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娜与维杰人生方向迷失的比较分析——文学论文
印度电影在其拍摄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印度电影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使越来越多的导演愿意筹拍有高科技、多特效、视觉冲击力强的电影。而电影《时尚》与《火之通途》的导演MadhurBhandarkar和KaranMalhotra,则把目光放在了小人物的奋斗史以及亲情类的影片上。从影 |
印度影片《勇夺芳心》中新时代女性Simran的形象分析——文学论文
影片《勇夺芳心》是阿迪提亚·乔普拉所导演,该电影1995年在印度首映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至今仍是宝莱坞的经典影片之一。该影片先后获得民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奖等。自上映以来,已经放映了十八年之久,在印度史上堪称一个奇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 |
伊迪丝·华顿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象征与隐喻探析——文学论文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摒弃了作者以上流社会为背景的惯例,而将笔触伸向了下层社会的生活,被认为是华顿写得最好的悲剧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小镇农民伊坦·弗洛美与妻子细娜以及妻子的表妹玛提三个人物之间的爱情与生活的故事,理想与现 |
村上春树《1Q84》的互文性解读——文学论文
村上春树于2009年至2010年发表出版了他有史以来最长的一部小说《1Q84》(Book1~3),并自称是向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致敬,因为奥威尔的代表作即为《1984》。《1Q84》与《1984》,书名如此类似,但内容却大相径庭。《1Q84》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天吾与青豆 |
论小城小说的文化内涵——文学论文
我们知道,在现代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往往将目光投向都市和乡村两个极端,抒写都市的繁华或残酷,描绘乡村的美好或落后。记叙都市和乡村的作品屡见不鲜,给读者的印象也无比深刻:都市给人以迷惑,乡村给人以慰藉;都市给人以新鲜,乡村给人以平实;都市给人以罪恶,乡村给人以愚昧;都市给人以苦 |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与感伤情绪——以庐隐《海滨故人》为例
作为舶来品的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与五四的时代背景、解放精神和个体的生命体验紧密联系,犹如猛虎一般冲破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牢笼,进行着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反抗与革命。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如果以感性的情绪来划分,主要可分为两类,即激愤的浪漫主义和感伤的浪漫主义,前者主要与救亡图存的革命使命和民 |
史传文学中的先秦“名优”们——文学论文
所谓“优”,其本义是一种戏谑调笑的行为,《左传·襄公六年》记载:“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杜预集解注释:“优,调戏也。”又《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载:“陈氏、鲍氏之囿人为优。”孔颖达《正义》解释说:“优者,戏名也,……戏为可笑之语,而令人之笑是也。”后来,优 |
林纾、周作人的翻译辨析——以《伊索寓言》为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最早由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第一次正式出版时被翻译成《意拾蒙引》。据周作人考证,“‘意拾’与‘伊索’都是原名的拉丁文排法,再用英文读法译成的,原来应读作‘埃索坡斯’(Aisopos)才对。”最早以《伊索寓言》四字为中译本命 |
於梨华“后留学”时期创作的变化与深化——以婚姻关系与亲情关系为例
於梨华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她创作时间长,几十年来一直以留学生和“学留人”题材为自己的创作重点。在扎根美国的“后留学”时期,随着作家自身的成熟和视野的开阔,她的作品所反映的问题也逐渐深化。她敏锐观察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下,留学生家庭在婚恋、亲情方面的脆弱。本文以於梨华作品中 |
余光中留美诗作中的文化民族主义——文学论文
