署不减配协议”。初看之下,这句话似乎是在向消费者保证房屋的质量与配置不会缩水,但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房地产商应该做到的基本标准吗?常规何以成卖点?

然后周一,就看到一个期刊征稿,写的是:有投必回!一样的道理,这不应该是期刊编辑工作的本职吗,有作者投稿,不管录用还是退稿,最起码要给别人一个说法。

但现在大多数的期刊,都是**工作日未有回复视为默认退稿,这还是好些的。还有的期刊根本不给信息,作者问了再给拒稿。核心更甚!

本应该是“作者-编辑”的良性互动循环,为什么会变成会如此失衡?

每个作者在投稿中都是战战兢兢,投稿了不敢催,催了还怕编辑烦直接退。

| 我们可能更需要人大转载式的论文发表!

细想之下,好像人大转载的方式更为可行。

这里注明,人大转载做的是转载,并不是直接发表,我们这里只谈模式。另外提醒下广大作者,不要被不怀好意的人忽悠着去发和人大转载名字一样的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其严格的筛选标准和高质量的学术内容著称,被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评价体系之一。其转载的论文往往代表着该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和高质量成果。

不管是发在普刊上的论文,还是发在核心上的论文,都有可能被人大转载。被转载的核心期刊论文,则各项加分会更多一些;被转载的普刊,则能顺利逆袭为核心。

为什么说我们更需要人大转载式的发表?

1、无歧视。人大复印评文的最重要原则是不问出身,只看论文的创新程度和质量。目前,在学术刊的转载是70%的核心+30%的非核心,教学刊的转载是30%的核心+70%的非核心。人大转载对不同层次的期刊、机构、作者都具有较高的包容度,这是很利于提升学术生态系统整体创新力的。

如果核心期刊的选刊,也是摒弃掉作者身份指标,只看创新度和质量,无疑对青年学者是一个较大的助力。

2、不以刊评文。现阶段,核心期刊的评价似乎是取代了学术评价,因为你发的是核心,所以对你另眼相看。因为你你发在了核心期刊上,那么你今年就可以毕业了/进高校了/升职称了。这种只去看你的载体,如果期刊突然掉核心了,那你的文章啥也不是。如果已经录用还没出刊,有的作者还会去沟通撤稿,因为不是核心就撤稿,万一下一次又回归核心,自己会不会被期刊拉黑呢?因为你作者并没有陪我走低谷啊。

人大转载的首要评价标准是学术创新,只关注论文本身,管你是普刊还是核心,只要符合我的选文标准,我就采用。我们在各种评聘中,也应该是看文章质量,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核心期刊。很多博士发不了C刊,我们能说他们的文章就没有一点价值吗?

3、评价主体不同于核心期刊的评选。核心期刊的评价,更多的是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标准,评价主体是非学科/专业的数据加工人员,虽然有的核心评选会有专家定性研究,但占比不算太高,每个专家可建议的范围比较小。

忘了谁说的,“一群搞文献的人去评期刊,能评出来多让人信服的名单吗?!”当然,这个话确实很不客气。

而人大转载的标准则会更坚持同行对论文内容价值的判断,邀请全国各学科、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共同体”,通过全样本阅读人文社科论文的方式共同完成对论文创新和价值进行判断,分门别类地精选论文。

按照这种模式,我们就省去了不自量力发核心反被期刊背刺的苦恼,也能沉下心来去专心搞学术。只是,这终究是个想法,核心期刊制度运行这么多年,利弊各半,目前还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取而代之。

只希望核心期刊能用这个名头多做些事实,真正把作者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去维护吧。搞背刺、搞歧视,真的不好!

你怎么看?

源自作者投稿。如果你也有想法,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可以把你的观点发给小编[微信:zzqklm003]。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学术交流群,在这里,一起畅所欲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