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逐渐成长为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推动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相应地也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典型代表,物流信息化指的是物流企业将货物运输中基础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传播、共享、跟踪和查询等在现代网络信息系统中完成,最终实现对货物的数字化控制,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起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必须了解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功能与运作原则,从中找出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1 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1 交易活动功能
所谓交易活动功能,指的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物流企业的日常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的,将交易活动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完成的功能。物流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将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集中交换和共享的过程。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像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基础信息的录入,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货物交接、存储购入、价格制定、人员分配、作业内容等都可以在系统中得到规划和呈现,也正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交易活动功能的体现。互联网络的应用为这种信息的共享奠定了基础,保障着交易活动功能的实现。
1.2 业务控制功能
所谓业务控制功能,指的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物流业务进行过程中能够对物流服务的进展、内容和水平进行控制和规范,并对业务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即物流资源,进行监督和调配的功能。物流行业具有综合性,属于横跨多个部门的复合型产业。这就意味着,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要提高业务质量和水平,必须对多个部门的业务进行综合控制和规范。这不仅包括对业务本身进行控制,还包括对从业人员和物流资源的控制。现代互联网环境下,一种科学有效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能将互联网高速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相结合,对业务进行综合控制。
1.3 组织协调功能
所谓组织协调功能,指的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物流业务进行过程中,通过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流程规范,加快信息的集成速度与流通速度,最终提高物流业务效率,最大限度节省成本、增加收益的功能。如同前文所述,物流行业横跨多个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实现跨部门协调组织,统筹兼顾。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大物流公司纷纷创建物流信息流通网络,在实际操作中引入电子扫描、数据共享等技术,推进各组织之间互通有无,大大节省了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了业务效率。
2 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又可称为完整性原则,指的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保证自身功能与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具体来说,一方面,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构建中首先应当保证自身功能的充分发挥,换言之,这一系统的构建必须能够全方位地满足企业的物流业务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这要求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跟上互联网络的发展变化,实现二者在功能上的匹配;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必须保证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在构建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模式本身的性能,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操作规范、组织规范等。
2.2 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指的是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中,面对各种环境都应能够保持自身运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也被称为可靠性原则。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信息化的这一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错综复杂、传播迅速,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一套科学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承担互联网络中较高的信息传播风险,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中保证业务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该模式必须稳定、准确,实现精准的信息管控和传播;在非正常情况下,例如软硬件发生故障、信息录入检索系统等无法正常使用时,该模式也必须能够维持物流业务的部分正常运行。
2.3 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顾名思义,是指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尽可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络技术的作用。2014年6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在其发布的《2013年物流信息化检测报告》中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相关领域投资持续走低,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物流业务订单的准时率较低,这说明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与此同时,截至2017年,我国物流信息化的成本在GDP中所占有的比重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这都说明我国现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完善信息网络方面有所欠缺。新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遵循高效性原则。
3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3.1 更新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推进技术创新
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观念决定着互联网络技术应用于物流信息化的走向,也影响着企业创新在交易活动中的实现。我国物流管理行业起步晚,仍有大批企业无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较为传统。要保证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基本功能的实现,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进而推进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安徽、重庆等省市通过互联网平台不断向行业内其它企业传播科学的管理理念,并将GIS、GPS、WEB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率先实现了空间信息技术和现代互联网络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大力推进这些行业内先进企业传达和分享管理理念,通过切实的技术改进成果让从业人员认识到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网络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3.2 改进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业务效率
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的落后是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又一大障碍。条码和射频技术使用的不普遍、不成熟,EDI、GIS等技术应有范围的狭窄,直接导致了物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信息传播效率的低下,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浪费,耗费了大量的企业成本,还阻碍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在构建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必须改进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业务效率。
一方面,要大力推行以第三方物流模式为代表的企业联动运营体系。这类体系的特点是将WEB、EDI等互联网络技术融为一体,在实现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同时统筹物流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极大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物流企业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控,设立专职部门和人员对物流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流向进行监控,将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尽可能降低。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业务效率的稳步提高。
3.3 建立现代化人才管理体系,优化组织内核
现代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不足是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迟迟未能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人才素质影响着技术的开发、推广和使用,更影响着业务推行的效率。这是因为在物流业务进行中,所采用的系统和技术往往要求高密度的人机互动,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络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物流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人才在我国仍是少数。因此,建立现代化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从业人员组织内核,是互联网络时代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又一要义。应加快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其一要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相应的专业与课程,加强物流信息化学科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其二要丰富教学渠道,在整个物流行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选拔对互联网络技术熟练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担任重要职务,以满足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4 结语
在互联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建立起科学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物流行业的进步,明确的功能定位、原则定位和发展方向缺一不可。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业务效率、优化人才结构和组织内核,将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与物流行业紧密结合,才能紧紧抓住互联网经济的脉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物流行业整体水平,实现物流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