一、对文化传统的追忆——第二次留学潮中的文化民族主义 近代中国,留学成为一种不能被忽视的文化现象。它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它作为集体文化寻求自身变化的一种企图,对于中国文化向现代性转化有重要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大体上有三次留学潮。第一次留 |
历史风云下的女性悲歌——浅析张翎《雁过藻溪》中的女性书写
《雁过藻溪》曾被加拿大《星岛日报》称作“是张翎最新一轮文学井喷中的首篇,在此之前,张翎的小说已经因文学性极强而引起专家关注,而《雁过藻溪》在此基础上,更向中国历史的纵深挺进,主题厚重。在她的创作道路上向前迈出一大步。”然而,应该引起读者关注的绝不仅仅是主题的厚重。本文试图从 |
“锦城丝管”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演奏曲目诗意评介
一、引言 2014年4月22日19:30,由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承办,中央民族乐团与成都民族乐团联合演出的《“锦城丝管”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在京城民乐同仁知音经久不息的热烈鼓掌与欢呼声中于国家大剧院华丽落幕,为以 |
诗的田园画,画的田园诗——马良书现代田园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始自汉,独立画科于东晋,兴盛于隋唐,其历史源远流长。因晋陶渊明、南北朝谢灵运等山水诗之影响,山水画家开始关注乡村野景,出现了表现田园意趣的山水画,可以说,田园成诗,田园为画,其历史也同样源远流长。 马良书的山水画作品极富田园意趣,空灵洁净,满纸清香,有一种浓 |
影片《勇敢的心》和《抗暴英雄》中对自由的阐释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人们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崇拜的能力。一个民族在世界强国之中永远的屹立不倒的信念就是支持这个“英雄”勇敢而坚定地奋力拼搏的最大动力,就是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抗暴英雄》这是一部讲述发生在1857年印度反叛时期,关于友谊,爱情,失去和背叛的一部 |
从《大人物盖茨比》看美国新亚当形象的变异——文学论文
“新亚当”形象与“美国梦”“美国精神”同根同源,来自于北美殖民时期加尔文教派的“天赋使命观”,即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新的耶路撒冷”,上帝将通过他的特殊选民——美国人来安排整个世界。他们是活跃于19世纪美国文学,在20世纪美国文学中却发生嬗变,而后逐渐模糊甚至一度缺失的一类 |
印度影片《印度往事》中主人公拉凡的性格分析——文学论文
影片讲述了在1893年,英国军队派兵驻扎在印度各个村庄,实际上是定期向农民收取高额赋税。这一年遭逢旱灾,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严重下降。队长罗素不但没有减免税收,反而将税收提升至两倍,这样使农民们苦不堪言,罗素为戏弄普通村民拉凡,狡诈的用自己擅长的棒球来决定赋税是否收受,年轻勇敢 |
阶级血统论所造成的悲剧——以印度影片《流浪者》为例
《流浪者》讲述了一个因为阶级血统论造成的悲剧。尽管结局拉贡纳特与拉兹父子相认,丽达也与拉兹约定好了三年后出狱的美好生活,但是这中间所经历的和失去的无疑是一种遗憾。电影中的大法官拉贡纳特因为坚持的谬论“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而使无罪但是却因祖父与父亲都是强盗扎卡入 |
阿克巴对印度的影响——以印度影片《阿克巴大帝》为例
阿克巴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来自阿克巴自己的砍汉仲父,一位为自己付出心血的忠臣,同时是手上染满了敌人鲜血的“屠夫”;阿克巴自己妻子为自己带来的宗教信仰方面的矛盾;乳母对于自己的背叛以及妹夫率领叛军对阿克巴的反叛。作为一代圣主阿克巴都能将这些一一化解,并成就其霸业。其中的一些做 |
苦乐参半人生中“生”与“死”的抉择——论印度影片《请求》中的价值观
导演桑杰通过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生”与“死”、自由与尊严、灵魂与思考、爱与被爱等纷繁复杂的问题。影片中的主人公伊森曾经是世界上伟大的魔术师,但因一次失误的演出使他全身瘫痪,在这漫长的十四年中,伊森过着苦乐参半的生活,他积极用微笑面对人生的痛苦,创办了“世界上最快乐的电台 |
关于水墨人物写生的思考——文学论文
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语言范式与西方造型主要手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画家主张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追求人的真情、真性、真貌为己任,主要以表现人、人性、人文精神为创作方向。渐渐寓与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樵夫童子,仙道隐士”的文人画创作道路拉开了距离,从上世纪三四十年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