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正文

学术圈对“青年”的定义总是突破人的想象:没想到青年学者指的是不超过四十多岁的教授!博士、博后、讲师:我不配吗?...

作者: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5-11-07人气:15
没想到青年学者指的是居然是不超过四十多岁的教授吗?

到底谁被排除在学术圈“友好”之外??

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术圈对“青年”的定义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界定。原本以为,青年学者指的应该是青年博士,博后,讲师;然而真正到了学术圈才发现,青年学者原来指的是三四十岁的教授,副教授。而在读博士、博后,讲师除外!于是不仅恍然大悟:原来青年学者指的是年轻的教授!
image.png
重新定义青年学者:一般指的是讲师副教授,在读博士生除外

早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知名学术期刊共同发布了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这份名单的初衷,是旨在为青年学者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长搭建高水平的期刊矩阵,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发表环境。然而何为“青年友好”?青年学者的界定又到底该以何为标?

中国科学报.png

仔细思索下,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青年学者”的年龄界定在学术圈往往颇具弹性。


例如,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岗位年龄上限为45周岁。吉林大学“青年学者”岗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师年龄上限为40周岁(男性)或42周岁(女性),而南京大学“毓秀青年学者”计划,则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可见,青年”的下限可以至35岁,而上限则可延至45岁,而且往往与副教授甚至更高级别的学术身份相关联。


其次,当各类学术会议、期刊专栏提及“青年学者” 时,对准的往往是往往是已是副教授职称、大多年过三十甚至逼近四十的研究者,而非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博士、在站博后,或是初登讲台的年轻讲师 。


青年学者的界定到底该以何为标?是35岁以下,还是35至45岁的区间?在常见的认知语境中,不少40至45岁被称作 “青年学者” 的研究者,其实早已晋升副教授;三四十岁的副教授,往往刚熬过最初的迷茫期,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框架,却仍需面对晋升、课题、成果产出的多重压力,这个阶段被默认为“青年学者” 的核心群体,似乎成了学术圈心照不宣的规则。


若是到了这个年纪,仍停留在讲师岗位或是在读博士生,往往难以进入“青年学者友好期刊” 的关注视野。这种默认,难免让那些真正初入学界的年轻人感到些许困惑。他们的研究或许更具锐气,却因资历尚浅、成果有限,难以踏入这些“青年通道”。从博士毕业到站稳脚跟,再到产出稳定成果,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真正能在三十岁出头便获得稳定学术地位的研究者少之又少。有人说,给青年学者开放通道设立青年友好刊,中间可能少了“长江”二字。


image.png

这种错位的后果是:刚毕业博士生,刚入职高校的讲师,发表屡屡被拒无果后,晋升无望后选择躺平。而那些被定义为“青年学者” 的资深青年们,也并未脱离压力——他们刚熬过起步期的迷茫,搭建起相对成熟的研究框架,可发文的压力非但没减轻,反而因职称与年龄的叠加变得更具体:要冲刺教授职称,就必须在核心期刊甚至顶刊发表系列成果;要争夺国家级课题,论文的质量与数量都是硬指标。他们仍要在“青年” 的时限内冲刺更高的目标,仿佛 “青年” 的有效期被悄悄拉长,却也带着不容松懈的紧迫感。


或许,真正的“青年友好”,从来不该与平台、帽子挂钩,而该回归学术的本质 —— 让每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被看见,让每一个心怀热爱的青年学者都能获得公平的机会。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