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正文

前北大校长:中国高校为什么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作者:www.zzqklm.com来源:www.zzqklm.com日期:2025-11-10人气:7

一个来自前北大校长林建华的讲话中提出的问题,引起大家热烈讨论。中国高校为什么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image.png

以下是根据目前大家反馈的现象和讨论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内容。


高校生态向来争议颇多,日益严苛的考核要求持续消耗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国家课题、核心期刊发表、“非升即走”“末位淘汰” 等压力,让他们难以安身。与此同时,大学教书育人的核心本业逐渐退居次要位置 —— 尽管各方始终在尝试强化教学,但对多数高校和教师而言,真正落地的实际激励,仍集中在国家基金项目、核心期刊论文等科研成果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和大学的发展运营模式息息相关。


其一:对学校来说,


雄厚的科研实力能为学校积累优质社会声誉,帮助学校在高校竞争中占据优势,进而争取到更多各类资源支持。


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评价,往往高度依赖可量化的科研成果 —— 比如在各类大学排名中,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国家级课题立项数、科研经费到账额等指标占比极高;行业内的学术认可度、公众心中的 “名校印象”,也大多由这些显性科研成果堆砌而成。这种声誉直接转化为高校竞争的硬实力。


其二:对科研处来说:


教学与科研的本质属性存在差异,教学效果的衡量难度远大于科研。科研成果容易量化评估,教学效果却难以用统一标准界定,从考核成本角度出发,高校在管理和资源投入上,往往更侧重科研,而对教学有所忽视。


科研成果的最大特点是 “可量化、易考核”: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一个省部级以上课题、一项发明专利,都是明确且标准化的 “硬成果”—— 统计时只需核对数量、级别,无需复杂的评估流程,人力、时间等考核成本极低。但教学效果的衡量却复杂得多:它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涉及知识传授的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升,甚至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这些维度难以用统一标准界定。


同样的课程,有的学生能举一反三,有的学生仅能掌握基础知识点;有的教学能长期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的则仅能应对短期考核。要准确评估教学效果,需要长期跟踪学生反馈、分析能力提升数据、组织同行评议等,流程繁琐且考核成本高昂。出于管理便捷性和成本控制的考虑,高校自然会优先选择科研这种 “低成本、高效率” 的考核方向,在资源投入(如经费支持、培训机会、奖励机制)和管理精力分配上,都向科研倾斜,而教学则因 “考核难、见效慢” 被逐渐边缘化。


其三:对教师自身来说


教师个体的微观层面来看,在上述宏观与中观的政策导向下,教师偏向科研、轻视教学的原因便十分明确 —— 科研能为教师带来更直接、更丰厚的收益。


对教师而言,科研带来的收益更直接、更丰厚,且与职业发展强绑定:首先是职称晋升,几乎所有高校的职称评定标准中,科研成果都是 “硬门槛”—— 评副教授需发表多少篇核心论文、主持多少项省部级课题,评教授需有国家级课题、高水平学术成果,这些标准清晰且不可替代,而教学成果往往仅作为 “加分项”,缺乏硬性要求;


其次是经济收入,科研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回报,比如课题经费的绩效提成、论文发表后的现金奖励、科研获奖后的奖金,这些收益往往远高于教学相关奖励(如优质课评比奖金、教学工作量补贴);再者是职业发展资源,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术会议参会机会、跨校合作资源、行业内的知名度,这些资源又能反过来助力后续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产出,形成良性循环。


相比之下,投入教学的回报则显得 “隐性且缓慢”:即便花费大量时间打磨课程、辅导学生,也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明确的晋升优势或丰厚收入,甚至可能因占用科研时间而影响职业发展。因此,面对 “科研见效快、收益高,教学投入大、回报不明确” 的现实,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主动将主要精力转向科研,而将教学视为 “完成基本工作量” 的辅助任务。

因此,受高校竞争中科研对声誉与资源的关键影响、教学与科研在量化难度和考核成本上的天然差异,以及科研给教师带来的更直接丰厚的职业收益这三重因素共同作用,高校 “重科研、轻教学” 的现象应运而生,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然而,事实真的如同上述所说,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吗?”

所谓 “重科研、轻教学” 的判断:或许从根源上就存在对 “教学” 的定义偏差。

关于 “教学” 的真正内涵,其实一直存在分歧。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人对教学的认知过于片面 —— 外行或许只看到课堂授课,内行却清楚,真正的教学评价远不止于此。它既包括教学比赛的竞技成果、教改项目的主持经历,也涵盖教学成果奖励的斩获、教学研究论文的发表等。这些指标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其实与科研成果同等重要,甚至在部分场景下权重更高。

因此,有观点认为,“轻教学”的说法可能有些片面,更恰当的说法是“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教学比赛、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励、教学研究论文等,本质上都是可量化、可展示的 “教学形式”, 学校会为这类显性成果设立专项奖励、纳入核心考核,教师也会为了争取这些指标,花费大量时间打磨参赛课件、撰写教改报告、准备评审材料。因此在很多时候,课堂教学反而沦为 “完成基本工作量” 的任务,学生的真实收获、知识传递的深度被忽略,教学的本质意义逐渐被形式化的指标所掩盖。

对于高校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现象,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