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背景下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现阶段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在不断扩大,流转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关于土地流转的各种金融法律法规还不够成熟完善,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土地流转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渠道比较单一、信贷产品相对比较匮乏,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地改善,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
1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相关概念概述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流转,具体来说就是将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把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的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如此也能够保留承包权与转让使用权。这样的土地流转包括了几种形式,即出租、转让、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以如此的方式来促进土地的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规模化的生产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此概念是依照仿生学原理来发展建立金融体系良性运作发展的模式,对于它的定义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国内许多的学者对于它的内涵提出了许多的观点与内容,整体来说,金融生态环境应当包含了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在此,根据众多的观点可以如此认为,即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的总和。
2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刚起步的初始阶段,能够进行土地流转的面积比较小,一般都存在于较大的地区,但整体所占比重是比较小的不足10%,在一些小的县城、乡镇则流转面积更小。根据调查分析,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具体如下:
2.1 土地的流转周期不长
吉林省土地流转周期普遍都在1年或者2~5年之内,这样短期的土地流转根本不利于农村土地集体经营的发展,也不利于土地的投入养护工作的开展,可以说从根本上影响了产出率,让地力水平下降。
2.2 土地流转还未形成规模
从吉林省土地流转现状来分析,绝大多数的土地流转处于较分散的状态,流转多数也是在亲邻之间进行,能够作为流转的土地面积普遍偏小,形成不了连片的规模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在进行土地承包时,对于土地好坏的搭配不合理,就直接造成了农民手中会有许多的小块田地,在整体的土地效能利用上不高,这样就不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的发展。
2.3 土地流转形式简单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转包、转让、出租的形式进行,土地整体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以转包作为主要的土地流转形式。这样单一的土地流转形式不利于农村金融政策的投入,不利于农村土地的科学经济发展。
3 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3.1 金融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关于土地金融政策大多数都是针对城市商业土地的开发使用方面,对于农村的土地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则是比较少且不够完善的,尤其是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成为系统的很少,只是赋予了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等权利。金融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影响。
3.2 金融支持土地流转渠道狭窄
在我国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这其中真正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金融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其它三个机构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涉及较少或者针对土地流转的也为比较少,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市场激活程度低,土地流转金融供给渠道狭窄单一,是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信贷需求的满足。吉林省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并没有得到增加,农村的存款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贷款比例却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
3.3 农村信用环境层次较低
在农村土地是属于集体的,法律规定禁止将土地进行抵押贷款的,但是土地经营收益则是可以进行抵押的,而农民所获得的粮食直补也能进行抵押贷款,不过这样的贷款规模本身也不大,范围也较小。现阶段粮食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农民不能从粮食收益中获得偿还贷款的能力,然后就只能再次进行借贷,可是正规的借贷机会有限,就只能去向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融资,如此就会产生一种恶性的循环,让农民陷在债务危机中。农村的信用环境比起城市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违约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拖欠的状态,这样是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发展的。
4 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议
4.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是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契机,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不断创新创业,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4.2 优化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
农村土地流转的发生必然会造成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实际的市场发展需求,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来改善供给关系,尤其是要将无效供给给替换掉,以全新的供给形式来满足实际的金融需求。对不同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采取不同的供给方式,要尽最大的能力来满足有效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利于经济发展,也能让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的科学合理,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4.3 改善农村诚信环境
农村诚信环境层次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是正规金融机构没有有效辐射到所产生的结果。当今社会,诚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等方面诚信需求更加的突出,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就不能忽视诚信的作用,要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来提高农村诚信环境,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诚信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法制环境的支持,在现有的法制系统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来不断完善法制环境。吉林省要根据本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来改善农村诚信环境,以此来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4.4 构建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产品体系
吉林省根据本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法律政策来对农民所承包的土地,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让农民可以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担保的权利,这样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生。为了让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产品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让农民可以获得与城市同样的金融服务,如此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让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可以在一些地市进行试点先行,根据试点发展情况在进行及时的金融支持产品的调整,现阶段试点取得的成果是比较明显的,今后可进行全面的推广。
4.5 构建农村土地流转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体系
为了更好地构建农村土地流转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体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即: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金融法治环境、发展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4.5.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只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才能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也是金融支持所产生的基础,在这其中要完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对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进行合理配置,对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都形成规范化;
4.5.2 完善农村金融法治环境
加大对农村金融法治的宣传,尤其是一些民间的金融机构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监督,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则需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业务,让金融真正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法律的保障;
4.5.3 发展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在农村建立相关的金融信用体系,将诚信理念进行宣传推广,并作用于农村土地流转信贷需求中,以此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达不到小康全国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小康,可以说农村对于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这其中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进行土地流转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加强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吉林省农村金融的长久发展,更好地位农村土地流转服务。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